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同步练习
1.如果给“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两副对联加一个共同的横批,下列最恰当的是( )
A.文化昌盛 B.民族交融
C.祖国统一 D.民族英雄
2.明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北京城布局严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 )
A.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
B.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3.嘉靖年间,“倭大举犯福建……距城十里……结大营……(戚继光)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乃(于是)旋师”。该材料突出反映了( )
A.明朝的海防松弛 B.倭寇问题彻底解决
C.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D.戚家军纪律严明
4.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
A.中央集权不断发展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地方处于无权状态 D.君权不受任何制约
5.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裁撤中书省等,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2020·合肥】《明朝那些事儿》是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历史故事,由作者当年明月精心撰写,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结束,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①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②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
③郑和下西洋 ④册封西藏首领达赖和班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闯王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年)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 )
A.连年旱灾,农民暴动 B.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C.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D.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8.【2021·衡阳】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这说明明清时期( )
A.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B.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C.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9.“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亲征噶尔丹 D.雅克萨之战
10.【2021·山东济宁模拟】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下列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地方戏曲日益繁荣
B.安徽、湖北艺人的长期努力
C.戏曲已经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D.文化专制导致了戏剧的繁荣
11.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12.下图是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它描绘了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戏台搭在街道正中,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了演出场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南京的地方风俗习惯
B.徽剧、京剧在街道同时上演
C.呈现了南京的商业繁荣景象
D.戏剧表演与欣赏充实了生活
13.【2021·河北石家庄模拟】《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不是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红楼梦》的“成功之处”在于( )
A.抒发了作者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B.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C.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
D.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14.【2021·湖北模拟】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15.【2020·山东德州模拟】“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明长城 B.北京故宫
C.都江堰 D.隋大运河
16.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某中学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知识竞赛,请你也参与答题。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空缺部分内容,并对“问题思考”作出准确回答。
①______________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选定北京为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其中最为雄伟壮观的是宫城,又称②___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皇家建筑群。
(2)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3)文学艺术是一定现实生活的反映。下面的唐诗分别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盛”和“衰”?
17.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贯穿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位皇帝采取的?他在中央采取了什么统治措施?
材料二 故宫的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2)材料二中的“偏房”是指清朝的什么统治机构?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材料三
材料四 乾隆帝时,大臣胡中藻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什么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答 案
1.D 2.C 3.C 4.B 5.C
6.B 7.C 8.A 9.C 10.D
11.C 12.B 13.B 14.A 15.A
16.(1)①明成祖(或朱棣) ②紫禁城
(2)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它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盛”:统治者提倡节俭;经济繁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都城长安布局整齐;制瓷业发达。
“衰”:统治腐朽;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等。
17.(1)明太祖朱元璋。
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八股取士;文字狱。
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