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优教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优教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7 10: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象中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象中四边形面积的对应关系.
2.理解位移公式的意义和导出过程.
3.能运用位移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4.掌握匀速直线运动x-t图象的特点,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储备】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公式:x=vt.
2.由v-t图象求位移: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t图线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在v-t图象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中的图线和t轴所包围的面积.如图1所示,在0~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加阴影的梯形的面积.
图1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at2,若初速度v0=0,则x=at2.
【学习探究】
一、用v-t图象求位移
[问题设计]
某物体以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8 s内的位移.画出物体运动的v-t图象.物体的位移用v-t图象能反映出来吗?
答案 40 m.v-t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面积(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物体的位移.
[要点提炼]
无论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都可以用v—t图象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
1.当“面积”在t轴上方时,位移取正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2.当“面积”在t轴下方时,位移取负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问题设计]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已知物体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
图2
请根据v-t图象和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即推导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答案 v-t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表示位移
S=(+)·
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
x=(v0+v)t ①
又因为v=v0+at ②
由①②式可得
x=v0t+at2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要点提炼]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at2.
1.两种特殊形式
(1)当v0=0时,x=at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a=0时,x=v0t(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
公式中x、v0、a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若选v0方向为正方向,则:
(1)物体加速,a取正值.
(2)物体减速,a取负值.
(3)若位移为正值,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4)若位移为负值,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三、用x-t图象表示位移
[问题设计]
一列火车沿直线轨道运动,图3描述了它关于出发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图3
(1)火车最远距离出发点多少米?
(2)试分析火车各阶段的运动状态.
答案 (1)90 m.
(2)火车在前2.5 min内以0.6 m/s(v==0.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5 min到3 min火车停在距出发点90 m的位置.
[要点提炼]
1.由x-t图象可以知道:
(1)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
(2)任何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或发生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
(3)物体某一时刻的速度.
2.两种常见运动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为倾斜直线,斜率大小是恒定的,表示速度不变.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为抛物线(或抛物线的一部分),斜率的大小是变化的,由斜率的变化情况可以得知速度的变化情况.
【典例解析】
一、x=v0t+at2的基本应用
例1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2 m/s2,求:
(1)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多大?
(2)前4 s的位移多大?
(3)第4 s内的位移多大?
解析 (1)第5 s末物体的速度由v=v0+at1
得v1=0+2×5 m/s=10 m/s
(2)前4 s的位移由x1=v0t+at2
得x1=0+×2×42 m=16 m
(3)物体第3 s末的速度v2=v0+at2=0+2×3 m/s=6 m/s
则第4 s内的位移x2=v2t3+at=6×1 m+×2×12 m=7 m
答案 (1)10 m/s (2)16 m (3)7 m
二、利用v-t图象求物体的位移
例2 图4是直升机由地面起飞的速度图象,试计算直升机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及25 s时直升机所在的高度是多少?
图4
解析 首先分析直升机的运动过程:0~5 s直升机做匀加速运动;5 s~15 s直升机做匀速运动;15 s~20 s直升机做匀减速运动;20 s~25 s直升机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分析可知直升机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题图中t轴上方梯形的面积,即S1=600 m.25 s时直升机所在高度为S1与图线CE和t轴所围成的面积S△CED的差,即S2=S1-S△CED=(600-100) m=500 m.
答案 600 m 500 m
三、对x-t图象的认识
例3 如图5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 )
图5
A.t=0时,A在B的前面
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运动到A的前面
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
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
解析 t=0时,A在原点正方向x1位置处,B在原点处,A在B的前面,A对.t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示该时刻B追上A,并在此后运动到A的前面,B对.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1时刻后A静止,B仍然运动,C、D错.
答案 AB
四、刹车类问题
例4 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信号灯便立即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
(1)开始制动后,前2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开始制动后,前5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析 汽车的初速度v0=72 km/h=20 m/s,末速度v=0,加速度a=-5 m/s2;汽车运动的总时间t===4 s.
(1)因为t1=2 s故x1=v0t1+at=(20×2-×5×22) m=30 m
(2)因为t2=5 s>t,所以汽车5 s时早已停止运动
故x2=v0t+at2=(20×4-×5×42) m=40 m
(注意:也可以用逆向思维法,即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此题可以用如下解法:x2=at2=×5×42 m=40 m).
答案 (1)30 m (2)40 m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1.(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应用)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x,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 )
A. B. C. D.t
答案 B
解析 由位移公式得x=at2,=at′2,所以=4,故t′=,B正确.
2.(由v-t图象求位移)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6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体( )
图6
A.在0到2 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 m/s2
B.在0到5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 m
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 s内与第5 s内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 AC
解析 在0到2 s末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m/s2=1 m/s2,故A正确.0到5 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梯形面积x=(×2×2+2×2+×1×2) m=7 m,故B错误.第1 s末图象在时间轴上方,速度为正,第3 s末速度图象也在时间轴上方,速度也为正,故方向相同,故C正确.第1 s内图线的斜率为正值,加速度沿正方向,而第5 s内图线的斜率为负值,加速度方向沿负方向,则第1 s内与第5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
3.(对x-t图象的认识)甲、乙两位同学在放学时,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回家,先到乙同学家,休息一会,甲同学继续骑车前行,在70 min时到家,甲同学的x-t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在前20 min内甲同学做匀加速运动
B.甲同学在乙同学家停留了30 min
C.甲、乙两同学家相距3.6 km
D.甲从离开学校至到家的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 m/s
答案 BCD
解析 前20 min,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20 min~50 min甲同学一直在乙同学家,B对.甲、乙两同学家的距离为8.4 km-4.8 km=3.6 km,C对.甲同学从学校到家的位移x=8.4 km,所用时间t=70 min=4 200 s,平均速度v== m/s=2 m/s,D对.
4.(刹车类问题)一滑块在水平面上以10 m/s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求:
(1)滑块3 s时的速度;
(2)滑块10 s时的速度及位移.
答案 (1)4 m/s (2)0 25 m
解析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 m/s,
a=-2 m/s2
由t1=得滑块停止所用时间t1= s=5 s
(1)由v=v0+at得滑块经3 s时的速度v1=10 m/s+(-2)×3 m/s=4 m/s
(2)因为滑块5 s时已经停止,所以10 s时滑块的速度为0,10 s时的位移也就是5 s时的位移,由x= t得x=×5 m=25 m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