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摩擦力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摩擦力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6 14: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摩擦力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5.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师:举生活中的例子。【演示实验】用手握住水杯.水杯为什么没有运动?水杯受几个力呢?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进行新课]一、静摩擦力回忆一下所学的内容,叙述一下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师:(举身边的例子,用水平推力推课桌时,课桌没有运动)当我用力推课桌时,课桌为什么没有运动 这种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我们把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同学们思考一下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两个接触面不光滑的物体间有弹力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探究】(参考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次数木块的运动情况木块(或含砝码)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123…师:根据实验结果,尝试讨论以下问题: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不用外力去拉,它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轻轻拉木块,但它不动,木块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其大小和方向如何 依据是什么 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个固定的值吗 它与压力有关系吗 如何确定其大小 当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讨论归纳一下静摩擦力的特点.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增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的作用,则并不一定处于最大静摩擦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将要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推力.问题:静摩擦力能不能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之间 静摩擦力中的“静”是指的相对静止.问题: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确定?【课堂训练】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滑动摩擦力阅读课文,结合上面的实验,然后说出什么叫做滑动摩擦,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根据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我们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接触面粗糙的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并且有相对运动.动手实验,“感受摩擦力”学生做身边的实验,感受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桌面上垫一张纸,把手压在纸上,然后手掌向前推,保持接触面的材料不变,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下朝前推手掌(材料可以是纸、塑料、毛巾、木板、橡胶等);然后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材料.通过比较,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设计一个实验,看一下滑动摩擦力到底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首先大家考虑一下实验器材的选择,然后探究如何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也就是实验原理是什么,最后我们进行实验.学生探究如何进行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等.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跟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总结: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如果用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FN,其中μ是比例常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动摩擦因数还跟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强调)需要注意的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虽然是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是要把相对运动方向跟运动方向这两个概念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课本例题【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GA=20 N的物体A,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0.5,使这个物体沿桌面做匀速运动的水平拉为F为多少 如果在物体A上再加一个重GB=10 N的物体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B=0.2.那么当A、B两物体以相同的速度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物体A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大 此时物体B受到物体A的摩擦力是多大 2.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小车B上,小车置于水平面上,分下列几种情况判断A受摩擦力的方向.图3-3-3(1)A、B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2)A、B两物体原来静止,当小车B突然向右启动时,A、B仍相对静止;(3)A、B两物体原来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B突然刹车时,A、B仍相对静止.[小结]摩擦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见的例子和简单的学生实验来进行的,滑动摩擦力这个概念的难点在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等等.静摩擦力则更是一个难点集中的知识点,包括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判断等等,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解释清楚,让学生全部了解,应该让学生先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布置作业]教材问题与练习.
板书设计 3 摩擦力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有相互作用的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正压力)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分类静摩擦力1.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2.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大小:0≤f≤fm4.最大静摩擦力fm: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1.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物体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2.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即F=μFN4.动摩擦因数μ:无单位;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