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训练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训练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7 11: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关于下列明朝科技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A. 都广泛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成果 B. 都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 都对手工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D. 都对传统经验与技术进行了总结
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交流
B. 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C. 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
D. 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建的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利益于( )
A. 民族关系的和谐 B. 社会的急剧转型 C. 西方科技的传入 D. 国家力量的支持
下列有关古代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朝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B. 隋朝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会通河四段
C. 赵州桥是唐朝时由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著名桥梁
D.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的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
明成祖时期重新规划并营建中轴对称、主次突出的北京城。作为北京城核心的是(  )
A. 外城 B. 宫城 C. 内城 D. 皇城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著作。属于明朝医学著作的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北京市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使北京城的格局得以留存。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  )
A. 金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显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下列为我国传统中医、中药学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有(  )
①张仲景
②华佗
③李时珍
④徐光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创作各领风骚。到了明代,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学流行起来。下列关于明代小说、戏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B. 罗贯中的《水浒传》,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力抗争
C. 出现于明朝末年的《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 汤显祖是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以下关于北京城结构布局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A. B. C. D.
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据此可知,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民族关系的和谐 B. 社会的急剧转型 C. 西方科技的传入 D. 国家力量的支持
以下关于明长城的归纳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B. 结构: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C. 特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异
D. 评价: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清之际,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学领域出现了( )
A. 倡导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潮 B. 适合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
C. 融合众多艺术手段的京剧 D. 图文并茂的农业科技著作
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B.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医药学著作
C. 是一部科学巨作
D. 问世以来,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下列著作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名著,且成书于明代的是( )
A.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 徐光启的《齐民要术》
C.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D.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二、材料解析题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不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三】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至少两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两点)
(4)结合上述材料,请为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医典》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被奉为"医学经典"。15世纪随着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医典》被欧洲和中亚各国广为印行。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各大学的医学教育,把《医典》作为基本教材,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材料二宋代有一种在阿拉伯语中称 "摩西的石头"的药物,传入中国可解蛇毒及其他动物、植物之毒。阿拉伯人以金、银箔丸衣来保质、防腐的技术,在宋代广泛运用。元代朝廷还专设六个机构研究和推广阿拉伯医学。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录有阿拉伯医方,有的药名是沿用阿拉伯药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医典》被世界各国推崇数百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和阿拉伯在医学发展方面有何共同点
(3)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在中医药学方面的重要成果并谈谈我们该如何传承传统的医学文化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 岂人力也哉。
——《天工开物》序言
史料二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 而缺陈思之馆。
——《天工开物》序言
史料三 丐大业文人, 弃掷案头!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序言
(1)《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作者为什么强调人类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2)结合史料二、三,指出《天工开物》的作者遇到了什么困境。
(3)结合史料三分析,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略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隋至明清的主要建筑。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干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正确。选项B错误,应是李春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选项C错误,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东至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D错误,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由外向里依次是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故选A。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测绘、建筑等成就,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从题干可以看出重大的科技、建筑、文化发展都是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进行的。故D正确。
A.“民族关系”题干无体现。故A错误。
B.“社会的急剧转型”与题干主旨无关。故 B错误。
C.题干中只提到圆明园是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故C错误。
故选D。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工程,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解答】
A.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故A正确。
B.隋朝统一后,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故B错误。
C.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故C错误。
