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电阻定律 电阻率 课时提升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电阻定律 电阻率 课时提升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5 21: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电阻定律 电阻率 课时提升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我国自主研发的四探针法测水的电阻率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能准确地测出水在不同纯度下的电阻率,若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表示电阻率的单位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两根由电阻率均为ρ的材料制成的均匀金属丝A、B。将其串联在电路c、d间,金属丝A的长度为L,直径为d;金属丝B的长度为2L,直径为2d,则(  )
A.金属丝AB的电阻之比为2:1
B.相同时间内通过金属丝A、B右横截面的电量之比为1:2
C.金属丝AB两端的电压相等
D.c、d间的电阻为
3.一块均匀的长方体导体,如图所示已知导体的电阻率为,长为a,宽为b,厚为c,沿AB方向测得电阻为(  )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长、宽、高分别为1m、2m、3m的长方形电阻,已知其电阻率为ρ(单位是Ω·m),根据电阻定律可知当电流从侧面A流入时电阻为欧,从侧面B和C流入时,电阻分别为(  )
A.欧,欧
B.欧,欧
C.欧,欧
D.电阻与电流强弱有关
5.如图所示,在相距40km的A、B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为。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进行了如下操作:在A地接上电源,测得电压表示数为10V,电流表示数为40mA。则A地到短路处两根输电线的总电阻和A地到短路处的距离分别为(  )
A.500Ω;12.5km B.500Ω;25km
C.250Ω;12.5km D.250Ω;25km
6.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由ρ= 可知,ρ与R、S成正比,与l成反比
D.对某一确定的导体(体积、形状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发现它的阻值增大,说明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7.一段粗细的均匀的导体长L,电阻是,把它均匀地拉到长10L,则其电阻变成(  )
A. B. C. D.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的微观解释式中的v是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
B.由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不仅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而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由公式可知,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R、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B.电流有方向,物理学中规定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大
D.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10.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为,,当将C与D接入电压恒为U的电路时,电流为4A,若将A与B接入电压恒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A.0.5A B.1A C.2A D.4A
11.如图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各处的电阻率相同,三边长分别为a、b、c,当M、N两端的电压为U时,金属块中的电流为I;当P、Q两端的电压为U时,金属块中的电流为(  )
A.I B. C. D.
12.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B.电阻率表征了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材料决定,与温度有关
C.电阻率越大的导体,电阻也越大
D.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3.某根标准电阻丝的电阻为R,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中,要使接入电路的电阻变为R,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剪其一半的电阻丝接入 B.并联相同的电阻丝接入
C.串联相同的电阻丝接入 D.对折原电阻丝后再接入
14.截面直径为d、长为L的导线,两端电压为U,当这三个量中的一个改变时,对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平均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U加倍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不变
B.导线长度L加倍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减为原来的一半
C.导线截面直径d加倍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不变
D.导线截面直径d加倍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加倍
15.下列公式中属于物理概念定义式的( )
A.E= B.C= C.R= D.R=ρ
二、解答题
16.A、B是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导线,如果把导线A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而将导线B对折,给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QA∶QB为多大?
17.在一根长l=5m,横截面积S=3.5×10-4m2的铜质导线两端加2.5×10-3V电压.已知铜的电阻率ρ=1.75×10-8Ω m,则该导线中的电流多大?每秒通过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子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电阻
得电阻率
可得电阻率的单位。
故选C。
2.A
【详解】
A.根据电阻定律可得
所以金属丝AB的电阻之比为2:1,故A正确;
B.由于A、B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由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金属丝A、B横截面的电量之比为1:1。故B错误;
C.由可知,金属丝A、B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故C错误;
D.c、d间电阻为A、B串联后的总电阻,即
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沿AB方向测得电阻为
故选C。
4.B
【详解】
从侧面B和C流入时,电阻分别为

故选B。
5.C
【详解】
设发生短路处到A处距离为x,据题意知,A、B两地间的距离为
电压表的示数为
电流表的示数为
根据欧姆定律
可得,A端到短路处的两根输电线的总电阻为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
设A、B两地输电线的电阻为,则

解得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D
【详解】
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大小是由导体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所以无论导体当中有没有电流通过,导体都有电阻,A错误;
B.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材料本身性质决定的,也受温度的影响,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其通过的电流无关,B错误;
C.电阻率由材料和温度决定,与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C错误;
D.对某一确定的导体,当温度升高时,发现它的电阻增大,则由
可知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因为一段粗细的均匀的导体当把它均匀地拉到长到原来长度的10倍时,因为体积不变,根据知,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又因为电阻决定式为
所以电阻变成
故选B。
8.C
【详解】
A.在公式
中,v是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不是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故A错误;
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决定,与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无关,与流过的电流无关,故B错误;
CD.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不仅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而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与导体的电阻R、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无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A正确;
B.电流有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故B错误;
C.由电阻定律公式可知,导体的电阻不仅和电阻率有关,还和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故电阻率大,电阻不一定大,故C错误;
D.电阻率仅与材料本身有关,与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

可得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相同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两次电流之比为,故将AB接入电路时,电流为1A,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可知
U=IRMN
同理
U=I′RPQ
解得
故选B。
12.B
【详解】
电阻率是导体本身的特性,由导体的材料决定,往往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受温度影响很小,往往制成准确电阻.由电阻定律 可知。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电阻率三个因素有关。
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故A错误。
B.电阻率是导体本身的特性,由导体的材料决定,往往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B正确。
C.由电阻定律 可知。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电阻率三个因素有关。则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不一定大。故C错误。
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受温度影响很小,往往制成准确电阻。故D错误。
故选B。
13.AB
【详解】
A.由电阻定律
可知,剪去一半的电阻丝,长度变为原来的 ,电阻减小为R,A正确;
B.并联相同的电阻丝后,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电阻减小为R,B正确;
C.串联一根相同的电阻丝后,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电阻为原来的2倍,C错误;
D.对折原电阻丝后,长度变为原来的 ,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总电阻变为原来的 ,D错误。
故选AB。
14.BC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可得,U加倍I增大,所以根据公式可得,电子的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增大,A错误,根据公式可得,当导线长度L加倍时,电阻增大一倍,根据公式,电流减小一倍,所以根据公式可得,电子定向移动速率减小为原来的一半,B正确,当导线截面直径d加倍时,根据公式可得,电阻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所以电流增大为原来的4倍,根据公式可得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所以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不变,C正确,D错误,
考点:考查了电流的微观和宏观表达式
点评:正确掌握公式和以及是本题的关键
15.AC
【详解】
解:A、电场强度是由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其电荷量的比值来定义的,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故A正确.
B、电容与极板的正对面积S成正比,与极板间的距离成反比,所以C=不属于物理概念定义式.故B错误.
C、R=是电阻的定义公式,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故C正确;
D、R=ρ是电阻的决定公式,不是定义式,说明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截面积和长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对于物理量是定义式还是与其他量的关系式是掌握准确,本题关键要知道电场强度和电阻的定义式,并要知道它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16.1∶16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电阻定律求出两根导线的电阻之比,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比,从而通过电流的定义式q=It求出通过相同的电荷量所用的时间之比.
设原来的电阻为R,截面为S,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因为体积不变,所以横截面积变为: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电阻RA=4R,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由上可知长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横截面积变为2S,根据电阻定律,电阻,则两电阻之比为:;因为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比为,根据q=It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量之比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属于基础题.
17.10A,
【详解】
根据R=ρ,所以
R=
又因为
I=U/R
所以
I=
又因为
所以每秒通过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子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