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认识“筹”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教学难点
1.默读课文,能结合课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2.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竹》(出示课件1)
课件1
咏竹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2.学生自由读诗,互相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
设计意图:由方志敏的一首诗引发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评议并总结。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出示课件2)
方志敏(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弋阳人。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方志敏就像竹子一样,是一位真正昂首挺立的共产党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清贫》。(板书:清贫)你觉得清贫是什么 (生活清寒贫苦)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方志敏。相信学完课文之后,同学们会对方志敏的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生词,可以先在文中画出来,再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
3.教师检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细读课文,弄清结构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出示课件3)
课件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却从没有奢侈过,直接表达出他对“清贫”的理解--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并提出全文的主旨,即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方志敏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过程,通过随身所带的物品,说明共产党员确实清贫。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家中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方志敏唯一的财产。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清贫、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表明了方志敏的心迹。
(板书:清贫是美德一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
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结合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教师引导。
(1)体会句子。(出示课件4)
课件4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是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①从“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这些词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这是方志敏的自我表白,正面介绍他革命多年一向清贫)
②从“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方志敏管理那么多款项,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真是令人敬佩,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2)体会句子。(出示课件5)
课件5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①这句话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②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谈不同人对清贫的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是奇迹或夸张,共产党员认为这是必备的美德)
③仅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吗 (不是)这说明了什么 (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却“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说明共产党员是真正为革命事业作贡献的人)(板书:奉献革命)
(3)体会句子。(出示课件6)
课件6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①“满肚子热望”是什么描写 (是对国民党兵士心理活动的描写)这说明了什么 (国民党兵士认为方志敏应该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十分有钱,从他身上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
②“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是什么描写 (是对国民党兵士动作的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这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兵士自私贪婪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你从“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一句中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作为共产党员的方志敏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④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 (“表”和“笔”都是方志敏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明了方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4)体会句子。(出示课件 7)
课件7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这是方志敏回答国民党兵士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仅体现出方志敏的临危不惧、革命信念坚定,还间接表达出共产党人革命的宗旨--不为个人谋利益,要为天下谋幸福。
这段话把国民党兵士与共产党员加以对比,讽刺了国民党兵士贪污腐化、一心敛财的丑行,赞美了共产党员恪守清贫的美德。
(5)体会句子。(出示课件8)
课件8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 ……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
①“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指哪些 (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这又说明了什么 (进一步说明了方志敏的清贫》
②“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一句说明了什么 (“传世宝”和“齿冷三天”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国民党兵士的贪婪本性,这和方志敏的廉洁奉公、清贫、廉正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板书:清贫、廉正)
(6)体会句子。(出示课件 9)
课件9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①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共产党员追求清贫的宣言)(板书:总结全文)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清贫”是不追求物质享受,“洁白朴素”是心地纯洁、一心为公、生活节俭。这句话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揭示了共产党员美德的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梳理、整合和比较文中的语句,进而真切地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五、 阅读体会,了解写法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从下文看,这桩趣事“趣”在哪里
(1)“趣”在两个兵士的动作上:“搜”“摸”“捏”“抢”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富有经验的、贪婪的兵士形象。(板书:动作)
(2)“趣”在语言上。(板书:语言)
①“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一句写出了国民党兵士极尽威胁、恐吓之嘴脸,野蛮至极,丑陋之至,言语中掩饰不住他们无尽的贪婪。
②“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一句将国民党兵士老奸巨猾的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
(3)“趣”在两个兵士的心理上:两个兵士的心理先是“热望”,继而被“激怒”,然后是“企望”,最后是“失望”。文章既是对两个兵士的心理变化的刻画,又是对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形象的赞美。(板书:心理)
2.课文第然段中,者的语气是怎样的 你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的语气是讽刺的。作者既对两个国民党兵士无耻的企图进行了讽刺,又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廉洁奉公和一身正气)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加深语言感受,让学生学习由人物的对话、心理、动作描写入手刻画人物的方法。
六、再谈清贫,升华情感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对“清贫”有了怎样的认识 (出示课件10)
课件10
“清贫”即清白、贫穷。课文的题目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相呼应。在课文中,“清贫”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应当是节俭朴素高洁清贫、克己奉公、热忱爱国……
七、 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这篇课文不仅反映了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还体现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将清贫作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今天同样需要它。
2.搜集并阅读方志敏的其他文章,如《可爱的中国》等。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了解方志敏烈士伟大崇高的品质。
课后反思
教学中,通过默读、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更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崇高精神的体会。
板书设计
清贫
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
奉献革命 清贫、廉正 总结全文 动作、语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