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次北固山下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6 14: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作者生平馆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常年离开家乡在外做官。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代诗歌常识
古体诗
近体诗
格律限制较少
《观沧海》
律诗
绝句
《次北固山下》
《春晓》
八句
四句
五言
七言
对仗、平仄、押韵
对仗
一、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二、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试一试,找一找!
对仗
诗文中两两对应的句子在修辞学上叫对偶,在诗词格律中叫对仗。对仗是格律诗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对仗的诗不能称为格律诗。
对仗的规律:律诗对仗常规是除首尾外其余各联(颔联、颈联)都要求必须对仗。首联可对可不对。一般首联对仗五言律诗较多,七言律诗较少。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
选取了哪些景物?
青山 绿水
白帆 红日
和风 归雁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
选取了哪些景物?
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如果风顺却很猛的话,帆就会鼓成弧形。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品读欣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品读欣赏
“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张说)
“何如海日生残夜,
一句能令万古传。”
(郑谷)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新春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鸿雁给他传递家书。
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借景抒情:
乡愁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品读欣赏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小结: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比较赏析:
低沉、缠绵
并不低沉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 说说道理。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品读欣赏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写景,道出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顺风顺水,一路扬帆,志得意满。“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