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多普勒效应 学科素养提升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4多普勒效应 学科素养提升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6 15: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多普勒效应 学科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一人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高速驶来,然后又高速离去,则此人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要发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
C.火车向你驶来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火车离你远去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
D.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3.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速为4m/s
B.图乙表示质点S的振动图像
C.质点R在t=6s时的位移最大
D.一观察者沿x轴向波源运动时,他观测到的该波频率为0.25Hz
4.关于机械波的特性,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A.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不垂直)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B.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波源的频率会减小
C.只有狭缝宽度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小的情况下,才发生衍射现象
D.两列波在相遇区域,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减弱
5.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已知时,波刚好传播到m处,如图所示,在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B.接收器在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C.从开始经0.25s,m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1m
D.若波源沿x轴正方向运动,接收器接收到波的频率可能为8Hz
6.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 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等于300 Hz
B.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
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
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
7.关于波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则该处质点的位移始终最大
B.声波容易绕过障碍物传播是因为声波波长较长,容易发生衍射
C.当机械波发生反射时,其频率不变,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
D.当接收者远离波源时,波源发出的频率变低
8.如图所示,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已知时,波刚好传播到处.在处有一处于静止状态的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波源振动周期为
B.时,处的质点已运动的路程为
C.接收器在时开始接收此波
D.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运动,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可能为
9.下列有关物理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属于波的衍射现象
B.使用耳机让人们更好地欣赏音乐,是利用了波的干涉
C.医学上用“彩超”可以检查心脏、大脑和眼底血管的病变是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D.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雷声轰鸣不绝,属于波的干涉现象
10.关于振动和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声波的干涉
B.波只有遇到很小的障碍物才会发生衍射现象
C.鸣笛火车进站时,静止于站台上的旅客接收到该列火车笛声的频率比火车鸣笛频率低
D.挑水时为了防止水从桶中荡出,可以加快或减慢走路的步频
11.钢琴的“中央C”即为C调do,频率约为261.2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边做仰卧起坐一边听,由于多普勒效应,琴发出的音调会有变化
B.当障碍物尺寸接近波长或小于波长时,才能发生衍射现象
C.隔着门缝听到琴声,是由于衍射现象造成的
D.假如琴边古筝也有一根调到C调do的弦,由于构造不同,它们无法发生共振
12.如图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b比质点a先到平衡位置
B.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0.8m
C.若该波波源从0点沿x轴正向运动,则在x=2000m处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50Hz
D.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13.不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一种纵波
B.横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共线
C.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比波长大的多,将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D.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
14.下列关于振动和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往复运动不一定是机械振动
B.受迫振动的频率总等于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
C.介质随波一起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了机械波
D.两列波叠加,振动减弱的区域振幅始终为0
E.火车进站时,驻立在站台边的旅客听到火车鸣笛的音调变高
15.黑夜里蝙蝠能在洞穴内自如飞行,是因为它能在每1 s内发射多次持续1 ms左右时间的高频脉冲,蝙蝠通过接收和分辨反射回来的脉冲来定位障碍物的位置等信息。若蝙蝠发射脉冲的频率为30 kHz的声波,且正对着洞穴的内壁飞行,则(  )
A.该蝙蝠发射的脉冲为超声波
B.该蝙蝠接收到内壁反射回来的脉冲频率等于30 kHz
C.该蝙蝠接收到内壁反射回来的脉冲频率小于30 kHz
D.该蝙蝠接收到内壁反射回来的脉冲频率大于30 kHz
二、解答题
16.正在报警的警钟每隔0.5 s响一声。一个人正坐在以60 km/h的速度向着警钟行驶的车中。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0 m/s,则这个人在每分钟内能听到几声警钟?
