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学习演讲词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词
任务一:分析构成要素
默读两篇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和《应有格物致之精神》
作业本P77
任务二:理清演讲词的思路
再次回顾文章,在课本上梳理出两篇文章的结构。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阐述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梳 理 结 构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第一部分(l 段)提出问题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
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段)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
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第1段:说明演讲目的(向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介绍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2段:提出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验
第3-5段:指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弊端(以王阳明为例)
第6-10段:说明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第11-12段: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毅然轻视实验的现状(以自己的经验为例)
第13段:点明意义,提出希望
任务三:把握演讲内容
两篇演讲稿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辞的感彩截然不同。
例如:敌人:无耻。李先生:光荣。
2.在演讲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演讲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演讲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交锋。
4-5段:
连用七个“他们” 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反动派“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的虚弱本质。
连用十个“你们”当面警告敌人,“人民打不尽、杀不完的”,并列举史实证明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连用十个“我们”自信宣布光明就要出现。
不断变换人称,相连相对使用,有力配合讲演者的情感表达。
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演讲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演讲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演讲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演讲的精妙结尾。
写法探究
1.多种论证方法并用。
①道理论证。文中引用《大学》里的话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②举例论证。文中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论证古代格物的途径、方法掩盖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又以自己的切身事例,论证了格物致知的内涵。
③对比论证。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今世界要求的格物致知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突出强调了本文的论点。
写法探究
2.事例生动、通俗易懂。
首先,作者在演讲过程中注意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如作者讲到了自己初到美国大学念物理时的彷徨恐慌,这样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并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其次,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如在谈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时,作者举出了王阳明对着竹子硬想七天来“格物”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演讲的三个重要因素:
形式(句式 人称 反复 递进......)
语言
故事
浏览《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选择句子品析语言上的特点。
1.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点中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2.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
3.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一个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
4.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1.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2.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
3.古老的赫尔维蒂联邦最高委员会及其尊敬的主席,深得人类挚爱的....齐聚于此,为这次盛会赋予了历史自觉性、公民精神、自然性、青春、艺术性等五重声誉。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使演讲更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技巧:
1.语言:或生动 或幽默 或真诚
2.故事:用自己的故事或他人的故事
3.形式:句式多变、人称变化、多样的修辞、重复等。
引用名家名言。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八年级五一假期作业
演讲活动实践单元:
1、请观看推荐的演讲视频,选取其中的三个片段,各从内容和演讲方法两个方面,分析其打动你的原因。(每处150字左右)
2、视频中的演讲者肢体语言的表达有何借鉴意义?请将你的心得笔记写到作业本P80拓展活动中。
3、针对本次演讲比赛,自选话题,完成作业本P89-91页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并按照此流程,完成一篇完整的演讲稿,要求演讲时间为5~8分钟。
4、请用脱稿或者半脱稿的方式,将你的演讲稿,演说给家长听。要求家长签名:________(已演讲)
推荐演讲视频清单:
1、作业本P81页推荐1-5
2、刘媛媛《寒门再难出贵子》
3、柴静《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4、杨澜申奥演讲(英文原声,中文字幕)
5、许吉如《国强则少年强》
名著阅读:《名人传 贝多芬传》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演讲技巧知多少?
链接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主考官。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臧克家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闻一多除了是一位慧眼识英才的老师之外,它还充当着怎样的角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最后一次演讲》
臧克家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说和做
我们曾经学过写他 一篇文章你还记得吗 ?
回顾作者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纪念馆
青岛闻一多像
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读读写写
晓得( )卑劣( ) 无耻( )
毒手( ) 污蔑( ) 屠杀( )
悲愤( ) 锤击( ) 恐怖( )
势力( ) 毁灭( ) 卑鄙( )
蛮横( ) 赋予( )
光明正大( ) 挑拨离间( )
miè
bēi liè
xiǎo dé
dú
tú
chuí
fèn
bù
bǐ
huǐ
shì
mán hènɡ
fù yǔ
míng
tiǎo bō lí jiàn
chǐ
词语解释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卑鄙无耻: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
◇ 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 国民党特务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
为什么要演讲?
背景链接
◇ 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
◇ 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背景链接
谁在听?
昆明进步青年学生,也有特务混杂其中。
讲了什么?
作业本P77
整体感知
质疑研讨
阅读1~3自然段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面对最卑劣最无耻的行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1)无罪而施毒手;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2)应该读出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的情感来。
再次朗读1~3自然段
一生朗读,其他同学配合情境。
朗读语气语调
揭露其虚弱本质——要读出蔑视
指出其末日来临——要读出信心
写作特色
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4-12段
注意体味演讲者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思考: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作业本P78
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辞的感彩截然不同。
例如:敌人:无耻。李先生:光荣。
2.在演讲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演讲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演讲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交锋。
4-5段:
连用七个“他们” 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反动派“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的虚弱本质。
连用十个“你们”当面警告敌人,“人民打不尽、杀不完的”,并列举史实证明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连用十个“我们”自信宣布光明就要出现。
不断变换人称,相连相对使用,有力配合讲演者的情感表达。
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演讲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演讲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演讲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演讲的精妙结尾。
背景资料链接
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动200万军队准备进攻解放区,并加紧对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内战的阴云笼罩大地。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停战协定》。2月10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前来捣乱,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人被打伤。3月17日,闻一多参加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公葬活动,参加游行、路祭,并在入殓典礼上致词。4月17日,闻一多任社长的《民主周刊》发表时事评论,严正批判蒋介石。 其后不久,国民党“悬赏250万元购买闻一多的头颅”。 闻一多不怕反动派恐吓,坚定地表示:“我留在昆明一天,就要战斗一天”。
指明李公朴先生牺牲的意义
追述云南人民的光荣斗争历史,警告反动派“一个倒下去,千百个继起”
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为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奋斗。
精段品读
(一)、齐读第一部分(1-3段)思考: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齐读第一部分(1-3段)思考: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说是“桃色事件”。
无罪而遭毒手
暗 杀
造谣污蔑
最卑劣 最无耻
2.第③自然段中同时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的用意是什么?
连续列举正义人士被害的典型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同时揭露了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企图。
精段品读
(二)、齐读第二部分(4-5段)思考:
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根据选段分点说明。
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根据选段分点说明。
,敌人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是自己在慌在害怕,是他们自己在恐怖。
,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2.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他们
你们
向听众揭露
面对面向敌人发起进攻
表明演讲者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对反动派的极度愤怒和蔑视的感情。
用“你们”直斥敌人,痛斥的色彩更强烈。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蔑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运用比喻,表明反动派在垂死挣扎,斗争会更残酷;表达人民必胜和前途光明的信念。
4.“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请赏析这句话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精段品读
(三)、齐读第三部分(6-12段)思考:
1.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思考:“我们有力量”在哪里
1.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思考:“我们有力量”在哪里
昆明青年学生,广大的市民。
2.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语言品味
本篇文章作为演讲词很具有感染力,找出感染你的句子加以品析。
(提示:可以从修辞、句式、用词等角度赏析)
示例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既用反复的修辞揭露了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2、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3、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
将本来抽象化的前仆后继的决心形象化,让人印象深刻。
本文题为“最后一次演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悟主题
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一次的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和鲜血写就的文字,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兴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归纳主旨
最后一次讲演
第一部分:痛斥卑劣行径,歌颂献身精神。
第二部分:揭露虚弱本质,指明历史规律。
第三部分:鼓舞群众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拓展思考
作业布置
1、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说一段劝告他的话。
2、本学期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争创“好习惯”示范生活动,我们班为此召开了动员会,请你在会上发表即兴演讲,鼓励同学积极参加这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