D.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北京城是明成祖,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析】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明朝北京城是以木结构为主,呈现出中轴对称的建筑特点,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了明朝。他就是明太祖。故作为北京城核心的是宫城。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北京城的相关史实。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北京城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中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本题考查明朝三部科学巨著,关键信息是“明朝医学著作”。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建议学生综合梳理明朝三部科技著作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解析】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成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故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明朝。
本题考查北京的修建。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掌握明朝修建北京的史实,掌握北京城的特点和布局。
8.【答案】A
【解析】①张仲景、②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③李时珍是明朝的医药学家,著名《本草纲目》,他们为中国传统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徐光启是明朝的农学家,著名有《农政全书》。①②③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中医学的发展。掌握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的历史贡献。
本题以中医学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明代的小说和戏曲,要求识记相关史实。
【解答】
A.《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故排除A。
B.《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故排除B。
C.《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故排除C。
D.汤显祖是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京城的结构布局,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②③.结合所学可知,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三项都属于北京城的结构布局,故①②③正确。
④.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不属于北京城结构布局的范畴,故④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本草纲目》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依据题干信息“《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说明国家力量的支持,可以成就大的工程,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关系的和谐、社会的急剧转型、西方科技的传入,故A、B、C不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长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紫禁城, 而非长城。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出现的文学艺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一种受到市民欢迎的大众化的小说随之诞生。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本草纲目》的地位和影响。据所学可知,《本草纲目》不是一部科学巨作。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农政全书》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据所学可知,《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是徐光启编著的一本关于国计民生的科学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革新等。
16.【答案】(1)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作用: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原因: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国家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3)趋势: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差距拉大;原因:八股取士制度的严重束缚,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同社会生产相结合等。
(4)建议:发展经济、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
【解析】(1)本题考查宋代的科技成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中的三项发明分别是指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增加了书籍的种类和数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进行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的使用,改变了单纯依靠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故三项发明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本题考查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国家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才使得宋元科技获得飞速发展。
(3)本题考查明清科技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材料三“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可知,明清科技的趋势是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差距拉大。八股取士制度的严重束缚,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同社会生产相结合,这些都是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因素。
(4)本题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需要注意: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
17.【答案】(1)它汲取各国医学成就,代表当时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印刷术的传播,扩大了传播范围,加大了传播速度;欧洲大学的推广。
(2)都吸取了对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理念,形成自己的医学体系;都曾向外传播;都对世界医学发展做出贡献;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为本国人民造福。
(3)《伤寒杂病论》等;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注重学习别人的先进医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创新;政府要加大对中外传统医学的研究力度;大学要成为传承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阵地。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外医学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由材料一“《医典》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被奉为“医学经典”。15世纪,随着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医典》更被欧洲和中亚各国广为印证。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各大学的医学教育,把《医典》作为基本教材,一直继续到18世纪末”可知,《医典》被各国推崇数百年的原因有汲取各国医学成就;代表当时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印刷术的传播,扩大了传播范围和速度;欧洲大学的推广等。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宋代,有一种阿拉伯语称‘摩西的石头’的药物传入中国,可解蛇毒及其他动植物之毒。阿拉伯以金、银箔丸衣保质、防腐的技术,在宋代广泛运用。元代朝廷还专设六个机构研究和推广阿拉伯医学,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录有阿拉伯药方,有的药名是用阿拉伯药名”可知,中国和阿拉伯在医学发展方面都汲取了对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理念;都有所创新后形成自己的医学体系;都得到了政府机构的大力推广;都为本国人民造福等。
(3)依据所学,可以举例《伤寒杂病论》等。依据命题要求,结合以上分析,可以从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注重学习别人的先进医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创新、政府要加大对中外传统医学的研究力度、大学要成为传承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阵地等层面,逐条说明即可。要求言之有理,条理清楚。
18.【答案】 (1)宋应星。作者之所以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是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如果人为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如无休止地砍伐森林等,则意味着破坏了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尽的, 但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与对自然的利用,这种认识和利用, 不可能超越自然。
(2)科学研究缺乏资金、场地等物质支持, 成果被冷落。
(3)因为明朝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考查“四书”“五经”的内容, 不考查科技知识。
【解析】 第(1) 问第一小问《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第二小问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史料二中“乏洛下之资”“缺陈思之馆”和史料三中“大业文人, 弃掷案头”可知,作者遇到了科学研究缺乏资金、场地等物质支持,成果被冷落的困境。第(3)问从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方面进行分析。
第2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第1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