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京改版九年级化学第12章盐检测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京改版九年级化学第12章盐检测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7 15: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污渍
D.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瓶壁上的“白膜”(碳酸钙)
2.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合金都是混合物,所以生铁和钢也都是混合物
B.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3.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溶液显蓝色不是由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设计中,不可行的是
A.观察溶液,溶液颜色为无色
B.对比不同浓度的溶液的颜色差异,浓度小的溶液颜色较浅
C.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仍然为蓝色
D.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蓝色消失
4.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目的 方法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
D 鉴别CO和H2气体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5.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Cl+CaCO3=CaCl2+H2O+CO2↑ B.NaOH+HCl=NaCl+H2O
C.2FeCl3+Cu=CuCl2+2FeCl2 D.2Mg+ CO22MgO+C
6.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 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
C.服用氢氧化钠治胃病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7.人体胃液的pH=2左右,而小肠内溶液的pH=8左右,消化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胃内容物到了小肠后pH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A.Na+ B.Cl- C. D.H2O
8.以下物质按照纯净物、氧化物、盐顺序排列的是
A.天然气、二氧化碳、氯酸钾 B.冰水混合物、磁铁矿、碳酸钠
C.锰酸钾、二氧化硫、石灰石 D.液氮、氧化铝、硫酸铜
9.下列除杂(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括号中为杂质)
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
A 稀硫酸(HCl) 足量锌粉,过滤
B MnO2(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C) 空气中灼烧
D CO2(O2) 通过高温炭层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方法
A 除去N2中混有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
C 鉴别铁粉与木炭粉 用磁铁吸引
D 鉴别红磷和白磷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1.下列对化学肥料的认识错误的是
A.NH4H2PO4 复合肥
B.CO(NH2)2 氮肥
C.Ca3(PO4)2 磷肥
D.KNO3 钾肥
二、简答题
12.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Na2SO4、CaCl2,并制得纯净氯化钠晶体。
(1)请按除杂顺序写出所需的试剂。________。
(2)实验所得NaCl的质量大于所取样品的质量,原因是什么。________。
13.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pH=2,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的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写出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4.甲、乙、丙、丁和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乙→丙,物质丁常用于实验室检验物质乙、提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表示箭头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名称为______。
(2)乙的用途之一______。
(3)乙→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关于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戊→丁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戊→丁的反应一定会放热
C.丙→戊的反应不一定会放热
D.丙→乙的反应途径有多种
E.甲→乙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15.A~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常用作建筑材料,E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八种不同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已知A物质俗称纯碱,它的另一个俗称是___。
(2)已知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则F的物质名称是___。
(3)D的化学式是___。
(4)图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最多有___种。
(5)写出H→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6)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四、实验题
17.在一次化学社团兴趣活动中,陈宇同学将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加入到CuCl2溶液中,发现生成了沉淀。社团小组同学立即对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相关内容:
提出假设
假设1:沉淀是CuCO3;
假设2:______;
假设3: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
验证假设
(1)假设2为______;
还有同学认为,该沉淀可能是CuS。但是立刻遭到了许亮同学的反对,这是因为______。
(2)查阅资料,Cu(OH)2+H2SO4=CuSO4+2H2O,CuCO3+H2SO4=CuSO4+CO2↑+H2O,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
为了证明以上哪种假设成立,该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CuCO3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
①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操作步骤:
a.关闭K1、K3,打开K2、K4,充分反应
b.打开K1、K4,关闭K2、K3,通入过量空气
c.打开K1、K3,关闭K2、K4,通入过量空气
正确顺序是(填选项序号,下同)______。若未进行步骤______,将使结果偏低。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D处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E处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②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10.0 g,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2.2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③由以上实验可知,假设______成立。
18.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震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2)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
(3)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如表:
实验方法 可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出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______ 盐酸过量
无明显现象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氧化铜 B.氢氧化铜 C.硫酸钠粉末 D.碳酸氢钠 E.硝酸银溶液
(5)如图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____(填序号)。
A.B.C.D.
(6)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药品,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称量:可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左边托盘上进行称量
B.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C.应急: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稀盐酸
D.保存: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和变质,应密封保存
五、计算题
19.为测定某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100g该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提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及二氧化碳)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请计算此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已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钠溶液.为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该溶液与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 过滤后剩余溶液的质量
117g 140g 228.3g
(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是多少?
(2)计算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某化肥由(NH4)2SO4、NH4NO3、KCl混合而成,对提高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1)该化肥施用后,植物无法达到的效果是 (填序号)。
A.茎叶生长茂盛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抗虫害能力
(2)(NH4)2SO4中N、S、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最简整数比)。
(3)为测定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王和小李分别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方案1:小王取10.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13.98g
方案2:小李另取等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Ca(OH)2加热,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增重2.88g,浓硫酸增重2.72g(假设气体全部吸收)。
请你用方案1计算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D 6.C 7.C 8.D 9.B 10.A 11.D
12.氯化钡、碳酸钠、稀盐酸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氯化钠
13.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NaCl
14.
(1)碳酸钙
(2)灭火
(3)
(4)ABD
15.
(1)CaO
(2)
(3)改良酸性土壤
16.
(1)苏打
(2)氧化铜
(3)H2O
(4)3
(5)
(6)
17.
(1) 沉淀是Cu(OH)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不可能生成CuS
(2) cab b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而测定碳酸铜的质量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处 解:设该沉淀中碳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
x=62.0%
答:沉淀中碳酸铜的质量分数为62.0% 三
18.
(1) 搅拌,加快物质的反应速率
(2)氢氧化钠剩余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有气泡冒出
(4)CE
(5)C
(6)BD
19.
(1) 中性
NaCl、HCl
(2)解: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20.
(1)28.7g
(2)解:设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0%
答: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21.
(1)B
(2)7∶8∶16
(3)氯化钡只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铵,固体是硫酸钡,质量为13.98g,设10g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为
10.0g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
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