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稚子弄冰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难点 1.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人范成大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儿童的天真可爱,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写天真活泼的孩子的诗,我们快来看看吧!(板书课题:稚子弄冰)2.了解作者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谈话了解作者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儿童的天真可爱。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稚”。(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在相互交流中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字词理解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3.划分节奏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全班同学齐读诗歌。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厚。②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板书: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③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板书:形态上——圆形)④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板书: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3)师生合作朗读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铜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4)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板书: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5)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学生读。3.书写会写字“晓”。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在相互交流中引导学生相互借鉴。5.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6.划分节奏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想象画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3.师生合作朗读 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鼓励学生抓住诗句中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是对学生叙述能力的训练,贴合本单元的语文元素。
课堂小结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板书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形态上——圆形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新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人范成大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儿童的天真可爱,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写天真活泼的孩子的诗,我们快来看看吧!
新知导入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知讲解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晓
xiǎo
巧记: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
注意与“戈”的区别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理解字词
新知讲解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品读欣赏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新知讲解
品读赏析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厚。
②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
新知讲解
品读赏析
③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
④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铜盆里把冰取出来——
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
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
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
新知讲解
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1.“脱”的意思是( )。
A.脱落 B.取下 C.脱离、逃离
2.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B
B
课堂练习
拓展提高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课堂总结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圆形
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作业布置
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