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 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2.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包括( )
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参与国际竞争
③吸引外国资本
④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1980年1月30日,美国总统卡特在国情咨文中发表声明,指出:“任何企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外来势力都将被认为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侵犯,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手段……来反击这种企图。”美国政府的声明是针对( )
A.苏联挑起古巴导弹危机 B.苏联派兵入侵阿富汗
C.伊拉克军事攻占科威特 D.欧佩克实现石油国有
5.戴高乐于1959年3月宣布,法国的地中海舰队不受“北约”指挥,同年6月拒绝美国在法国设置核武器的要求,1963年宣布大西洋舰队不受“北约”指挥,1964年召回在“北约”海军司令部任职的法国军官。戴高乐的这些做法主要表明( )
A.“北约”组织已经分崩离析 B.法国完全退出“北约”组织
C.法国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D.法国旨在实现军事独立
6.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
观点 学者
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 美国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竺培芬
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 沈志恩
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政府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美苏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 陈亚峰
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取敌视态度,致使冷战不可避免 张华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美苏冷战的发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B.美苏两国应该对冷战发生承担主要责任
C.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 D.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
7.如表是战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形势表》,表中可以反映出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家 印度、菲律宾、韩国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家 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
海湾石油富国 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①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②各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各国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④各国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联合国宪章》中明确提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上述原则的提出( )
A.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 B.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
C.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缩小了全球贫富差距
9.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西纳认为,非洲正在为全球创造经济机会;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非洲增加至少100%的贸易额。材料可用来说明非洲( )
A.联合发展成效显著 B.积极谋求共同发展
C.落后面貌得以改变 D.强调均衡发展
10.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主义造成致命的打击,下列能够推动殖民体系瓦解的因素有( )
①反法西斯联盟通过决议支持殖民地独立要求
②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④二战以战争的正当性保证战后各国的独立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2.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二者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①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
②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③受到美国的扶植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4.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提出“非集团”国家理念后,很快被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接受。 这反映出当时( )
A.“非集团”秉承联合国宗旨
B.国际社会普遍渴望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定
C.世界上多数国家是不结盟国家
D.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5.1956年,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在南斯拉夫会谈后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会议召开,共有25国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A.标志着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B.形成新的政治集团加剧了紧张局势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打破了美苏之间政治军事平衡局面
16.“既反对大国的军事集团,也反对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重大政治问题提请国际社会重视,……以及77国集团的诞生,是该会的重大成果。”该会议召开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7.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8.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注: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世界五百强)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入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反映了( )
A.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B.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的趋势
C.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D.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技术在东亚地区传播
二、材料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周恩来说:“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它的落后并不是自己造成的。”“西方的近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牺牲亚非国家取得的。”
材料二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马达加斯加、加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刚果(布)和刚果(金)。
(1)材料一中的“共同的历史遭遇”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有哪些。
20.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 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 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集团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题目中墨西哥在商业投资、港口经营等方面做出的相关规定,是为了更好保护本国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C项正确;题目中墨西哥的做法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是为了发展特色产业,排除A项;墨西哥政府行为旨在保护自身利益,改善对外贸易环境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题目中墨西哥的做法不是为了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成果,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开始的标志。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答案为A;B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体现,排除;C、D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体现,排除。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入侵阿富汗。据材料“1980年1月30日”“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外来势力都将被认为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侵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美国针对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而作出的声明,美国政府认为苏联的入侵行动会损害其在波斯湾地区的利益,故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发生于美洲,与材料地点及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发生于1990年8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欧佩克是石油生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不属于“外来势力”,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法国的行为主要目的是摆脱美国控制、实现独立自主,这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法国国家实力的增强有关,体现了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法国与“北约”的关系,不能说明“北约”分崩离析,故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化,当时法国并未完全退出“北约”,故B项错误;实现军事独立只是法国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的目的之一,不全面,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冷战起源。材料是关于四位学者对冷战起源的认识,竺培芬认为冷战是美国发动的,应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沈志恩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应由美苏双方承担责任;陈亚峰认为英国是冷战的始作俑者;张华认为斯大林的个人原因导致冷战发生。由四位学者的论述,可知美苏冷战的发动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美苏冷战的发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A项正确;B项仅符合第二位学者沈志恩的观点,故B项错误;C项仅符合第三位学者陈亚峰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四位学者的观点中均未体现,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联合国宪章》。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宪章》强调人权、各国之间的平等、各国的独立主权利益,因此这有利于反对殖民主义与殖民压迫,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B正确;“改变了”的表述夸大了这一原则的作用,排除A;《联合国宪章》强调的原则面向所有国家,排除C;《联合国宪章》强调的原则并不能缩小全球的贫富差距,排除D。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提出的时间是1947年,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的时间是1947年,美国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都与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不符。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美国领导的北约与之对峙,故选C。
11.答案: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了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故①正确;战争结束后,随着殖民主义的空前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运动浪潮席卷全球,故②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完全摧毁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也没有保证战后各国的独立,故③④错误。故A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新加坡、韩国经济的发展,一是注意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比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二是发扬了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勤俭节约、重视教育、吃苦耐劳等;三是采用相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外向型经济;故①②④正确。韩国受到美国的扶植和帮助,新加坡没有受到美国的扶植,故③错误。故B项正确。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B
解析:A、材料表明不结盟运动提出的“非集团”理念被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接受,A选项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B、材料表明不结盟运动提出的“非集团”理念被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接受,体现出了世界各国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故B选项正确;C、材料表明不结盟运动提出的“非集团”理念被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接受,C选项不符合材料,故C选项错误;D、材料表明不结盟运动提出的“非集团”理念被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接受,并未体现出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故D选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1)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非洲年”。二战加速西方殖民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西方国家内部反帝国主义的民主主义情绪的发展;法西斯的侵略破坏了原有的殖民体系,反法西斯战争促进了殖民地的觉醒。
解析:
20.答案:(1)意图:称霸世界。影响;形成了两极格局。外交政策:一边倒。
(2)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影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