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标要求: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姓名: 高秉涵
出生日期:1935年
籍贯:山东省菏泽市
人生际遇:
1948年随着国民党撤退台湾。
1987年开始把上百名老兵的骨灰从台湾送回老家,了却了他们“回家”的遗愿。
壹
贰
叁
乡愁何来 ---- 台湾问题由来
何以解愁 ----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绵绵乡愁 ---- 何处是故乡?
一、乡愁何来——台湾问题的由来
追根
溯源
三国
隋
元
1662
夷
洲
流
求
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澎湖巡检司
1684
1895
1945
清设立台湾府
台湾光复
《马关条约》
日占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问题由来
1949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一、乡愁何来——台湾问题的由来
比一比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
香港和澳门问题属于外交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
一、乡愁何来——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不容他国干涉
生在鲁国曹州城,
流落台岛苦读经。
天涯断肠逾甲子,
犹恐不见九州同。
—高秉涵《天涯杂谈》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
受到高秉涵老人的愿望是什么?
二、何以解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找一找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变化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毛泽东
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武装解放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
八项主张
胡锦涛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二、何以解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
对台基本方针。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二、何以解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两 岸 关 系 的 发 展 时间 事件 意义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汪辜会谈
1995年
2005年
2015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民间团体;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江泽民八项主张
胡锦涛会见连战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和平之旅” ;两岸关系新发展
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
小组合作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蒋经国先生
(1910—1988)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
台湾老兵返回祖国大陆,祭奠先人
二、何以解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 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
汪道涵&辜振甫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互补互利”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二、何以解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连会)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二、何以解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015年
影响
时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
地点
新加坡
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政治会谈】
内容
华硕电脑
日益密切的交往——经济方面
二、何以解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
2008年,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2011年,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启动
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去台湾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日益密切的交往——文化方面
2016年海峡两岸西域文化研究交流
爷爷,你又要出国啊?
我是回大陆不是出国,大陆和台湾是一个国家的。
不是,你是回中国,我们在台湾啊!书上说中国和台湾不是一个国家。
三、绵绵乡愁——何处是故乡?
这是高秉涵和小孙女的一段对话,
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三、绵绵乡愁——何处是故乡?
李登辉
1988--2000
陈水扁
2000--2008
蔡英文
2016至今
以疫谋独
以武拒统
小组合作探究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二战”后美、日帝国主义者操纵,以日美地区为活动“大本营”,由陈水扁、李登辉之流台独野心分子出面,主张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材料二: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尊重台湾同胞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合作互惠……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告台湾同胞书》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强大的综合国力-根本保证
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依据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保障
港澳回归--榜样借鉴
两岸密切往来 人心所向
国际反华势力
台独势力
《反国家分裂法》---法律保障
学完本课,你想对同龄的台湾青少年说些什么?
(提示:可以从祖国统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对未来的畅想等方面思考)
议一议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祖国必将统一
1.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 )
A.两岸对峙 B.“台湾独立”
C.祖国统一 D.反攻大陆
2、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籍蔡英文在选举当中取胜。蔡英文在选举胜利后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公开叫嚣“台湾现在就是一个‘国家’”。针对蔡英文的言论,国台办发言人重申了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即( )
A.禁止台湾拥有核武器 B.加强两岸互联互通
C.共同应对台海危机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D
练一练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包括(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②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 ③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