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核心价值: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 掌握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2. 知道测量加速度大小的方法,掌握用图象来分析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 了解气垫导轨减小摩擦的原理,了解光电门及数字计时器在实验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重点:
如何提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课前:
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根据优教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优教提示:请登陆优教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牛顿第一定律:
思考:物体受力不平衡时,会怎样运动呢?
1、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了改变,即物体具有了加速度。
2、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如何度量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质量大的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即物体的惯性大;
质量小的物体的运动状态较易改变,即物体的惯性小;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
那么,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控制变量法:研究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时,需要先控制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探究思路
三、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生活经验:用大的力推物体,物体会获得大的加速度;而用小的力推相同的物体,物体会获得小的加速度。
猜测:加速度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实验探究:
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两个问题:
1. 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①参考前面学习过的《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就算加速度的方法;
②可以使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得到物体的瞬时速度。
2. 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要求物体所受的合力恒定,且方便测量,参考前面学习过的《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可用钩码拉着滑块运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把钩码所受的重力直接看作滑块的合力呢?
①考虑到滑块与长木板之间有摩擦力,可用重力的分力来平衡摩擦力;考虑到加速度比较大时,拉力不等于重力,可让滑块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总质量,则加速度较小,此时认为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
②也可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拉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装置(导轨、滑块、气源、光电门、光电计时器)、钩码、砝码、天平、力传感器、细绳等。
实验探究:
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的滑块所受的摩擦力可以忽略时,作用在滑块上的拉力就是合外力。
实验设计:
1. 搭建好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水平;
2. 让滑块在钩码的作用下加速运动;
3. 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1和v2、钩码的质量、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
4. 保持滑块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以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多次。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思考:如何计算加速度呢?
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注意:若光电计时器仅能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于时间很短,故可用v=d/t(d为遮光条宽度)的方法得到滑块的瞬时速度。
数据分析:将滑块质量不变时的数据记入表格进行分析
滑块的质量M= kg
钩码的质量m/kg 滑块所受拉力的大小F/N 通过光电门A的速度v1/(m/s) 通过光电门B的速度v2/(m/s)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m 加速度计算a/(m/s2)
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把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数据处理:
从这些数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呢?是否满足正比关系?
图象法处理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力之间的关系,以合力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作a-F的关系图象。
同学们将本小组测量的实验数据,描点在坐标纸上,并观察规律。
注意:描点连线时,要让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的两边,误差较大的点应舍去。
探究结论:
a-F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表示质量一定时, a与F成正比。
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从生活经验出发,猜想加速度与质量又成什么关系?怎样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呢?
生活经验:用力推质量大的物体,物体会获得小的加速度;而用相同的力推质量小的物体,物体会获得大的加速度。
猜想:加速度可能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探究:控制滑块的受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设计:
1. 保持钩码的质量不变,即滑块所受的拉力不变,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1和v2;
2. 在滑块上增加砝码的个数,以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实验多次。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数据分析:将滑块受力不变时的数据记入表格进行分析
滑块拉力F= N
滑块(含砝码)的质量m/kg 通过光电门A的速度v1/(m/s) 通过光电门B的速度v2/(m/s)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m 加速度计算a/(m/s2)
数据处理:
从这些数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呢?是否满足正比关系?
图象法处理受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质量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作a-M的关系图象。
作出的a-M的图象不易反映出相应的变化规律。
若a与M成反比,则a与1/M成正比。
以1/M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作a- 1/M的关系图象。
同学们完成数据分析:a-1/M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表示合力一定时,a与1/M成正比,a则与M成反比。
五、实验方案拓展
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六、实验误差分析
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
偶然误差 质量、距离测量不准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滑块所受拉力测量不准 使细绳平行于气垫导轨
作图不准 使尽可能多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去
系统误差 用钩码的总重力代替滑块的拉力 使滑块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总质量
分析得到如图所示的a-F图象和a-1/M图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误差?
请同学们从平衡摩擦力不准这个原因出发,进行分析。
七、课堂小结
八、课堂训练
(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课后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设计拓展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数据记录表格。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