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提升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字词。(6分)
沿着这条街往前走,看到门口有个大水gāng( )的铺子,在那里喝碗là bā zhōu( ),热乎乎的,最好再配块葱油饼,香得嘞!继续向前,看到有个牵着luò tuo( )的小商fàn( ),在他那里买两包杂bàn( )儿,香得嘞!接着往左一转身,就到王记jiǎo zi饺子( )馆了,买上一人份的,回来当夜xiāo( ),记得配点cù( )。啧啧啧,香得嘞!
二、比一比,再组词。(4分)
彼( ) 脉( ) 眨( ) 灌( )
坡( ) 泳( ) 泛( ) 罐( )
三、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完成练习。(8分)
( )然不同 万( )更新 悬灯( )彩 ( )堂大笑
随心所( ) 毫不( )奇 行善积( ) 能歌善( )
1.“毫不( )奇”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
2.“( )堂大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事物或景象改变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4.由“行善积德”一词我想到了形容人慈善、心肠好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做题。(15分)
1.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 ( )
A.完;B.达到极端;C.全,都。
(2)终日不成章 ( )
A.歌曲诗文的段落。B.花纹。C.章程。
(3)轻烟散入五侯家( )
A.这里泛指权贵豪门。B.当时最有势力的五位侯爷。C.泛指历代有名望的侯爵。
(4)中庭地白树栖鸦()
A.位于中间的院落。B.房屋的中心地带。C.即庭中,庭院中。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八月上旬 ②年过六旬
B.① 酷热 ②酷爱
C.①这件事被大肆夸张了。②面具运用了象征、夸张的手法。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5分)
(1)这( )粥,(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在腊八这天,家家( )要熬腊八粥,( )要泡腊八蒜。
(3)( )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 )妙极了!
(4)他们别无所求,( )有观众( )行。
(5)藏戏的面具颜色和形状( )很多,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 )是基本相同的。
4.选择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括号里。(4分)
引号:①特殊含义;②特定称谓;③直接引用。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
(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
破折号:①解释说明;②话题转换;③声音的延长。
(3)“今天可真热!——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张强对我说。( )
(4)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和年画。( )
五、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8分)
1.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 )
2.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
3.“是啊!努孥说得对。”( )
4.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
六、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仿写句子。(2分)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填空。(4分)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句中作者将__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寒食》一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
意之中的盛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了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食》一诗中的前两句写暮春景色,是对__________的一般性描写,后两句则写的是这一段景象中的特殊景象,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夜望月》全诗四句二十八个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寂寥、_______________、沉静的中秋夜景图。
八、阅读理解(18分)
(一)课内阅读。(8分)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己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1.用“~”画出文中交代腊八粥的做法及材料的语句。(2分)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
(2)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3.从文中画“—”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说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现代都市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
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 )
(2)八月节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为伤感。( )
(3)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 )
(4)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所有花灯中最好玩的是“气死风”。( )
(5)北京的花灯其实也缺少文化内容。( )
2.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写现代都市的霓虹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写作。(25分)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底蕴,我们熟知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这些中华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你任选一个传统节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讲这个节日传承至今的风俗习惯。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缸 腊八粥 骆驼 贩 拌 饺子 宵 醋
二、彼此 脉络 眨眼 灌溉
山坡 游泳 广泛 罐子
三、截 象 结 哄 欲 为 德 舞
1.不足为奇
2.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3.万象更新
4.慈眉善目
四、1.(1)C(2)B (3)A(4)C
2.B
3.(1)不是 而是(2)不仅 还
(3)要是 就(4)只要 就(5)虽然,却
4.(1)③(2)①(3)②(4)①
五、1.心理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4.环境描写
六、1.示例:这个季节,南方的景象与北方截然不同:北方,树枝刚刚泛青;南方,几乎所有的树都绿绿的。
2.蒜 翡翠。蒜的颜色很漂亮
七、1.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2.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3.长安寒食节风光 对现实的不满
4.中秋月色 望月怀人的心情 冷清
八、(一)
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2.(1)排比 反问(2)拟人 (3)夸张
3.急切盼望吃到腊八粥
(二)1.(1)×(2)×(3)√(4)×(5)×
2.端午节和诗人屈原相关。
3为了衬托北京花灯拥有丰富的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