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影中的用心》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背影中的用心》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5 12: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标题
历史背影中的用心 (鲁人版 必修四 第一单元)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阿房宫赋》选自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两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话题是“历史坐标上的沉思”,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咀嚼历史佳作,领略古人情怀,采撷前人智慧,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念奴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被视为借古抒怀的名篇佳作,更堪称宋词豪放派的经典。上片写景下片怀古,借古人抒发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感慨,也体现了作者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阿房宫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后半部分,由描写转为带有抒彩的议论,由古及今,层次很清楚。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 。
2、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结合。(学生自查工具书,参考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就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2、理解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悟作者情怀,提高审美情趣”的要求,结合课文分析与学生实际,介绍“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影响,感悟苏轼抚今怀古时内心复杂的情感。《阿房宫赋》的语言绚丽多姿,朗朗上口,运用了排比.比喻、对等修辞方法。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时期,鉴赏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积累语言知识,使有意而变为无意从而提高语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作者与“古今”之间的关系。
专题划分
根据教材要求分两个专题
第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
第二、《阿房宫赋》
专题一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所需课时
一课时
专题一概述
但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沟通古今,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是这样一篇豪放派的代表作。它打破了宋词婉约的小格局,在意象选择和精神抒发上都别具一格,堪称高标。
在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本专题学习目标
(1)把握豪放词的风格特点。“诗乐同源”,强调诵读,熟读成诵。
(2)品悟语言,体会意境,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领悟词人的精神内涵,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本专题问题设计
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体悟主客问答的哲思感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相关网络资源
信息化资源
课件
常规资源
扩展苏轼黄州时的经典作品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读课文:安排学生听配乐朗诵(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要求听准字音,听出声韵,听出节奏,听出情感变化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介绍创作背景。
四、朗诵,感受意象。
题为“赤壁怀古”,本词描绘了赤壁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思考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五、研读,探究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诵读全词。自由讨论如下问题:
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感?
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思考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
在下阕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六、选读,迁移知识
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思考问题: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教学评价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赤壁怀古》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课上可运用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多样形式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理清诗词的思路;揣摩诗词中的意象,结合苏轼当时创作的背景,理解苏轼怀才不遇又旷达超脱的复杂心情。
专题二
《阿房宫赋》
所需课时
两课时
专题二概述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时杜牧年仅23岁,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杜牧处于晚唐多事之秋。面对国家严峻的形势,他主张修明政治,削平藩镇,收复河陇,安定边疆。唐敬宗李湛贪好嬉游,不问国事,广建宫室。杜牧这篇《阿房宫赋》就是借秦王朝统治者统一天下以后日益骄固,不爱其民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劝唐敬宗“节用爱民”,使国家长治久安。
通过阅读背诵,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本专题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相关网络资源
信息化资源
课件
常规资源
杜牧的其他诗作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介绍“赋”、作者及写作背景;讲解第一、二节 二、 教学过程及其步骤 1. 介绍“赋”???????? 2. 介绍作者 3. 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 4. 听录音,正音 5. 划分结构 6. 梳理第一小节
7.梳理第二节
8. 总结一、二节
 第二课时 1、讲解第三四节,完成课后练习
2、学完整篇课文,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3、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1)想象。整篇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 (2)比喻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都是比喻。 (3)夸张 “一日之内,…..而气候不齐”“使负栋之柱……” (4)排比 第二三节用了大量的排比 4、讨论书后第五题 5、指导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
教学评价
《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写作者想象中的阿房宫,由宫室建造的由来、位置、总貌建筑群的内部构成写到宫中歌舞形成的氛围,再转过去写宫女之多以及她们的生活状况、内心痛苦。摛文铺采,竭尽夸张之能事,总体上是“扬”。后半部分总结历史教训,正因为建筑如此雄伟壮丽的宫室,过着奢靡淫逸的生活,推行种种暴政,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激起农民起义,导致秦王朝的灭亡。通过对比分析,把论述引向深入,总体上是“抑”。一扬一抑,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烈火烹油,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国亡族灭,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