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2022 年 月 日 星 期
课 题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 型 讲授 课时 1
课时 三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 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图片和视频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题变化 及效果处理
一、导入新课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阅读课本,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 2.小组合作探究:“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因果关系,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造成了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 目标导学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出示材料,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2.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阅读教材,找出李自成起义的代表、口号、发展、政策、建立政权、推翻明朝。 师生共同小结: ①代表: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军的主力军。 ②口号:“均田免赋”。 ③发展: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④政策: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这两大问题,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⑤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⑥推翻明朝:1644年,李白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小组讨论探究:结合课本,说说李自成能够灭亡明朝的原因? 目标导学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3.合作探究:清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总结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但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 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已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 学生回答: (1)政治腐败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 ①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学生讨论回答: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学生回答: ①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②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③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④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⑤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学生回答; ①是必然的。明朝后期的腐朽不堪以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了他们的失败,满洲贵族的清政权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充满了生机,不断发展。 ②是偶然的。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而投降,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了关。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 书 设 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 1.导学案 2.背诵知识点
教 学 后 记 一切的课堂设计都要围绕一个主体:学生;一个原则:课堂轻松、充满未知;一个效果:不知不觉、意犹未尽。总体来看,本节课课堂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如何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不同,设计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让历史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知欲望,是我今后思考的内容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