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己知和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2.小金同学在研究活性金属和酸反应中发现过量铁和稀硝酸反应并没有生成氢气,查阅资料得知:化学方程式为3Fe+8HNO3(稀)==3Fe(NO3)2+2NO↑+4R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
B.该反应中涉及3种类型的化合物
C.R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都由+5价变成了+2价
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能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四种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
B.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改变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1:16
5.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就是一种混盐.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
A. B.
C. D.
6.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知错误的是( )
A.守恒观:和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
B.元素观: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变化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D.微粒观: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7.在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作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纳米铜属于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容易被氧化发生化学反应
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D.纳米铜保存方式普通铜相同
8.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盐水 B.硫酸铜饱和溶液 C.牛奶 D.蒸馏水
9.自然界中酸性最强的含氧酸为高氯酸(HClO4),下列物质中跟高氯酸属于同个类别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柠檬酸 C.盐酸溶液 D.H2SO3
10.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HClO HCl Mg(OH)2 MgCl2
B.CO2 H2CO3 CaCO3 Ba(NO3)2
C.H2O HNO3 NaOH NH4NO3
D.SO3 AgNO3 NaOH Na2SO4
11.“分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HCl、H2SO4、CH4等三种物质中都含氢元素,所以都属于酸
B.氧气(O2)、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属于不同的单质
C.CuSO4、CaCO3、KNO3等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D.P2O5、CuO、H2O三种物质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12.2021年,温州多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实现回收利用,如生活废旧镉电池内的硫酸镉(CdSO4)回收后可作为生产新电池的原料。按物质的组成分类,硫酸镉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13.疫情期间人们用来消毒的“84消毒液”一般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产物中的次氯酸钠(NaClO)是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关该反应的判断合理的是( )
A.生成的NaClO属于氧化物 B.氯元素共呈现三种化合价
C.反应后钠元素的质量增加了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4.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红磷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食盐水
15.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液氧
C.雨后洁净的空气 D.生理盐水
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 B.铁生锈属于物理变化
C.金属活动性Cu比Mg强 D.KClO3属于氧化物
二、填空题
17.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变质、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低温、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1)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O2Na,它属于________(选填“氧化物”或“酸”或“碱”或“盐”);
(2)某脱氧保鲜剂的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4Fe+3O2+6H2O=4Fe(OH)3)。已知该脱氧保鲜剂中活性铁粉的质量为5.6克,计算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吸收氧气的质量________。
18.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混合物的是________。(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19.建立微观和宏观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也让我们感受到化学微观世界的浪漫与奇妙。
(1)若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请按示例补充完成图中B、C图对应横线上的内容。
A:单质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混合物
(2)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则图中可以用来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可以是___________(按“反应物→生成物”的顺序,填序号)。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0.1799年法国2位化学家普进行了一场经典的化学论战。普罗斯认为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贝托雷认为一种物质可以与另一种能和它化合的物质以一切比例相化合。
(1)当今科学观点中,以下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
A.纯净的空气 B.盐酸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不锈钢
(2)以下证据中支持普罗斯观点的有___________。
A.铜、铅、锡等金属在空气中加热可以连续吸收氧气,得到一系列氧化物
B.某些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C.秘鲁的氯化银和西伯利亚的氯化银各元素组成比完全相同
D.研究发现,天然化合物与人造化合物有相同的组成
2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的一元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______(选填“化合物”或“混合物”)。已知能够发生如下反应:则上面涉及到、、、(镍)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请利用上述两个反应中涉及到的某种盐溶液,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2.用字母填空: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
(1)单质的是_______;
(2)化合物的是_______;
(3)混合物的是_______;
(4)氧化物的是_______。
三、简答题
23.小丽同学建立了微型化学实验室,她收集的物质有:①镁条 ②氧化镁 ③氢氧化钠 ④小苏打 ⑤醋酸 ⑥葡萄糖等,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属于碱的物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
(2)不同类别物质间存在一定关系。镁、氧化镁和醋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则
①甲物质是______(填名称);
②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4.Na2CO3、CaCO3、BaCO3等统称为碳酸盐,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仿写一种碳酸盐的化学式________;
(2)如图所示实验中,将A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适量水流入广口瓶中,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图示中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
B、图示中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图示中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图示中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2.D
【详解】
A、该反应不符合化学、分解、复分解、置换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可知R为H2O,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硝酸属于酸,硝酸亚铁属于盐,一氧化氮和水属于氧化物,故该反应中涉及3中类型的化合物,故B正确。
C、R为水,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C正确。
D、硝酸亚铁中氮元素为+5价,但是一氧化氮中氮元素为+2价,故D错误。
故选D。
3.D
【详解】
①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即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选项错误;
②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即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
③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即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选项错误;
④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因此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选项正确,即正确选项是②④,故选D。
4.D
【详解】
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3H2 CH3OH+H2O。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在反应物氢气中的氢元素显0价,生成物水中的氢元素显+1价,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B正确;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与质量不改变,故C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反应中,氢气与甲醇的质量比=(2×3):32=3:16,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5.A
