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B.b点表示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2.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在水源地大量网箱养鱼 B.革新工艺,循环利用工业用水
C.采用喷灌、滴灌浇灌农作物 D.为提高产量可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3.下列叙述中,属于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的沉淀物,加热后变成黑色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的气体
4.下列各组中,对应的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不相符合
A.火碱 氢氧化钠 NaOH B.纯碱 碳酸钠 Na2CO3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5.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从KCl和MnO2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B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
C 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CaCl2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取滤液
D 证明长期露置的NaOH溶液已变质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选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Fe2(SO4)3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CO2 CO 点燃
D 食盐 糖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7.学习化学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B.绿色化学使生产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C.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D.化学能创造出农药和化肥,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8.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 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
C.服用氢氧化钠治胃病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方法
A Cu (Cu2(OH)2CO3) ———— 加热
B CaCl2(CaCO3) 水 过滤、蒸发
C CO2(CO) 足量O2 点燃
D H2O2(H2O) 少量MnO2 过滤
A.A B.B C.C D.D
10.实验室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实验设计
A 氮气和二氧化碳 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B 碳酸钠和碳酸钙 分别取少量,加足量水,搅拌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分别取少量,滴加碳酸钠溶液
D 铁粉和炭粉 分别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区分氧化铜和碳粉:取样,空气中灼烧
B.区分CaCO3和CaO:取样,分别加入少量水
C.除去N2中的少量CO: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D.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12.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现新购进的NaHSO4 ,应将它存放在
药品橱 甲橱 乙橱 丙橱 丁橱
药品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铜、锌 氯化钠,碳酸钠
A.甲厨 B.乙厨 C.丙厨 D.丁厨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A.Ba2+、K+、、、H+ B.K+、Cl-、Mg2+、、H+
C.Fe3+、、OH-、Cu2+、H+ D.Ag+、Ba2+、Cl-、、K+
二、简答题
14.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1)请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段时间后( 假设溶剂不蒸发)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如何变化 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露置在空气中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____________。
15.为除去粗盐水中的MgC12杂质,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在该粗盐水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1)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哪些?
(2)写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将滤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请分析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三、推断题
16.如图所示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C、D四种物质类别不同)。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反应条件未标出)。A、C均为黑色固体,D俗称纯碱。
(1)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D→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17.学习化学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明确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用废铜屑和石灰石经过一系列反应就可以制得农药波尔多液,其过程如图所示(说明: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假设废铜和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影响下列反应及现象)。
(1)废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A,A和B的稀溶液反应生成C的现象为______。
(2)D中加入E会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F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18.如图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B是炉具清洁剂中的主要成分,F是赤铁矿主要成分,E和F中不含相同元素,(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或“←”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和B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
(2)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足量的E与F反应的现象______。
四、实验题
19.体验化学探究之旅
为验证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证明A处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仅从观察到D处出现了明显现象是无法判断B、C处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理由______。
(4)实验结束后,欲探究A中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剩余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
乙同学认为将剩余固体A加水充分溶解,观察到有不溶物,也能判断剩余固体A的成分。可行吗?请说明理由______。
丙同学认为不使用酚酞试液和稀盐酸也可以确定剩余固体A的成分。请写出方法和结论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放置一会后,实验①观察到固体氢氧化钠表面变_______。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__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Ⅰ.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_______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_______(填化学式)。
Ⅱ.如图2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4)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__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计算题
21.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 NaCl,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 Na2CO3 的含量。现取该纯碱样品 25g,加入 200g 某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 8.8g 气体。
试计算:
(1)该纯碱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保留到 0.1%)
(2)反应后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 0.1%)
22.实验室有一瓶存放时间过长的氢氧化钠,其中一部分已转化成为了碳酸钠。现需用该药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取50克该药品,溶于200mL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然后慢慢地滴加0.74%的澄清石灰水,当用去100克澄清石灰水时,碳酸钠恰好反应完全。计算:
(1)50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C 6.B 7.D 8.C 9.B 10.A 11.C 12.D 13.B
14. 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小变成0,碳酸钠质量分数由0开始逐渐增大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往上层清液里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该溶液变红,则该溶液部分变质,反之则完全变质。
15.(1)烧杯、漏斗、玻璃棒(2) (3)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16.
(1)Na2CO3
(2)
(3)复分解反应
17.
(1)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
(3)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18.
(1) H2SO4 NaOH
(2)
(3)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19.
(1)B处粉末减少,C处黑色粉末变红
(2)
(3)B处未反应的CO2也能使D处石灰水变浑浊,干扰检验
(4) CaO和CaCO3 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有不溶物 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若质量大于5.6g,则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钙;若质量等于5.6g,则只含氧化钙
20.
(1)潮湿
(2)蓝
(3) 无 NaCl、HCl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的过程
(4) 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OH +CuSO4=Cu(OH)2↓ +Na2SO4
(5) 氢氧化钠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21.
(1)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 x=21.2g
= y=23.4g
样品中Na2CO3 的质量分数=×100%=84.8%
答:样品中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84.8%。
(2)解: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25g 21.2g+23.4g=27.2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25g+200g 8.8g=216.5g
反应后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2.6%
答:反应后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6%。
22.
(1)解: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设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答:50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为: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