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表示导学案(全章)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表示导学案(全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1-24 20:18:34

文档简介

10.1 科学记数法
学习本就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但若能坚持住,终会迎来甘甜。
【学习目标】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学习重难点】
1.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2.学会正数指数与负整数指数用于科学记数法的区别。
【使用方法】
1.先预习课本,对照课本,完成本节导学案;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解决本节导学案上的问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本节课的疑难问题,并修改好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
你还记得如可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吗?
1.科学计数法是把一个数表示成 的形式,
其中的范围为 正数,是 .
2.把下列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4230000 (2)5100000
(3)-802000 (4)-630×105
(二)新知探究
1.自己完成下面的填空:
10-1=0.1;10-2= ;10-3= ;10-4= ;
10-5= ;10-6= ;10-n= ;
2.根据上面所填的结果,你能发现用10的负整数指数幂表示0.00…01这样较小的数有什么规律吗?先自己思考,然后,再与小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相互交流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01= 0.0000675=
-0.000034= 0.0000468=
〖问题〗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
归纳: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成 的形式,
其中的范围为 ,n为 整数,n由 的个数确定。
练一练: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023 0.00000025 -0.0000000207 -0.00000306
(三)巩固练习 做题得分 书写卷面得分
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4 (2) -0.034 (3) 0.00000045
(4) 0.003009 (5)-0.00001096 (6)0.000329
2.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1)= (2)
3.填空
(1)某显微镜分辨率已达1.4埃,已知1埃=厘米,那么其分辨率是 米。
(2)某种感冒病毒的直径是0.00000012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米。
4.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已知1纳米=毫米,某种病毒的直径为100纳米,若将这种病毒排成1毫米,则病毒的个数是多少?
(四)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的知识点是什么?请写下来:

〖反思〗
(五)当堂检测
1.用科学记数法填空:
(1)1秒是1微秒的1000000倍,则1微秒= 秒。
(2)1米是1微米的1000000倍,则1微米= 米
(3)一本200页的书厚度约为1.8c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页纸的厚度约等于 。
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004, -0.034, 0.00000045, 0.003009

3.一间教室的面积为48平方米相当于多少平方千米?它的万分之一的多少?百万分之一呢?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4.(选做)滴水穿石,水滴不断地滴在一块石头上,经过40年,石头上形成一格深为4.8cm的小洞,平均每个月小洞的深度增加多少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0.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教学目标:1、能区分近似数、精确数。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会判断近似数精确的数位。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四舍五入取近似值、会找有效数字。
导学使用说明(本节一课时):1、学生预习导学案2、学生讨论找出疑难问题3教师讲解4、学生独立完成小测
一、近似数
(一)探究活动一:
1.统计:我校初一共 个班,咱班共有 名同学.
2.测量:初一数学课本的厚度是 厘米,宽度是 厘米.
(二)探究活动二:
(1)如上图所示,小明测量的树叶长度为 ,小颖测量的长度为 。
(2) 的测量结果会更精确,理由是 。
小结:生活中除了精确数据外,还有一些近似的数据,例如,小明和小颖共收集了9片树叶这个数据是精确的;而他们测量得到树叶的长度的值是近似的。特别注意的是凡是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
(三)快乐随堂练:下列各数是精确数还是近似数?
(1)姚明身高 2.26 米。( )(2)小红的体重是45千克。( )
(3)我国的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公里。( )
(4)“短探究活动跑冠军”猎豹的平均时速 90 km/h。( )
(5)太阳的半径大约为 6.96×10 5千米。( )(6)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 )
(四)有时候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四舍五入法选择一个数的近似数。
例题:小明量得课桌长为1.025米,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1.025≈
(2)四舍五入到十分位:1.025≈
(3)四舍五入到个位:1.025≈
二、有效数字:
1、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一
一棵树高18.947米,按要求取近似数:
(1)精确到0.01:18.947≈ (2)精确到0.1: 18.947≈
(3)精确到个位:18.947≈ (4)精确到十位:18.947≈
2、有效数字的概念:对于一个近似数从 边第 个不是 的数字起,到 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如:1、0.03296精确到万分位是 ,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2、数0.8050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3、数4.8×105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4、数5.31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3、练习:一箱雪梨的质量为20.95㎏,按下面的要求分别取值:
(1)精确到10㎏是 ㎏,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
(2)精确到1㎏是 ㎏,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
(3)精确到0.1㎏是 ㎏,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
三、巩固提高:1按下列要求取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千分位:0.6328≈ (2)精确到十分位:130.06≈
(3)精确到个位:7.9122≈ (4)精确到0.01:12.746≈
(5)精确到0.001:6.1098≈ (3)精确到千位4.351万≈
2思考:下列近似数分别精确到哪一数位?
(1)2.1 精确到 位 (2)1.2万精确到 位
(3)5.13×104精确到 位, 有效数字是
(4)7.80万精确到 位, 有效数字是
(5)5.10×103精确到 位,有效数字是
(3)8.56×105精确到 位,有效数字是
(4)0.308精确到 位,有效数字是
(5)0.0530精确到 位,有效数字是
(6)103万精确到 位,有效数字是
(7)2.4千精确到 位,有效数字是
(8)3.40×105精确到 位,有效数字是
四.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是

