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下 伟大的悲剧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下 伟大的悲剧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6 11: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二十世纪眼帘底下的世界似乎已无秘密可言。所有的陆地都已勘察过了,最遥远的海洋上都已有船只在乘风破浪。那些在一代人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知、犹如仙境般的迷迷濛濛的地区,如今都已服服贴贴地在为欧洲的需要服务;轮船正径直向长期寻找的尼罗河的不同源头驶去。探索的意志已在寻找新的道路,向下要去探索深海中奇妙的动物界,向上要去探索无尽的天穹。
但是,直到上个世纪,赤裸的地球还隐藏着她的最后一个谜,不让人看见。这就是她那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躯体上两块极小的地方,是她从自己造物的贪欲中拯救出来的两块地方:南极和北极——她躯体的脊梁。
千万年来,地球正是以这两个几乎没有生命、抽象的极点为轴线旋转着,并守护着这两块纯洁的地方不致被亵渎。她用层层叠叠的冰障隐藏着这最后的秘密,面临贪婪的人们,她派去永恒的冬天作守护神,用严寒和暴风雪筑起最雄伟的壁垒,挡住进去的通道。死的恐惧和危险使勇士们望而却步。只有太阳自己可以匆匆地看一眼这闭锁着的区域,而人的目光却还从未见过它的真貌。
  探险队一个接着一个前往,但没有一个达到目的。地球的这一部分还始终蒙住自己的容貌,成为她对自己造物的欲望的最后一次胜利。
  但是,年轻的二十世纪急不可待地伸出了他的双手。他在实验室里锻造了新的武器,为防御危险找到了新的甲胄,而一切艰难险阻只能增加他的热望。他要知道一切真相。
地球之端——南极
你了解南极吗
关于南极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两倍,为世界第五大陆。
南极探险
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的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
阿蒙森——斯科特站
为纪念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背景介绍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扫描式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扫描式测览: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传记(记叙类文章)特别要关注的信息: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浏览时,随手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要持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
1912年,斯科特一行五人力尽艰辛到达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早一个多月到达,只好踏上归程,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两个多月后,全部壮烈牺牲。
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
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
鲍尔斯——?
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研究
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912.1.16 白色雪原
1912.1.18 南极点
1912.2.17 埃文斯死
1912.3.2
1912.3.21 无法离开帐篷
1912.3.29 帐篷里
1912.10.29
1912.11.12
斯等发现自己晚到了一个月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屠宰场营地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营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填写下表。
文中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抓关键人物,将具体描写他们的句子勾画出来,概括人物特点。
你怎样理解伟大的悲剧?
1、在与阿蒙森的比赛中他们失败了。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还是后到达南极,太悲了。
——失败之悲
2、他们知道自己失败了,已经悲伤到了极点。但他们还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这真是悲上加悲呀。
——作证之悲
3、他们在归途中遇到各种困难一个个都相继牺牲了。
——死亡之悲
悲剧之“悲”:
“伟大”之处: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课文中,写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4、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伟大”之处:
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们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惨剧,并不在于他们两人的计划 周密与否,而是在于前者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凭推理的设想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唯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20条膘肥强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到南极去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认为,狗的胃口太大,南极没有可猎的动物来补充狗的口粮(事实并非如此,狗可以和人吃同类的食物),于是决定用人力拉着雪撬长途跋涉,终于使自己和四名伙伴在从南极返程时因极圈寒季的突然提前到来,在饥寒交迫之中死于体力不支。
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主要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这五位探险者,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作者给他们作传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探究思考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可以看出——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致献出生命。
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心灵而伟大的。
----罗曼 .罗兰
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的,人们也往往把鲜花和掌声献给成功者。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并将他的事迹与拿破仑、托尔斯泰、列宁等人的传记共同记录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于胜利和失败的思考。通过斯科特等人的探险经历我们更能理解“伟大”的含义。
斯蒂芬·茨威格 (1881—1942年)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还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这是一场令人心酸的悲剧,但探险队员们始终是伟大的。视死如归的他们面对可怕的死神,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虽然牺牲了,却在内心上取得了胜利。
成功者固然比失败者好,但不能完全以成败来论英雄,因为成功往往是在无数次失
败经验的基础上创造的 。我们不仅要赞美成功者,也要欣赏失败者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为后人研究所带来的经验教训。
“人可消灭,但打不败。”海明威这样说过。是的,斯科特他们没有失败,虽然身躯长眠于南极,但他们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的人来南极探险。这样流芳千古,不也正是一种成功吗?
成功与失败是相对而言的。有人失败了,但他成功的走到了失败这一步;有人成功了,但他失败于没有跨过成功再走一步。
古人云:不以成败论英雄。没错,古今中外,多少败军之将的声名更胜战胜他们的人。拿破仑在滑铁卢败给了威灵顿公爵,但他的名字却闪烁在历史长河中。导致成败的原因多种多样。或许是英雄自己的失误,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或许使英雄之外的其他因素,“人算不如天算”,天公不作美,同伴不得力,都是造成成败的至关因素。所以,成败不衡量英雄,最多只能造就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