17.为了理解多普勒效应,可以设想一个抛球的游戏(如图)。设想甲每隔向乙抛一个球,如果甲、乙都站着不动,乙每隔接到一个球。如果甲抛球时仍然站着不动,而乙以一定速度向甲运动,这时乙接球的时间间隔是否还是?如果乙靠向甲的速度增大,乙接球的时间间隔是否会有变化?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物体振动频率不变时,距离声源越远,声音的音调越远,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当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高速火车飞驰而过,当火车高速驶来时,距离越来越近,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变大,当高速离去,距离越来越远,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变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B
【详解】
A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听到的声音音调变高,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C错误;
D.所有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A.由图甲知波长为
λ=8m
由图乙知周期为
T=4s
则波速为
故A错误;
B.甲图中t=0时刻Q处于平衡位置向上运动,位移为零,与振动图象t=0时刻质点的状态相符,则图乙可能是质点Q的振动图象,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质点R在t=6s时的位移为13m,为最大位移,故C正确;
D.波传播的频率
一观察者沿着x轴靠近波源运动,与波相向运动,相对速度变大,发生多普勒效应,其观测到的该波的频率将大于0.25Hz,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不垂直)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故A正确;
B.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减少,波源的频率不变,故B错误;
C.波发生衍射的条件是: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比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但如果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就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而一切情况下,均会发生衍射现象,故C错误;
D.两列相干波在相遇区域,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减弱,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前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所以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A错误;
B.接收器接收到此波的时间为
C.波的周期为
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C正确;
D.波的频率为
若波源沿x轴正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波的频率一定大于10Hz,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B.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Hz,当汽车向你驶来时,两者间距变小,则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Hz,故AB错误;
CD.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Hz,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两者间距变大,则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Hz,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A.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振动总是加强,但质点的位移有时最大,有时为0,故A错误;
B.声波容易绕过障碍物传播是因为声波波长较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正确;
C.波发生反射是在同一种介质中,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均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接收者远离波源时,接收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而波源频率不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由图像可得波长为,周期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时,有
质点在每个周期内运动的路程为,本题中时,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波速,在处的接收器接收到波的时间为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此波源的振动频率为
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运动,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变大,可能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听到声音但是看不见人,这是声音的衍射,A正确;
B.耳机利用了波的干涉,能够让人更好的欣赏音乐,B正确;
C.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应,这是波源和接受物体相对位置改变而产生的效应,C正确;
D.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音的多次反射,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10.D
【详解】
A.当声波的频率等于玻璃杯的固有频率时玻璃杯震荡最剧烈,最容易被击碎,即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共振,选项A错误;
B.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但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B错误;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所以鸣笛火车进站时,静止于站台上的旅客接收到该列火车笛声的频率比火车鸣笛频率高,选项C错误;
D.挑水的人由于行走,使扁担和水桶上下振动,当人迈步的频率等于扁担与水桶振动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结果水桶中的水溢出,因此挑水时为了防止从水桶中荡出,可以加快或减慢走路的步频,选项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因接受者和波源的总体位置不变,因此发出的音调不变,故A错误;
B.当障碍物尺寸接近波长或小于波长时一定能衍射,但能发生明显的衍射,故B错误;
C.隔着门缝听到琴声,是由于衍射现象造成的,C正确;
D.若古筝也有一根调到C调do的弦,则两者频率相同,可以发生共振,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A.根据上下坡法则,b点处于上坡阶段,所以b点先沿y轴负方向运动到最低点再向沿y轴正方向运动到平衡位置,则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b比质点a慢到平衡位置,A错误;
B.根据
则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质点a振动了半个周期,其通过的路程为
B错误;
C.据多普勒效应可知,该波波源从0点沿x轴正向运动,则在x=3000m处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大于50Hz,C错误;
D.波的波长
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时,波长与障碍物的宽度接近,所以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正确。
故选D。
13.AD
【详解】
A.空气中粒子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在空气或液体中传播的声波是一种纵波,故A正确;
B.横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故B错误;
C.波的波长大于障碍物的尺寸时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所以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比波长大的多,将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C错误;
D.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当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故D正确。
故选AD。
14.ABE
【详解】
A.只有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复运动的物体才叫振动,A正确;
B.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B正确;
C.波的传播中介质中的质点不随波迁移,C错误;
D.若两列波的振幅不相等,则两列波叠加,振动减弱的区域振幅始终不为0,D错误;
E.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大时音调高,频率小时音调低,火车进站时由多普勒效应可知旅客接收到的频率会变大,故音调变高,E正确。
故选ABE。
15.AD
【详解】
A.由题意可知,蝙蝠发射脉冲的频率为30 kHz,为超声波,A正确;
BCD.蝙蝠正对着洞穴内壁飞行,洞穴内壁反射回来的脉冲方向正对着蝙蝠飞行的速度方向,故蝙蝠接收到的反射脉冲的频率大于30 kHz,B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6.126次
【详解】
先设空气中声速为v0,在时间T内传播的距离
s0=v0T(T为周期)
而声波在时间t内走的距离为
s1=v0t
因而人不动时听到钟声次数为
n0=
如果人以v的速度向声源运动,则声波在时间t内相对于人行进的距离为
s2=(v0+v)t
此时人听到的钟声次数为
n==126次
17.乙以一定速度向甲运动,乙接球的时间间隔小于,如果乙靠向甲的速度增大,乙接球的时间间隔是会有变化
【详解】
当甲乙均不动时,相当于观察者乙与波源甲相对静止,观察到的频率等于波源震动的频率,当乙以一定的速度向甲运动,相当于观察者向波源靠近,由于间距缩短,观察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增大,乙接到球的时间会缩短,乙接球的时间间隔小于,如果乙靠向甲的速度增大,相当于观察者向波源靠近的比较快,间距缩短的较快,观察者接受到的波的频率增大的较快,乙接到球的时间会继续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