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NaOH 溶液(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B.Cu(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C.CO2 (CO):通入氧气,点燃 D.CaO(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不一致的是
A.Ca(OH)2——消石灰 B.NaOH——纯碱
C.Hg——水银 D.NaHCO3——小苏打
3.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Mg2+、Ca2+等)和难溶性杂质(泥沙等),以下是粗盐提纯思维导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通过溶解、过滤操作,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B.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任意交换②、③、④中加入试剂的顺序并不影响杂质的除去
D.⑤加入适量稀HCl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2CO3和NaOH
4.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A.Ba2+、K+、、、H+ B.K+、Cl-、Mg2+、、H+
C.Fe3+、、OH-、Cu2+、H+ D.Ag+、Ba2+、Cl-、、K+
5.下表中的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用途三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用途
A 沼气 CH4 可作燃料,点燃前要先验纯
B 生石灰 CaCO3 可作建筑材料
C 木炭 C 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
D 75%的酒精 C2H5OH 抗疫期间可作消毒剂
A.A B.B C.C D.D
6.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H2CO3 B.NH4HCO3→H2O C.NaOH→Cu(OH)2 D.CO2→CO
7.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结构观: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溶液中都含有OH-,其化学性质相似
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氢氧化钾和碳酸钾可以相互转化
D.守恒观: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
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 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9.在某密闭反应体系内加热碳酸氢钠溶液,利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0℃之间的某一温度碳酸氢钠开始分解
B.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一直增大
C.使碳酸氢钠从其溶液中析出不宜用加热蒸发的方法
D.温度升高,溶液中钠元素和碳元素质量始终不变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
B.固体物质溶于水时,一般扩散的过程吸热,水合的过程放热
C.用胆矾、生石灰和水混制的波尔多液属于溶液
D.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11.变化观念是化学基本观念之一。下列变化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液氮用于医疗麻醉
C.海水晒盐 D.自然界的碳循环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方法
A Cu (Cu2(OH)2CO3) ———— 加热
B CaCl2(CaCO3) 水 过滤、蒸发
C CO2(CO) 足量O2 点燃
D H2O2(H2O) 少量MnO2 过滤
A.A B.B C.C D.D
13.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B.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Na2SO4,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D.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二、简答题
14.牙是人体口腔内的消化器官。而龋齿(俗称蛀牙)是青少年中发生率很高的牙病。
含氟牙膏中摩擦剂的种类对氟化物能否有效预防龋齿有较大影响。假如某含氟牙膏中使用的摩擦剂成分可能为碳酸钙、水合硅石(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中的一种或两种,而牙膏的其他成分均能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请设计实验探究此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15.为除去某NaCl溶液中的MgSO4、CaCl2杂质,实验室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操作:
a.加过量Ba(OH)2溶液;b.过滤;c.加过量Na2CO3溶液;d.加适量稀盐酸。
(1). 写出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每个操作限用一次)。
(2). 以上操作中产生的沉淀共有多少种?
(3). 写出加入稀盐酸时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推断题
16.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若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C、D均为氧化物,请回答问题:
(1)物质A中的阴离子为______(填写离子符号),物质C由______构成(填写具体微粒名称)。
(2)D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为______。
(3)写出A→C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4)D→C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17.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D的俗名叫______。
(2)C的用途为______。
(3)B→D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这个反应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8.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G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C、H的化学式:C_____,H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图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填“a”或“b”)。
(3)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某同学将生成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气体中含有______。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拓展延伸)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__)→C(填字母序号)。其中H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根据乒乓球碎片燃烧时滤纸碎片未燃烧,得出物质燃烧条件的结论是_______。
(2)用图乙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将两小块白磷固定在U形管底部基座上,分别加入等体积冷水和热水,白磷均不燃烧(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一段时间后,将装置倒置。能证明甲实验结论的现象是____。
(3)丙是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种类有关的实验。
①X为_______,C中加入碘的质量为_______。
②若要得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A烧杯中所得的NaCl溶液为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把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试管①中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写出混合后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
(反思拓展)
(4)甲、乙两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5.6g。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3.石灰石是常见的非金属矿产,也是用途极广的宝贵资源,我国石灰石产量也早是世界第一、现有22g石灰石某样品,将20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如表是实验数据的记录:请根据的实验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加入稀盐酸/g 50 50 50 50
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10 m 2
(1)数据m的值为_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22g石灰石样品中CaCO3,质量为______。
(3)第四次加入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该问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0.1%)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B 6.A 7.A 8.D 9.C 10.C 11.D 12.B 13.D
14.①取一定量的牙膏样品,加蒸馏水溶解。②过滤,分离滤液与沉淀。③取沉淀加过量盐酸,观察其溶解的情况,若全部溶解,则摩擦剂的成分是CaCO3;若部分溶解,则摩擦剂的成分是CaCO3和水合硅石;若全部不溶解,则摩擦剂的成分是水合硅石
15.(1)acbd
(2)4
(3)
16.
(1) 二氧化碳分子
(2)做燃料
(3)
(4)化合
17.
(1) CaCO3 纯碱
(2)用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3) 不属于
(4)
18.
(1) H2O NaOH
(2)氧化物
(3)
(4)
19.酒精灯 A 2KClO32KCl+3O2↑ b CaCO3+2HCl=CaCl2+H2O+CO2↑ 氯化氢 H E NaHCO3+HCl=NaCl+H2O+CO2↑
20.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热水一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 水2O 2g AC 不饱和
21.
(1)生成白色沉淀
(2) 硫酸钠、氢氧化钠
(3)氯化钠、硫酸钠或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或氯化钠、氯化钡或氯化钠、氯化钡、氢氧化钠或氯化钠或氯化钠、氢氧化钠
(4)反应中生成了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
22.
(1)4.4g
(2)解:设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为x
解得x=10g,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23.
(1)4
(2) 第一次完全反应时,50g稀盐酸恰好与6g(22g-16g=6g)碳酸钙反应,则设与6g的碳酸钙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x
x=8.76%
则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 76%,
但是第四次剩余的固体质量为2g,说明第四次加入50g稀盐酸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样品中含有2g杂质,根据分析,碳酸钙的质量为22g-2g=20g
(3)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质量为z,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z=22.2g
y=8.8g
答:第四次加入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