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共16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2.“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银可与硝酸亚铁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铜丝做电线是应用了铜的导电性
C.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熔点低 D.金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3.某同学化学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用钛和钛合金打造的轮船部件使用一段时间后仍然光亮如初,是因为它具有形状记忆功能
B.生铁、钢、黄铜、硬铝、氧化铁等均属于合金
C.Na和Na+都是钠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二氧化碳、甲烷、臭氧都能引起温室效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合金是仅由几种金属熔合而成的物质
C.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D.金属铝因性质稳定而具有抗腐蚀性能
5.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
A.银 B.铁 C.铝 D.锌
6.实验室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铁片和铝片 观察颜色 分别用磁铁吸引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小木条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 分别加硫酸铜溶液 观察颜色
D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分别加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点燃
A.A B.B C.C D.D
7.鉴别下列物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调剂或方法
A 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 加肥皂水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氢气和一氧化碳 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
D 铁锈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8.下类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用于溶解蔗糖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铜用于制造导线
9.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去除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
B.镁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Mg═MgNO3+2Ag
C.硝酸银溶液显酸性
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金属活动性强
10.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11.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B.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小
C.铝、铁、铜都是银白色金属
D.钢中含碳量低于生铁中的含碳量
1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13.把锌片放入CuSO4溶液中,锌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和分析,其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甲认为红色物质是铜 B.乙认为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C.丙推测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 D.丁猜想CuSO4溶液呈酸性并验证
14.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或焊接金属,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3CuO+2Al3Cu+Al2O3。现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有剩余,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反应后将铁片插入上层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能够说明氧化铜有剩余的是
A.加热反应结束后有红色物质生成 B.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C.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D.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15.金属材料在当今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锡可被制成锡箔用于包装糖果、香烟等,体现了金属具有导电性
B.铝制品比铁制品保存时间长是因为铝没有铁活泼
C.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D.将等质量的镁和铝与等质量等浓度的过量的酸混合后充分反应,铝产生的氢气比镁多
16.实验室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完全合理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的物质 方案Ⅰ 方案Ⅱ
A 硬水和软水 蒸干,看产物 滴加肥皂水
B 空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滴加澄清的石灰水
C 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称量质量 用磁铁吸引
D 蒸馏水和白醋 尝味道 闻气味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8题)
17.4月18日 , 解放军航母战斗群在台海举行实弹军演.解放军此次台海亮剑,将震慑“台独”反制美国.其中“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飞行甲板是航母上供舰载机起降和停放的上层甲板,要承受飞机着舰时的强烈冲击载荷.若飞行甲板是采用特种钢制造而成的,你认为这种特种钢应具有的物理性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A.熔点高、硬度大 B.抗腐蚀性好、密度大 C.可塑性好、光泽好
(2)“辽宁舰”是以4台“蒸汽轮机”为动力,蒸汽轮机以重油为燃料,其在航行的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3)特种钢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锰,若金属锰是通过单质铝在高温条件下置换+4价锰的氧化物得到的,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锰、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小组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 。
19.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青花瓷瓶B橡胶充气艇C不锈钢锅
(2)生铁也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菜刀、锤子等通常用铁制而不用铅制的理由是______。
(4)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数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你认为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______有关。
(5)如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______色逐渐变黑;B处V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尾气点燃,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今年12月26日张家界高铁正式开通,张家界高铁站为湖南省的第二大高铁站,其站房为框架结构,屋盖采用焊接球钢网架,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屋面为铝镁锰金属板,站台上均设置无柱雨棚。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钢的主要成分是____;
(2)铝、镁、锰三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不同;
(3)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最外层上有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电子;
(4)铝镁锰金属板用作房屋面板,是因为铝镁锰合金具有____特性(写出一条)。
21.用下列实验研究铜的性质。
(1)实验1: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实验结论是 。
(2)实验2:①A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
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补全实验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 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填序号):
A 电缆 B 电热壶 C 金属丝 D 金属乐器
(2)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填“原子”“分子”“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及应为:,X的化学式为_____.
(3)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接触而锈蚀.
(4)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钢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填序号).
A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 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溶液
C 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5)冶炼2900t含四氯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理论上能得到含杂质2%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t(结果精确到0.l).
