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07 08: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
一、单选题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近5亿。人户分离是指人口现住地与户籍地不同,是人口普查所定义的一种含义最宽泛的人口流动,包括省内流入人口和跨省流入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普查人户分离可以判断我国人口的( )
A.自然增长率 B.时空分布 C.老龄化 D.性别比
2.推测2020年以下四省区,省内流入人口规模最大的是( )
A.黑龙江 B.浙江 C.新疆 D.四川
3.近年来,对我国跨省人口流动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 )
A.国家扶贫攻坚 B.新型城镇化发展 C.实施乡村振兴 D.中美间贸易摩擦
人口抚养系数指的是非劳动年龄人口(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读“广东省1990~2010年人口抚养系数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在1990~2010年的二十年间,广东省( )
A.老年人口总数变化不大,从而导致老年抚养比变化不大
B.从长远来看,少儿人口比例的长期下降,对于将来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C.由于产业升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下降,引起出生率大幅下降
D.人口年龄结构正处于年轻型
5.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势必会趋于老龄化,为了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化,当地应该(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泉②加大计划生育的实施力度,控制人口增长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口素质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增强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雄安新区包括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2020年4月,已有中核集团、航天科技、中国石化等众多央企陆续从北京迁入雄安新区。我国政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480万北京市人口迁移至该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雄安新区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历史原因 C.国家政策 D.优美环境
7.北京市人口与企业迁入雄安新区,对北京市的积极影响突出表现在( )
A.促进经济发展 B.改善城市环境 C.疏解非首都职能 D.减少就业压力
读安徽省1978年以来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1978年以来,安徽省人口外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 B.沿海地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C.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D.安徽省劳动力过剩
9.安徽省的人口迁移( )
①促进了江苏省人口的自然增长
②促进了不同省(区、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系
③缓解了安徽省的人地矛盾及就业压力
④延缓了广东省、福建省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长期稳定居住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下图示意近年来我国不同时期出生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90后”流动人口中,在流入城市居住时间在四年至五年的占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收入预期高 B.就业机会少 C.对环境要求高 D.工作年限短
11.为实现从“吸引人”向“留住人”转变,城市应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更多元的发展路径,尤其是面向流入( )
A.不满半年的人口 B.一年至两年的人口 C.三年至四年的人口 D.四年至五年的人口
12.推测下列四个城市中,流入人口平均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兰州
左图为“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结构图”,右图为“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流动范围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 )
A.珠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仍在持续集聚 B.流入中心城市的人口占比均有所抬升
C.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人口集中度较显著 D.流入外围县市的人口数量日益减少
14.城市群流入人口流动范围( )
A.沿海城市群流入人口以城市群内部流入为主 B.各城市群中长三角远距离流动人口占比最高
C.内陆城市群人口吸引的范围大于沿海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兼具沿海和内陆城市群的特点
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16.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国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
A.本国人口稀少,缺少劳动力
B.邻国战乱不断,国际难民大量迁入
C.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
D.人口老龄化严重,需青壮年劳动力从事脏累工作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从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主要原因是( )
A.经过长期人口迁出,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B.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C.本区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移民 D.其他迁入区人满为患,而欧洲仍有容纳的余地
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下图是我国某省(市、自治区)近年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的省(市、自治区)可能是( )
A.西藏 B.贵州 C.广东 D.黑龙江
19.图示时期,该省(市、自治区)( )
A.人口的总量不断增加 B.妇女生育率显著提高
C.老年人口的比重升高 D.人口的自然增长加快
20.图中的人口迁移对该省(市、自治区)的影响是( )
A.导致大量产业转移 B.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C.逆城市化现象突出 D.人口就业压力增大
下图为我国城乡劳动人口增量百分比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关于城市劳动人口数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002—2026年,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多于城市 B.2002—2026年,城市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2032年我国城市劳动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从2032年开始,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22.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化可能造成影响最明显的是( )
A.我国粮食产量 B.城市服务业 C.农民工工资 D.逆城市化现象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流动规模日益庞大,甲、乙、丙、丁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跨省流入地。下表显示2016年甲、乙、丙、丁四地的少数民族省际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出地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跨省流入地 NO.1 NO.2 N0.3
流出地 占比% 流出地 占比% 流出地 占比%
甲 贵州 44.37 湖南 18.73 云南 12.71
乙 广西 50.52 湖南 16.32 贵州 14.76
丙 甘肃 65.57 四川 11.79 青海 9.91
丁 甘肃 44.14 宁夏 31.43 青海 6.31
23.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为( )
A.广东浙江新疆西藏 B.广东浙江西藏新疆 C.浙江广东新疆西藏 D.浙江广东西藏新疆
24.推测影响少数民族人口迁往甲省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经济因素②空间距离③风俗习惯④群体集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族际通婚是指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联姻,族际通婚率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人口范围内,所有族际婚姻占婚姻总数的比值,是反映各民族族际通婚程度的最主要的指标。族际通婚程度取决于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和民族关系和谐程度两个因素。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率比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体的族际通婚率高出了4.12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有利于提高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的是( )
A.增强各族宗教信仰 B.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C.提升各族教育水平 D.减少生育政策限制
26.族际通婚率上升有利于( )
①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奋斗
②增进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
③推动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
④降低各族人口的杂居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该人群( )
A.以中年人为主 B.男性比例较高 C.从事工业为主 D.接触范围更广
二、综合题
28.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甲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29.中国和印度既是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两个人口大国。读以下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印人口数据比较(2004年)
中国 印度 世界
人口总数〔亿) 13 10.9 64
出生率(‰) 12 25 21
死亡率(‰) 6 8 9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中、印两国中2004年新增人口较多的是____,中国和印度两国新增人口占世界的____%。
(2)若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根据中、印两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型,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型。
(3)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____。从中、印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看,中国突出的人口问题是____。与中国相比,印度人口增长压力更大的原因是____。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4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0.093公顷,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压力增长。
(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C 6.C 7.C 8.A 9.B 10.D 11.B 12.C 13.C 14.D 15.B 16.C 17.C 18.C 19.A 20.D 21.C 22.C 23.D 24.B 25.C 26.A 27.D
28.
(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移。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2)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
29.
(1) 印度 34.3
(2) 现代 传统
(3) 两国人口基数大 老龄化 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少年儿童比例高)
30.
(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