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琵琶行(并序)》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5 12: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诗经》: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吕氏春秋·本末》 稽康悲奏《广陵散》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执教人:冯 霞
金乡县第五中学琵琶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
巧遇琵琶女之事。问: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 用诗歌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文章结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江头送客闻琵琶琵琶女三次演奏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
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
琵琶女“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第一曲音乐特点意象表现手法悲凉、伤感排遣孤寂打动“惨将别”“不成欢”的主客
(忘归、不发)萧瑟、凄凉的景物以人衬声以景托声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
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悲凉、伤感第二曲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开始:大弦—嘈嘈—急雨小弦—切切—私语错杂弹、落玉盘间关—滑幽咽—难冷涩—凝绝不通—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迸铁骑-突出-鸣收拨、划一声、裂帛悄无言秋月白过渡:发展:高潮:尾声:《霓裳》《六幺》(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过程场景特点方法结束:浊杂粗重轻细凄切清脆圆润婉转声弦暂歇雄浑激昂清脆尖利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以议评声以喻摹声以形绘声以人衬声以景托声直写间写雄浑、激昂、大气、不畅实 写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第三曲凄凉、悲伤却坐、促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皆掩泣无尽的感伤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点评:(虚 写)讨论: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
3、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2、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用原文诗回答,感受“沦落”之情) 琵琶女 诗人
当年:
而今:问: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琵琶女 和 诗人自己,
共同-----“同时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年轻时年老时起对比反衬作用 被贬江洲
病卧浔阳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幽愁暗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人物形象琵琶女 诗人 艺压京城 艳盖群芳 年老色衰 委身商人 位至谏官 名动京师 谪居卧病 飘零天涯 共同点盛 衰 音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是怎样一个形象?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
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
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
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
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
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
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