五、反思:
小测:1、5.749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 )19.973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 )。
2、近似数5.3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45960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为( )。
4、近似数2.67×10的四次方有( )有效数字,精确到( )位。
5、把234.0615四舍五入,使他精确到千分位,那么近似数是( )
它有( )个有效数字。
6、近似数4.31×10的四次方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
7.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600的有效数字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1415926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_________,精确到千分位近似值是________。
9.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0.01249精确到0.001的近似数是_________,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
10.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96.7精确到十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__;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
11、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是27,下列各数不可能是此近似数对应的精确数的是( )
A 26.48 B 26.53 C 26.99 D 27.02
12、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①65.7 ;②0.0407;③1.60;④4000万;⑤3.04千万;⑥7.56×10的二次方
13、按括号里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①6029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②0.0305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③2345000(精确到万位)
④34.4972(精确到0.01)
14、玲玲和明明测量同一课本的长,玲玲测得长是26cm,明明测得长是26.0cm,两人测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15、某城市有100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每天丢弃1个塑料袋,一年将丢弃多少个塑料袋?若每1000个素描带污染1平方米入地,那么该城市一年被塑料袋污染的土地是多少?(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16、某种新闻纸的厚度为0.008 905cm,经四舍五入后得到
(1)0.009cm;(2)0.0089cm;(3)0.00891cm.
请说出上述3个数据分别四舍五入到哪一位?
选做1 、近似数1.20所表示的精确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1.195≤a<1.205 B 1.15 ≤a<1.25 C 1.200≤a<1.205

10.3数据的形象表示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学习目标:
1、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3、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
学习重点:
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学习难点:
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学习方法:
结合课本图形完成导学案,组内交流探讨答案,对于疑难问题做上标记,课上通过听讲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新课探究
观察课本P73的新生儿图。寻找新生儿图透露出来的信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图形的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2)面积的大小表示什么?

(3)面积的大小与新生儿有什么联系?

(4)该图与世界地图相比,哪个国家被画得很大?哪个国家被画得很小?

(5)从该图你能不能大概的知道这四个国家的新生儿的数量呢?

二、例题讲解
1.下面列出了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1996年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情况:
中国
美国
印度
澳大利亚
国土面积/万千米2
960.0
936.4
328.8
774.1
人口总数/万
122389
26519
94561
1831
(1)这四个国家之间的国土面积之比大约是多少?
(2)如果要用图10-1的方式表示各个国家的人口总数,那么在这幅图中四个国
家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会是多少? 做题得分 书写卷面得分
2. 下面是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变化统计表(单位:亿)
年份
1957
1974
1987
1999
世界总人口数
30
40
50
60
我国总人口数
6.31
8.68
10.86
12.78
(1)用一幅折线统计图表示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
(2)比较三条折线的变化趋势;
(3)计算出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密度以及我国的人口密度;
(4)求出不同时期我国人均拥有的国土面积。
三、巩固练习
1. 下表是某村种植玉米、小麦、水稻和棉花的面积情况:
品种
玉米
小麦
水稻
棉花
面积(亩)
1000
1500
2000
500
(1)种植玉米、小麦、水稻和棉花面积之比为多少?
(2)用条形统计图,形象地表示这组数据.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反思
六、小测
1. 图甲、乙分别是我国年全国初中生在校人数和全国初中学校数统计图.由图可知,从1997年至2000年,我国初中生在校人数( )
A.逐年增加,学校数也逐年增加 B.逐年增加,学校数却逐年减少
C.逐年减少,学校数也逐年减少 D.逐年减少,学校数却逐年增加
下图显示的是今年2月25日《太原日报》刊登的太原市2002年至2004年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图中数据精确到1亿元,根据图中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1)2003年比2002年财政总收入增加了     亿元;
(2)2004年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是      ;(精确到1%)(选做)
(3)假如2005年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不低于2004年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预计2005年财政总收入至少达到     亿元.(精确到1亿元)(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