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4分)
1.坚持低碳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
A.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B.分类处理垃圾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2.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 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 C.服用氢氧化钠治胃病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3.下列叙述中,属于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的沉淀物,加热后变成黑色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的气体
4.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B.C.D.
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C.碳酸氢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D.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6.为除去Cu(NO3)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AgNO3,某同学给出了两种方法。Ⅰ.加入足量NaCl溶液,过滤;Ⅱ.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方法Ⅰ中产生的沉淀只有AgCl B.回收方法Ⅱ的不溶物,可直接得到纯净的银
C.方法Ⅰ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还含有NaNO3,所以不可行 D.两种方法均需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7.某粗盐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进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溶液;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过滤;⑤蒸发;⑥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适量的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③⑥④⑦⑤ B.②①⑥③④⑦⑤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③④⑤⑦
8.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铁粉(铜粉) 加稀盐酸、过滤
B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ZnCl2溶液(CuCl2溶液) 加铁粉、过滤
D CaO(CaCO3) 加水、过滤。
A.A B.B C.C D.D
9.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只用组内两两物质间的反应,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
A.NaCl、Na2CO3、Ca(NO3)2、HCl B.Na2SO4、BaCl2、K2CO3、KNO3
C.FeCl3、NaOH、H2SO4、Ba(OH)2 D.K2CO3、H2SO4、KNO3、BaCl2
10.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下表中的步骤连续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资料:Ⅰ.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Ⅱ.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通过炽热的木炭,恢复到原温度 气体体积不变
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固体变为红色
③通过白色的硫酸铜粉末 粉末变为蓝色
④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关于该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O2、CO和 H2 B.一定含有H2,一定不含CO2和CO
C.一定含有CO2和 H2,可能含有CO D.一定含有CO和 H2,一定不含CO2
11.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取(1)中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 )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Na2SO4
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Na2SO4、BaCl2
C.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NaOH
D.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1)中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 、NaOH
12.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B.①中反应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一定条件2X+2TiCl4+6CO,则X为FeCl3
C.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2
D.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13.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
A.一定有HCl、CO、CO2,可能有H2 B.一定有HCl、H2、CO,可能有CH4
C.一定没有CH4、NH3、CO2,可能有CO D.一定有HCl和CO,可能有CO2
14.现有15.6gCaO与CaCO3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与73g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84.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下列的( )
A.12g B.8g C.4.4g D.4g
二、填空题(16分)
15.“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如果涂上肥皂水等碱性物质,痛痒便会消失。其原因是______。
(4)烧水的水壶时间长了往往会形成一层水垢,加入稀盐酸水垢就会被除去,其原理是______。
16.<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班竹以导气,引井火以煮盐”。
(1)“刳斑竹以导气”中的“气”指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引井火以煮盐”中的“盐”指食盐。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CaCl2、MgCl2、NaSO4,等可溶性杂质,将样品溶解后进行下列操作:①加过量的Ba(OH)2溶液;②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③____(填操作名称);④加过量盐酸;⑤蒸发结晶。请设计实验验证进行操作④之前所得溶液中除氯化钠外的其他溶质____。(写出步骤、现象和结论)
17.向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溶液的 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0-a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a-b 段溶液的 pH 没有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8.甲化工厂排放的酸性污水和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共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各3种:K+、OH﹣、、Ba2+、H+、,则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所含有的3种离子是______。
19.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 Na2SO4等可溶性杂质,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其中加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操作③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有CaCO3、BaCO3和___________;操作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20.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该过程中溶解的碳酸氢钙 Ca(HCO3)2分解生成一氧化碳、水和一种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反应现象为______ 。若生成气体的质量是沉淀质量的4.4倍,则原混合液体中氯化氢和氯化钙的质量比为______。
三、简答题(10分)
2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1)请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段时间后( 假设溶剂不蒸发)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如何变化 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露置在空气中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____________。
2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
(2)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_____。
23.已知某粗盐样品混有硫酸钠(Na2SO4),为了除去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某学生设计方案如图所示(步骤②③中加入试剂均过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悬浊液为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1)写出此方案中除去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
(3)小山同学认为此实验方案设计不严谨,请你完善上述实验方案______。
24.现有甲、乙两组溶液,甲:H2SO4、K2CO3、Fe(NO3)2 乙:BaCl2、HCl、Ca(OH)2,甲组中只有________可以与乙组所有的溶液反应,乙组中只有________可以与甲组的所有物质反应。
四、综合应用题(10分)
25.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铜的应用
(1)在对三星堆考古挖掘中出土了许多青铜面具(青铜:铜锡合金),这些面具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与水、氧气、___________等接触生成了铜锈[化学式为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2)铜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电缆(外面包裹了电缆皮),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性。
(二)铜的制备
(3)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为___________,此方法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4)辉铜矿的主要成分为Cu2S,常用于火法炼铜,火法炼铜的原理:Cu2S+O22Cu+SO2,与(1)中的湿法炼铜相比,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
(三)铜绿的性质与制备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固体荧光粉激活剂和铜盐的制造等。工业上可用微蚀刻废液(含有一定量Cu2+、H+、、H2O2和微量Fe3+)制备高纯度碱式碳酸铜,其制备过程如图2所示:
(5)加入Na2CO3沉淀前须除去Fe3+,否则Fe2(SO4)3会与Na2CO3反应,产生一种气体,同时生成NaFe3(OH)6(SO4)2沉淀,影响产品质量,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加入Na2CO3沉淀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的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第二次沉淀时最好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___。
(7)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 yCu(OH)2 zH2O。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4实验装置测定其中Cu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1.2g;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10mL;④向锥形瓶内加入50mL(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冷却到室温;⑥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172mL。
Ⅰ、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Ⅱ、若标准状况下,每44g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产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到0.1%)。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B 6.B 7.A 8.A 9.B 10.D 11.D 12.B 13.D 14.B
15.(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隔绝氧气(3)肥皂中的碱与蚊虫分泌物中的酸发生了中和反应(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它合理说法也给分)
16.(1)CH4+2O2 2H2O+CO2 (2) 过滤 取③所得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Na2CO3,静置,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有NaOH。
17.(1)Na2CO3+2HCl=2NaCl+H2O+CO2 ↑ (2) a-b段发生的反应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18.K+、OH﹣、
19.除去溶液中的 CaCl2 及过量的 BaCl2 Mg(OH)2、BaSO4 (或 )
20. 先产生气泡,后生成沉淀 730:111
21.(1) (2)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小变成0,碳酸钠质量分数由0开始逐渐增大 (3)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往上层清液里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该溶液变红,则该溶液部分变质,反之则完全变质。
22.(1)2NaOH+CO2=NaCO3+H2O (2)CuSO4+Ba(NO3)2=Cu(NO3)2+BaSO4↓
23.BaCl2+Na2SO4═BaSO4↓+2NaCl 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再加热蒸发
24.K2CO3 Ca(OH)2
25.(1)二氧化碳(2)导电(3)(4)湿法炼钢更好,因为能耗低,不产生二氧化硫这种污染空气的气体(5)(6)8.5(7) 干燥二氧化碳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