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 2022 年 月 日 星 期
课 题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 型 讲授 课时 1
课时 三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图片和视频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题变化 及效果处理
一、导入新课 《本草纲目》综合大量科学资料,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 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结合所学,分析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总结归纳这些著作有哪些共同特点? 目标导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图片展示《明朝疆域图(1433年)》《明长城示意图》,明朝长城在地理位置的选取上有何特点? 2.明长城只有城墙吗?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各有什么功能或作用?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 构成:明长城由城墙、城台、关隘、烽火台等构成。城墙是主体;城台是突出于墙外的台子,可多面攻击来敌;关隘是重要的驻兵和防御据点、关卡;烽火台传递敌情。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建筑水平的高超。 3.结合课本,说一说明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小组合作探究:什么是长城精神? 师生共同总结: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出示图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秦长城和明长城的不同。 6.出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皇都积胜图》(局部),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目标导学三 小说和戏剧 1.教师讲述明朝小说和艺术产生的背景: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2.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少剧作家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最负盛名的是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3.分析归纳明朝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明清的建筑和科学技术,我们感知到明清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大体出于领先地位,然而没落的封建制度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这段科技发展史值得反思。 学生回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学生回答: ①多、全——总结性著作,是集大成之作;②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作者都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献身科学的精神。 学生回答:位于明朝北方边境线以南;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处于北方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学生回答: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它同沿线的道路、屯田、驻军、卫所等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学生回答: (1)抵御的少数民族不同:秦朝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明朝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东西起止点不同: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修建长城的材料不同:秦长城多用泥土夯筑而成,经长期的侵蚀废毁,仅存一些遗迹;明长城大部分用砖石砌筑,十分坚固,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多为明长城。 学生回答 ①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②客观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板 书 设 计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领域时间人物主要成就科技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筑明朝长城 北京城 紫禁城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明代中期吴承恩《西游记》戏剧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 1.导学案 2.背诵知识点
教 学 后 记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研究写成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既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的青睐了。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会感受到科学工作者落寞的背影,更认识到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