(6)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
23.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铝、铜可做电极,主要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
(2)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已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已知“曾青”指的是硫酸铜)。“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3)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自行车的链条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防锈。
(4)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选择的试剂可以是Fe、Ag和一种以_______(填化学式)为溶质的溶液。
(5)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Zn(NO3)2
B 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加入的Zn的质量
C 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D 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渣的组成情况有4种
(6)由8.3gAl、Zn组成的混合物,加人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晶体27.5g(晶体不含水),则反应中生成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g。
24.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很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拉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_性。
(2)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都很巨大。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铁制护栏刷油漆 B.将钢材深埋保存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将铁制成不锈钢
(3)为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Ⅰ、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______
Ⅱ、在I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铜丝,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Ⅲ、在Ⅱ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铝丝,充分作用 ______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①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②小明同学认为在小刚的实验中只需调整一下插入金属的顺序,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______。
(4)在钢铁厂的实验室,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分析仪记录的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根据图像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_____;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6.5g某粗锌(杂质不反应)与58.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氢气0.16g。试计算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5.B 6.D 7.D8.C 9.B 10.B11.D 12.D 13.C 14.D15.D16.C
17.A 化学能 机械能 4Al+3MnO2 3Mn+2Al2O3 0价、+3价
18.【解答】解:(1)试管乙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现象是: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甲、乙就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Mg>Fe>Cu,故丙是多余的;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一定有置换出的铁,镁可能有剩余,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Cu、Fe,Cu、Fe、Mg。
故答案为:(1)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Fe+CuSO4═FeSO4+Cu;(2)丙;(3)Cu、Fe,Cu、Fe、Mg
19.C 混合物 铁硬度比铅大,且铅有毒 金属活动性强弱 红
【详解】
(1)A、青花瓷瓶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橡胶充气艇,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不锈钢锅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填:C。
(2)生铁也是常用的合金,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3)菜刀、锤子等通常用铁制而不用铅制的理由是铁硬度比铅大,且铅有毒。
(4)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数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
(5)如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型管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B处V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将尾气点燃,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0.铁 质子数 2 失去 耐腐蚀性
【详解】
(1)钢是铁的合金,故钢的主要成分是铁。
(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铝、镁、锰三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4)铝镁锰金属板用作房屋面板,是因为铝镁锰合金具有耐腐蚀性特性。
21.【解答】解:(1)实验1: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实验结论是黄铜硬度比纯铜的大。
故填:黄铜硬度比纯铜的大。
(2)实验2:①A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盐酸反应。
故填: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盐酸反应。
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是因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
故填: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22.B 原子 SO3 氧气和水 AB 1714.3t ZnCl2、FeCl2
23.导电 涂油 CuSO4 AC 0.4
【详解】
(1)铝和铜都有较强的导电性,可用做电极。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可以通过涂油的方法,隔绝空气和水,来防止生锈。
(4)活动性强的金属(钾、钙、钠除外)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将将打磨光亮的铁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根据金属是否与盐溶液反应来进行验证,故填CuSO4。
(5)锌的活动性比银和铜的强,比镁的弱,故锌不能置换出镁,在反应过程中,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后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由于不确定锌的用量,故一定能置换出银,可能会置换出铜,或锌过量时,锌也会有剩余,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和硝酸锌,如果锌量较少,硝酸银可能没反应完,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滤液中可能会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
A、根据前面分析,A选项正确。
B、由反应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由反应方程式Zn+Cu(NO3)2=Zn(NO3)2+Cu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少,两个反应中生成固体有质量增加的过程,也有质量减少的过程,由于没有具体的反应物的质量,所以滤渣的质量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锌的质量,故B选项错误。
C、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氢前金属,即有锌,则锌有剩余,所以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都完全反应了,溶液为无色,故C选项正确。
D、向滤液中滴入氯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但不确定硝酸铜的反应情况,硝酸铜可能没有反应,也可能反应一部分,或全部反应,即锌只置换出了银,置换出了银和铜且锌无剩余,锌有剩余三种情况,故D选项错误。
故选AC。
(6)因为是恰好完全反应,因此铝、锌没有剩余,所以晶体质量为硫酸铝和硫酸锌的质量和,因此固体增加的质量为硫酸根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即为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可根据硫酸根的质量求出硫酸的质量,再求出氢气的质量。硫酸根的质量为:,则硫酸的质量为: ,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24.(1)延展(2)BC
(3) 铁丝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溶液变为无色,铝丝表面有固体物质析出 打磨 铜、铁、铝
(4) Fe
(5)解:设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x=80%
答: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0%。
【分析】
(1)
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拉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2)
A、铁制护栏刷油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可以防锈;
B、将钢材深埋保存,不能隔绝水、氧气,不能起到防锈的作用;
C、盐会加速金属的锈蚀,不能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将铁制成不锈钢,可以防锈;
故选BC;
(3)
铁丝插入稀盐酸中,铁丝溶解并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铝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插入氯化亚铁中会置换出铁,则现象为铝丝表面析出白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直至溶液变为无色;
铝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在铝丝插入前应将铝丝进行打磨,除去表面氧化物薄膜;
为了证明活动性顺序为Al>Fe>H>Cu,应先插入铜,铜不与酸反应可证明活动性铜排在H后,再插入铁丝,铁能反应证明铁在H前,然后插入铝丝,铝丝可置换出铁,即可证明活动性顺序为Al>Fe>H>Cu;
(4)
P点开始固体质量不变,则氧化铁被完全还原为铁,则固体成分Fe;
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总质量减少1.6g,假设一份氧化铁质量为48g,其中铁元素质量为33.6g,氧元素质量为14.4g,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减少的是氧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4.4g-1.6g=12.8g,则生成物中铁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所以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 ;
(5)
粗锌中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杂质不反应,已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6g,设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出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