【详解】
A、该化合物由钙离子、硫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是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属于混盐,选项正确;
B、该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只含有一种酸根离子,不属于混盐,选项错误;
C、该化合物中含有钾离子和铝离子两种金属离子,不符合混盐的特点,不属于混盐,选项错误;
D、该化合物中含有钾离子与铁离子两种金属离子,不符合混盐的特点,不属于混盐,选项错误,故选A。
6.D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C+O2CO2可知,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12:32=3:8,6gC和16gO2的质量比=6g:16g=3:8,符合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所以6gC和16gO2能够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O2,故选项正确;
B、H2O是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C、石墨与金刚石是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所以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C60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C60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D。
7.B
【详解】
A、纳米铜和普通铜都是由铜元素组成的单质,纳米铜属于单质,此选项错误;
B、普通铜加热才能与氧气反应,而纳米铜颗粒更易于氧气反应,所以纳米铜比普通铜更容易被氧化发生化学反应,此选项正确;
C、纳米铜与普通铜中都含有铜元素,故所含铜原子的种类相同,此选项错误;
D、纳米铜很易与氧气反应,应密封保存,而普通铜不需要密封保存,此选项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A、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9.D
【分析】
高氯酸(HClO4),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酸;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酸。
【详解】
A、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酸。
C、盐酸溶液为混合物。
D、H2SO3是亚硫酸,属于无机酸中的含氧酸。
上述物质和高氯酸属于同个类别的是亚硫酸(H2SO3)。
故选D。
10.C
【详解】
A、次氯酸和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氯化镁属于盐,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碳酸属于酸,碳酸钙、硝酸钡属于盐,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属于氧化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属于碱,硝酸铵属于盐,故C符合题意。
D、三氧化硫属于氧化物,硝酸银属于盐,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钠属于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
A、CH4为有机物,不是酸,符合题意。
B、氧气(O2)、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的单质,不符合题意。
C、CuSO4、CaCO3、KNO3等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类物质,不符合题意。
D、P2O5、CuO、H2O三种物质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硫酸镉是由镉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符合盐的特点,属于盐,故选C。
13.B
【详解】
A、生成的NaClO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特点,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B、反应前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的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即反应前后氯元素共呈现三种化合价,选项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反应后钠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三种新物质,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x属于单质;y属于化合物;z属于氧化物。
【详解】
A、红磷属于单质,故A错误;
B、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碳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
D、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
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B、液氧就是液态氧气,是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C、雨后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生理盐水是氯化钠与水组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故选A。
16.A
【详解】
A、O2具有助燃性,故A说法正确。
B、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
C、金属活动性Cu比Mg弱,故C说法不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7.盐 2.4g
【详解】
(1)丙酸钠是由钠离子和丙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物质。故答案为:盐;
(2)设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的质量为x。
解得x=2.4g
所以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吸收氧气的质量为2.4g。
18.A BCE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详解】
A、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
B、氧气和臭氧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E、过氧化氢和水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属于单质的是A,属于混合物的是BCE。
19.化合物 单质 A+C→B 化合反应
【详解】
(1)由图可知,B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且分子由两种不同的一种构成,所以B中的物质属于化合物,故填化合物;
C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且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所以C中的物质属于单质,故填单质。
(2)用“○”表示氢原子,则A中的物质是氢气,“●”表示氯原子,C中的物质是氯气,则B中的物质是氯化氢,所以图中可以用来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可以是A+C→B,故填A+C→B;
该反应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20.C CD
【详解】
(1)A 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 盐酸溶液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 硫酸铜晶体是一种盐,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D 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故填C。
(2)A 铜、铅、锡等金属在空气中加热可以连续吸收氧气,得到一系列氧化物,符合贝托雷的观点,选项错误;
B 某些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即一种物质可以与另一种能和它化合的物质以一切比例相化合,符合贝托雷的观点,选项错误;
C 秘鲁的氯化银和西伯利亚的氯化银各元素组成比完全相同,即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符合普罗斯的观点,选项正确;
D 研究发现,天然化合物与人造化合物有相同的组成,即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符合普罗斯的观点,选项正确,故填CD。
21.混合物 Al、Fe、Ni、Cu NiSO4+BaCl2=BaSO4↓+NiCl2
【详解】
钢芯镀镍合金、钢芯镀铜合金、铝合金或不锈钢都是合金,合金均属于混合物,即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镍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镍的活动性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铁能够与氯化镍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镍,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镍强,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Fe、Ni、Cu,故填Al、Fe、Ni、Cu;
硫酸镍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镍,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iSO4+BaCl2=BaSO4↓+NiCl2。
22.A D BCE D
【详解】
(1)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
(2)冰水共存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等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4)冰水共存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23.NaOH 醋酸
【详解】
(1)氢氧化钠是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化学式:NaOH;
(2)①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镁都能与醋酸反应,则甲是醋酸;
②“乙→丙”即镁在样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
24.K2CO3 B中左边导管产生气泡,稀盐酸被压入C中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详解】
(1)碳酸钾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其化学式为:K2CO3(合理即可)。
(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A装置中空气受热膨胀,会观察到B中左边导管产生气泡,稀盐酸被压入C中试管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会观察到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
(1)K2CO3(合理即可);
(2)B中左边导管产生气泡,稀盐酸被压入C中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