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章盐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8 10: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合金都是混合物,所以生铁和钢也都是混合物
B.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2.今年夏粮又获丰收,再显中国饭碗自信,其中化肥功不可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农作物中的营养物质是植物体从外界吸收养分,通过化学变化转化而来的
B.碳酸氢铵、氯化铵都属于铵态氮肥
C.含氮量为31.5%的硝酸铵化肥样品为纯净物
D.化肥虽好不能滥用,过度施肥会造成土壤退化和水体污染
3.对CO2、CO、H2CO3、NaHCO3、Na2CO3五种物质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CO2、CO都属于氧化物 B.H2CO3、NaHCO3都属于酸
C.NaHCO3、Na2CO3都属于盐 D.NaHCO3、Na2CO3溶液都显碱性
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
B 除去KCl溶液中的MgCl2 滴加适量Ba(OH)2溶液
C 鉴别固体NaOH与NH4NO3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D 分离KNO3、NaCl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5.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现新购进的NaHSO4 ,应将它存放在
药品橱 甲橱 乙橱 丙橱 丁橱
药品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铜、锌 氯化钠,碳酸钠
A.甲厨 B.乙厨 C.丙厨 D.丁厨
6.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7.下列除杂(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括号中为杂质)
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
A 稀硫酸(HCl) 足量锌粉,过滤
B MnO2(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C) 空气中灼烧
D CO2(O2) 通过高温炭层
A.A B.B C.C D.D
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9.甲、乙、丙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H2O2、H2O、O2 B.Cu、Fe、Fe3O4 C.CO 、CO2、CaCO3 D.C、CO、CO2
10.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 B.H+、C1-、
C.Cu2+、C1-、OH- D.H+、、OH-
11.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NaOH 溶液(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B.Cu(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C.CO2 (CO):通入氧气,点燃 D.CaO(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NaOH固体的干燥管
C.CO(CO2)——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通过足量浓硫酸
D.NaCl 溶液(MgCl2)——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至中性
13.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区分氧化铜和碳粉:取样,空气中灼烧
B.区分CaCO3和CaO:取样,分别加入少量水
C.除去N2中的少量CO: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D.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二、简答题
14.如下是对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小馨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小馨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呈无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小雨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CO2,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5.粗盐中含有MgCl2、Na2SO4、CaCl2杂质,某同学设计除去三种杂质并得到NaCl固体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加入过量Na2CO3的作用;_____
(2)若用K2CO3代替Na2CO3会有什么后果?______
(3)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加以补充_____。
三、推断题
16.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应。已知A、C、D、E、G为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为红色固体,B、C为黑色粉末,D为人体胃酸中的主要成分,F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1)D的化学式是______。
(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F→G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7.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与E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是一种气体单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7所示的关系。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物质D的用途是的_______________。
(3)E→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B→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在整理化学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时,发现存在三角关系。如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A﹣G是初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B、E、F是气体且均含同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G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C→B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E→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F与物质X反应可实现F→E的转化,则X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一种即可)。
(5)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__;
(6)A与C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
四、实验题
19.现有三种常用化肥,分别是碳酸氢铵.氯化铵和硫酸钾。小周对此开展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上述三种研细的化肥各少量,分盛于三支试管中,均滴入少量盐酸。有气泡放出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铵和硫酸钾。
请完成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NH4HCO3+HCl=NH4Cl+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
第二步:另取少量氯化铵和硫酸钾两种化肥,分别在试管中配成溶液,各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______,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写出生成白色沉淀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还可能含有Ca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可溶性杂质。兴趣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探究该粗盐样品中可溶性杂质的成分并去除杂质。探究过程如下:
Ⅰ、除去难溶性杂质
(1)小组同学将粗盐进行溶解、过滤得到粗盐滤液,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Ⅱ、探究可溶性杂质的成分
(2)①取少量实验(1)中的滤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无______杂质(填化学式)。
②继续向①得到的溶液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将②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到结论:样品中含有Na2SO4杂质。
(实验结论)该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为CaCl2和Na2SO4
(反思交流)
(3)小林认为上述方案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SO4,请你帮忙分析原因______。若再向步骤③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的______,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该粗盐中一定含有Na2SO4杂质。
Ⅲ、除去可溶性杂质
(4)小组同学又继续对粗盐滤液进行净化处理,向实验(1)得到的滤液中依次加试剂并进行操作:a→b→过滤→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精盐。上述除杂流程中加入的a、b两种试剂分别是:a______,b______。
五、计算题
21.为了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的组成情况,童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求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
(2)混合物中氯化钠和碳酸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
(3)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
(4)求蒸发掉100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2.某补钙剂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先将100g稀盐酸分为5等份,逐次加入到用40g该补钙剂制成的粉末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部分数据与图像。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30 25 20 a
(1)表格中a的值为______; (2)求m的值。(精确到0.1,要求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D 6.C 7.B 8.A 9.B 10.A 11.B 12.A 13.C
14.(1)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且NaOH已反应完。
(2)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或CaCl2或BaCl2等)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溶质中还含有NaOH,若溶液未变红,证明溶液中只有Na2CO3。
15.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NaCl固体中会带入新的杂质KCl 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
16.
(1)HCl
(2)用于建筑材料
(3)放热
(4)
17.
(1)H2O
(2)作燃料
(3)置换反应
(4)
18.
(1) H2O2 C
(2)分解反应
(3)
(4)O2或CuO(合理即可)
(5)灭火
(6)分子构成不同
19.CO2↑ H2O(两答案可以互换) 复分解反应 硫酸钾##K2SO4 氯化铵NH4Cl K2SO4+BaCl2=BaSO4↓+2KCl
20.
(1)玻璃棒、烧杯
(2) MgCl2
(3) 过量的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稀盐酸或稀硝酸 白色沉淀只有部分溶解
(4) 过量的BaCl2溶液 过量的Na2CO3溶液(顺序颠倒不得分)
21.
(1)106:44=X:4.4g
(2)83:106
(3)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
y=7.3g
需要加水的质量=100g =100g 20g=8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80g。
(4)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m
=
m=11.7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8.9g 10.6g+11.7g=20g
蒸发掉100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8.9g+185.5g+100g 4.4g 100g=200g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10%
答: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22.
(1)20
(2)解: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40g 20g=20g
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x=8.8g,即m的值为8.8
答:m的值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