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同步训练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同步训练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6 22: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训练题2
一、单选题
下列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而设立的是(  )
A. 御史大夫 B. 节度使 C. 转运使 D. 军机大臣
清朝时,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 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得皇帝具有( )
A. 同丞相一样的权威 B. 至高无上的权威
C. 满洲贵族同样的权威 D. 仪式象征意义, 没有实权
直到咸丰年间,清政府依然把外交事务称为“夷务”,称西方国家为“丑类”“逆夷”“夷性犬羊”等。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
A. 严禁对外贸易 B. 长期闭关锁国 C. 加强封建皇权 D. 抵御外敌入侵
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秦朝推行郡县制
唐朝颁布“推恩令”
元朝设立“厂卫”机构
清朝设立军机处
A. B. C. D.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词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八旗制度的影响 B. 行省制度的影响 C. 文字狱的影响 D. 设置军机处的影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重农抑商 B. 对外开放 C. 闭关锁国 D. 重文轻武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
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 锦衣卫
“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 仅限于广州一地, 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 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 对外开放,积极交流
C. 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D. 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在面对与外国的贸易纠纷时,乾隆采取的政策是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这说明乾隆( )
A.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加强了君主集权
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清朝康乾时期国库充盈, 但在嘉庆以后却出现了财政危机。引发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大量农民的破产 乾隆帝花费无度 各级官吏大肆贪污 普通民众上缴税款减少
A. B. C. D.
清朝设立某行政机构后规定,其他人员不得靠近此地, 皇帝与军机大臣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在此工作的大臣主要任务是( )
A. 裁决军国大事 B. 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
C. 领导地方官吏 D. 掌管六部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原因包括( )
官场贪污之风盛行 军队军备废弛 出现财政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 贫富分化严重
A. B. C. D.
清朝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它的推行( )
A. 维护了民族团结 B.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C. 促进了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D. 促进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 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B. 调整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
C. 改革的根本是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君主专制的强化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清中期“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
①八旗兵战斗力下降 ②官吏贪污腐败成风 ③朝廷支出不断增加,出现财政危机 ④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二殿阁大学士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参决。
(1)材料一中的“帝”指的是?为了监视臣民,他设立了什么机构?
材料二:故宫导游指着下图的建筑物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成为了清王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它的出现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帝看了以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3)哪一政策导致了胡中藻和族人招来杀身之祸?历朝历代还有相似的政策吗?请举出一个例子。
(4)综合上述材料,明清时期的政治发展有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那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一方面,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建议中国对西方商业开放,遭到乾隆皇帝严词拒绝,乾隆皇帝回答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次访问失败后,改变了马戛尔尼以及整个欧洲对待中国的态度。马戛尔尼感叹道:“清王朝是封建闭关社会的典型,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时期中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史实。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从人类航海活动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3) 材料三反映出清朝推行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的影响?
(4) 对比以上两种对外交往方式,谈谈你的认识。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 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2)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区?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历史意义?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3) 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 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占中国领土。此后,沙俄英美继来,对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大……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4) “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请举出两例在清朝初期,面对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胜利的史实。
(5) 反思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第42页,共2页
第5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