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6 22: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H2跟32gO2完全反应,可得到34gH2O
B.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8%的生铁
C.等质量镁和锌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镁产生的H2多说明镁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10g固体A与90g水混合,固体完全消失,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10%
2.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形成100mL酒精溶液
B.1g石灰石粉末与20g水混合,形成21g溶液
C.3g氢气与24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7g水
D.10g氢氧化钠稀溶液与10g硫酸铜溶液混合,形成20g混合溶液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都是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4.t℃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一定变大 B.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剂质量一定变小 D.溶液质量一定变大
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证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
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7.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除去A固体中含有的少量C杂质,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
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
8.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原因是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A.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B.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C.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9.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分离、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Cl2: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B.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MnO2: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NaOH溶液、浓硫酸
D.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Cl: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烘干
10.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固体X可能是NH4NO3 B.锥形瓶中液体只有①②为饱和状态
C.试管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D.锥形瓶中液体溶质质量分数:①=③>②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D.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
12.如图为KC1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Na2CO3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49.0%
B.将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4℃,均无固体析出
C.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C1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D.若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蒸发浓缩控制温度T3℃以上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提纯
13.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③把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二、简答题
14.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2)20℃时,称取 20g KNO3固体加入盛有 100g 水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 KNO3_________g 即可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
(3)当 KNO3中混有少量 NaCl 时,提纯 KNO3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4)将 100gKNO3和 20gNaCl组成的混合物放入 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当温度降低到 20℃时,发现有较多固体析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A 60℃时固体全部溶解
B 析出 31.6gKNO3 固体
C 剩余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三、推断题
15.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16.图中,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甲的化学式 ________ .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丙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 .
四、实验题
17.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正确步骤是_______。(填序号)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他应该选100mL的量筒量取水体积。
(4)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砝码生锈
C.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D.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
18.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1)探究 I: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变化。图1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该改正为______。
(2)探究II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对探究 II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做的对比是______,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______。
(3)探究III过程如图2所示。
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通过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想通过探究,比较食盐和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探究方案应该是______。
五、计算题
19.实验室用6.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
(2)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0.制作“叶脉书签”需要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B 6.A 7.B 8.B 9.D 10.D 11.C 12.A 13.D
14.36g 11.6 降温结晶 AC
15.75 a>b>c
16.CH4 CO2+Ca(OH)2=CaCO3↓+H2O 灭火
17.
(1)③②④⑤①
(2)在进行步骤③的时候,试剂瓶瓶塞应当倒立放置
(3)9
(4)AC
18.应该用玻璃棒搅拌 将②③对比(或①③对比,答出一组即可) 其他条件相同时,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汽油中强(或碘在汽油中的溶解能力比高锰酸钾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BDE 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0℃时,各取100g水于两只烧杯中,分别逐渐加入氯化铵/食盐,至不再溶解,称量两溶液的质量,溶液质量越大,该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19.
(1)5.0g克
(2)解:设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
x=2.2g
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
(3)解:设该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y
y=5%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
20.
(1) 10 90
(2)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10g÷20%=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