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7 11: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M是一种金属元素,M2+与其它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表,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O2- OH- Cl-
M2+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A.MCl2+NaOH B.MSO4+Ba(NO3)2 C.M(NO3)2+ NaCl D.MO+H2SO4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A.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后产生的酸 B.用喷漆的方法对车架进行防锈处理
C.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符合事实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硝酸银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B.铁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C.正常雨水pH值约为5.6的原因:
D.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污渍
D.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瓶壁上的“白膜”(碳酸钙)
5.实验室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实验设计
A 氮气和二氧化碳 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B 碳酸钠和碳酸钙 分别取少量,加足量水,搅拌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分别取少量,滴加碳酸钠溶液
D 铁粉和炭粉 分别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B.(NH4)2SO4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D.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7.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B.b点表示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8.化学反应常常伴随发光、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B.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为蓝色
C.将蜡烛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蜡烛即刻燃烧火焰明亮
D.将少量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9.学习化学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B.绿色化学使生产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C.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D.化学能创造出农药和化肥,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10.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Cu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K2SO4、NaNO3、NH4Cl D.CaCl2、Na2CO3、AgNO3
11.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方法
A 除去N2中混有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
C 鉴别铁粉与木炭粉 用磁铁吸引
D 鉴别红磷和白磷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2.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图是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①只能发生化合反应
B.②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②和③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逆向转化
D.C、CO、CO2、CaCO3四种物质相互间都不能发生反应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H2) 检验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K2MnO4(KMnO4)固体 除杂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 NaCl溶液、蒸馏水 鉴别 取样,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D KCl和Na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
14.硫酸锰(MnSO4)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陶瓷、食品、催化剂和医药等领域。锰的活动性比铁稍强。
(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对于硫酸锰的性质预测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能与金属镁反应 B 能与稀盐酸反应
C 能与可溶性碱反应 D 能与可溶性钡盐反应
(2)依据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请设计两种制备MnSO4的方案,完成下表:
方案 原料1 原料2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CuSO4 _______ _______ 金属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
②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5.为了除去KC1中含有的K2SO4、CaCl2、MgCl2三种杂质,小明设计如下操作步骤:①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K2CO3溶液,过量的Ca(OH)2溶液;②过滤;③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④蒸发滤液得到氯化钾固体。
(1)指出步骤中所加的试剂顺序的不足之处。
(2)改正步骤中所加试剂的顺序后,整个提纯过程中共发生多少个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3)在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三、推断题
16.有一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a(OH)2、CaCO3、NaCl、NH4HCO3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
(1)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微微加热一段时间,无氨味生成,则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
(2)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振荡后,仍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则白色固体中一定还含有______。
(3)取(2)中试管中的上层清夜,向其中通入CO2气体,清液立即变浑浊,则白色固体中一定还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17.下列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成分,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反应。
18.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CaCO3、NH4HCO3、NaCl、KMnO4、Fe粉、炭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粉末,微热,没有闻到刺激性气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
(3)用磁铁吸引滤渣,无现象。在滤渣中加足量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____。
(4)结合以上实验推测,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____。
四、实验题
19.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和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粗盐提纯
(1)上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正确的实验步骤是_____。
(2)操作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_____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3)指出图中称量步骤的错误操作:_____;_____。
(4)称量氢氧化钠时,天平指针偏右时就开始称量,量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
20.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21.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亚硫酸钠(Na2SO3)未经处理,会造成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反应方程式: ;氯化钙不与废水中的其它杂质反应)
试计算:
(1)反应完后生成亚硫酸钙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A 6.C 7.A 8.D 9.D 10.C 11.A 12.C 13.A
14.ACD Mn
稀硫酸 Mn(OH)2或MnCO3或MnO或Mn 或或或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或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或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或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15.(1)最后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应
(2)5
(3)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6.
(1)NH4HCO3
(2)CaCO3
(3) Ca(OH)2 NaCl
17.
(1)
(2) 复分解
18.(1)
19.
(1) ⑤ ①②③⑤④
(2)大量晶体出现
(3) 氢氧化钠不能放在纸上称量 称量氢氧化钠时,药品砝码放颠倒了
(4)偏大
20.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x
x=10t
答: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10t
21.
(1)6
(2)11.1%
解:设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11.1%
答: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