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7 15: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不一致的是
A.Ca(OH)2——消石灰 B.NaOH——纯碱
C.Hg——水银 D.NaHCO3——小苏打
2.欲使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氨气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是
A.减少压强,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降低温度C.减小压强,升高温度D.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4.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低右,则X、Y对应的试剂组可行的是
选项试剂 A B C. D.
X H2O H2O H2O 盐酸
Y NaOH NH4NO3 生石灰 Na2CO3
A.A B.B C.C D.D
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K2SO4、KOH、CuSO4、NaCl B.Na2SO4、Ba(NO3)2、KNO3、NaCl
C.BaCl2、稀HCl、Na2CO3、AgNO3 D.NaNO3、AgNO3、KCl、CaCl2
6.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结构观: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溶液中都含有OH-,其化学性质相似
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氢氧化钾和碳酸钾可以相互转化
D.守恒观: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
7.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A.Ba2+、K+、、、H+ B.K+、Cl-、Mg2+、、H+
C.Fe3+、、OH-、Cu2+、H+ D.Ag+、Ba2+、Cl-、、K+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NaOH固体的干燥管
C.CO(CO2)——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通过足量浓硫酸
D.NaCl 溶液(MgCl2)——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至中性
9.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B.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Na2SO4,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D.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10.下列叙述中,属于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的沉淀物,加热后变成黑色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的气体
1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75%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
B.用水作鉴别试剂,区别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固体
C.通常状况下,电解水时正、负两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为1:2
D.自来水厂用到的净水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
12.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NaOH 溶液(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B.Cu(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C.CO2 (CO):通入氧气,点燃 D.CaO(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二、简答题
13.(1)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样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______。
(3)如果已确定某样品中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应如何除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14.化学知识要学以致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为了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采用什么方法?______(至少答两点)
(2)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主要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______。
三、推断题
15.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八种不同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已知A物质俗称纯碱,它的另一个俗称是___。
(2)已知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则F的物质名称是___。
(3)D的化学式是___。
(4)图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最多有___种。
(5)写出H→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6)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16.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OH、NaNO3、CaCl2、MgCl2、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证明其组成,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分析完成:
(1)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为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7.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则反应的①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B的俗名是苏打,固体C易潮解,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在(1)、(2)中,D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1926年,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造出“侯氏制碱法”。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氨碱法制纯碱。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安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后,加入药品。装置B的作用是___。装置D中,生石灰的作用是___。
(2)实验时,先打开开关K2,原因是___。
(3)装置C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还有___的作用。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其目的是___。
(4)装置C中,生成碳酸氢钠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
19.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第一步:溶解
①称量:用___________准确称取5.0克粗盐。
②溶解:用___________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加粗盐于水中,并用___________搅拌,一直到粗盐___________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第二步:过滤
①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___________,滤纸要紧贴___________,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___________;
②过滤时,倾倒未过滤液体的烧杯口应紧靠___________,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___________。
(3)第三步:蒸发
①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___________里,用___________加热,加热过程中,用___________不断搅拌,防止___________。
②当蒸发皿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___________。
(4)第四步:计算产率
用___________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___________中。将提纯后的精盐与溶解的粗盐作比较,计算出精盐的产率。
称量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精盐/g 精盐产率/g
五、计算题
20.水垢可以看作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化学组成可表示为aCaCO3·bMg(OH)2·nH2O或aCaCO3·bMg(OH)2·cMgCO3·nH2O。为研究某锅炉水所形成水垢的化学组成,取水垢6.32g,加热使其失去结晶水,得到5.78g剩余固体A。高温灼烧A至恒重,放出的气体若用过量的Ba(OH)2溶液吸收,得到11.82g沉淀;若被碱石灰完全吸收,碱石灰增重2.82克。
(1)写出高温灼烧固体A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任意正确的两个)
(2)通过计算判断该水垢中是否含有MgCO3 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
(3)计算固体A中Mg(OH)2的质量是_______g。
21.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为:,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80 75 70 66 62 58 5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C 6.A 7.B 8.A 9.D 10.C 11.D 12.B
13. 实验步骤: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14.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5.
(1)苏打
(2)氧化铜
(3)H2O
(4)3
(5)
(6)
16.
(1)Mg(OH)2
(2)CuCl2
(3)
(4)
17.
(1)Fe3O4+4CO 3Fe+4CO2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 酸 分解反应
18.
(1)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吸水放热,促进氨气释放
(2)氨气极易溶于水显碱性,能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提高转化率
(3) 平衡气压 吸收逸出的氨气(防止污染)
(4)
19.
(1) 托盘天平 量筒、胶头滴管 玻璃棒 不再溶解
(2) 低 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 玻璃棒 烧杯内壁
(3) 蒸发皿 酒精灯 玻璃棒 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停止加热
(4) 玻璃棒 指定的容器
20.
(1)

(2)有
(3)若被碱石灰完全吸收,碱石灰增重2.82克,说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为2.82g,由(2)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64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2.82g-2.64g=0.18g。
设固体A中氢氧化镁的质量是m
m=0.58g
答:固体A中氢氧化镁的质量是0.58g。
21.
(1)22
(2)解:设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62.5%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