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品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品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4 19: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美]罗迦·费·因格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反馈形似字学习反馈形似字学习反馈多音字对称 模样
称赞  模式学习反馈多音字 chèn mú
对称 模样
chēng mó
称赞  模式学习反馈解释词语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不言而喻:学习反馈解释词语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不言而喻:
学习反馈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2、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学习反馈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如何拥有创造力)
2、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学习反馈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如何拥有创造力)
2、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学习反馈难点回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什么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反馈难点回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赖于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如何拥有创造力)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问题要点重现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学习反馈要点重现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学习反馈3、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三个必需的要素?(如何拥有创造力?)(课文最后一段)
①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学习反馈整体感知3、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三个必需的要素?(如何拥有创造力?)①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第5段)
②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第6段)
③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第12段)学习反馈整体感知1、理解事实论据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
2、体会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学习目标1、根据所学习的议论文知识,判断作者在证明三个要素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论据类型?
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习提纲读一读,想一想1、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3、课后练习三、四。 预习提纲读一读,找一找1、作者在证明下文的“发展灵感”这一观点时,只举了一个事例,为什么在这一部分却举了两个例子?
2、作者说“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他的事例“典型”,为什么要“首推”他?阅读(6-8段),想一想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阅读(9-12段),填写表格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在比较中思考,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阅读(9-12段),填写表格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把第九段删去好吗?
为什么?作者分别在5、6、12段指出了创造性思维的三个要素,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又一次提出三个要素?判断下列论据类型,并指出这些论据分别可以证明哪个观点?1、鲁迅先生说,读书要和“实社会”接触,和“实人生”接触。
2、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3、有个农民一心想要制造一架飞机飞上天。可是他冥思苦想,费尽周折制造的飞机却在天空中摇摇晃晃,以坠地告终。4、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谓之半知;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 5、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我国初步实现小康。处处是创造之地,
时时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作业:
把课堂上你感兴趣的事例,整理在读书笔记本上。看一看:图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