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基础巩固(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5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基础巩固(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7 08:0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5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基础巩固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沪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某同学想利用所学力学知识研究地铁列车的运动情况,他把一根细绳的下端绑着一支圆珠笔,细绳的上端用电工胶布临时固定在地铁列车车厢里竖直扶手上。在地铁列车运动的某段过程中,他观察到细绳偏离了竖直方向,并相对车厢保持静止,测量出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为θ。他用手机拍摄了当时情景,如图所示, 拍摄方向跟地铁列车运动方向垂直。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这张照片,你能推断出这段过程中(  )
A.地铁列车速度方向 B.地铁列车加速度方向
C.地铁列车加速度大小为 D.地铁列车一定加速运动
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M、m两个物块,现用力F推物块m,使M、m两物块在桌上一起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A.F
B.
C.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 μMg μmg)
D.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3.如图所示,斜面AB、CD与一光滑圆弧平滑连接,倾角均为,一物块从斜面CD上的某点释放后在斜面CD上滑过的距离为2l,接着通过圆弧冲上斜面AB,滑过的距离为l时到达最高点。设物块与斜面AB、CD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4.滑块以某一初速度从固定的斜面底端向上运动,然后又滑回斜面底端。A点是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的中点,滑块两次经过A点的速率分别为vA1、vA2,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  )
A.vA1>vA2,从A点到最高点的时间可能是等于
B.vA1>vA2,从A点到最高点的时间可能是大于
C.vA1>vA2,从A点到最高点的时间可能是小于
D.vA15.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2kg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如图所示方向不变的合外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
B.在t=2s时,物体的速度最大
C.在2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10m
D.0~2s这段时间内物体作减速运动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M的木块A、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木块间的轻质弹簧劲度系数为,原长为,则此时木块A、B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7.2020长江三峡国际越野赛于11月14至1日在巫山县举行,运动员落地的过程可类比为图甲所示的物理模型,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此过程中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t1-t2过程中运动员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t1-t2过程运动员速度一直增大
C.t2-t3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再失重
D.t2时刻运动员速度最大
8.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m、M的物体(m<M),用一水平恒力作用在m物体上,两物体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现把此水平力作用在M物体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B.m受到的合外力与第一次相同
C.M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D.两物体间可能有相对运动
9.在水平的足够长的固定木板上,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开始滑动,经一段时间t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的斜面,让小物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小物块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与t之比为
A. B. C. D.
10.如图所示,m1=2kg,m2=4kg,连接的细线最大能承受1N的拉力,桌面水平光滑,为保证细线不断而又使它们一起获得最大加速度,则施加的水平力拉力F应该( )
A.向右,作用在m2上,F=3N
B.向右,作用在m2上,F=1.5N
C.向左,作用在m1上,F=3N
D.向左,作用在m1上,F=1.5N
11.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7°,传送带以12m/s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所示.今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若传送带A到B的长度为24m,g取10m/s2,则小物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 )
A.1.5s B.2.5s C.3.5s D.0.5s
12.如图所示物体叠放在物体上,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分别为,,、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的过程中,则( )
A.当拉力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时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13.在台秤的托盘上固定一斜面体,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斜面体质量为M,现在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则( )
A.若m从斜面上匀速下滑,台秤示数为
B.若m从斜面上加速下滑,台秤示数大于
C.若m从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台秤示数为
D.若m从粗糙的斜面上减速下滑,台秤示数小于
1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得出( )
A.物块的质量为1.5kg
B.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2N
C.t=3s时刻物块的速度为3m/s
D.t=3s时刻物块的加速度为1m/s2
15.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斜面体上,斜面体始终静止在水平面上,A、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斜面体的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B两物块一起匀速下滑,斜面体相对于地面有水平向右的运动趋势
B.若A、B两物块一起加速下滑,B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C.若A、B两物块一起加速下滑,地面对斜面体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若A、B两物块一起加速下滑,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mA+mB+M)g
二、填空题(共4题)
16.如图是自动驾驶汽车里测量汽车水平运动加速度的装置.该装置在箱的前、后壁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感器a和b,中间用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压着一个质量为2.0kg的滑块,滑块可无摩擦滑动(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b示数均为10N.若当传感器b示数为8N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方向是_____(选填:“由a指向b”或“由b指向a”).
17.如图甲,质量为1kg小物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的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在t=1s时刻撤去恒力F,物体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在撤去F前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恒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N。
18.一个弹簧秤,弹簧质量不计,劲度系数为k=800N/m,秤盘质量m1=1.5kg。盘内放一质量为m2=10.5kg的物体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后是恒定的,则F的最大值是_______N,最小值是_______N。(g=10m/s2)(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将两物块A和B用轻质细绳连接并跨过轻质定滑轮,B下端连接纸带,纸带穿过固定的打点计时器。用天平测出A、B两物块的质量mA=300g、mB=100g,mA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B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测定重力加速度。图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计时周期为T=0.02s,则:
(1)根据纸带求出物体经过5号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v=________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用h表示物块A下落的高度,v表示物块A下落h时的速度,若某同学作出图象如图所示,利用此图象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三、综合题(共4题)
20.“跳楼机”是游乐园和主题乐园常见的大型机动游戏设备,以惊险刺激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游戏初始时,游客环坐设备塔身四周的轿厢中,几秒钟内便可被抬升至67.5m的高处,然后自由下落,落至一定高度时再通过恒定制动力,让轿厢落回初始位置。若轿厢和游客的总质量为400kg,自由下落的运动时间为3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轿厢向下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轿厢受到的恒定制动力。
21.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木板左端,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下面分两种情景讨论:
(1)若突然给滑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求木板加速的加速度大小和最终速度大小;
(2)若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要使滑块、木板能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求拉力的最大值。
22.质量为50kg的物体放置在电梯内,电梯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加速度为2m/s2,g=10m/s2.求:
(1)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23.质量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该物体加上水平向右的两个变力,如图实线所示.求该物体在3秒内的任一时刻的加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B
6.A
7.C
8.B
9.A
10.A
11.B
12.D
13.C
14.B
15.C
16.2 由a指向b
17.3 9
18.168 72
19.2.4 4.8 9.7
20.(1) (2)12000N
21.(1),;(2)
22.(1)600N
(2)4m/s
23.3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