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教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教案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8 06: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模式 自主练习→小组讨论→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 ①力和力的图示;②重力和重心;③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重难 点 从生活事实出发引入力的概念,对力的矢量的认识也应该从力的效果出发,对力的图示的规范要求要严格,重力和重心也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讲解,四种相互作用作简单介绍即可。
教 具 讲义
板书设计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基础知识复习1、基本概念2、公式 二、方法与规律应用1、基本概念应用2、公式运用 三、巩固练习
教 学环 节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 教师导向激励示范等内容(精讲、启发、联系渗透等)
一.力和力的图示
1.什么运动状态?用什么来描述运动状态?
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速度,速度的大小表示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方向表示运动的方向。所以,描述运动状态既要说明速度的大小,也要说明速度的方向。
2.什么叫运动状态的改变?
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有一个或两者都发生改变,都说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如:①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即速度的方向没有改变,但速度的大小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运动的状态是不断改变的;②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始终不变,但速度的方向是时刻变化的,所以,我们说它的运动状态是不断改变的;③平抛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时刻改变,我们说它的运动状态时刻发生变化。
3.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又是什么原因使物体产生形变?
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
4.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6.力的性质:力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举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将使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要表达一个力,要同时表示出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图示规范:
①用点或小方块表示受力物体(常常可以把受力物体看成是质点)
②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③先选择适当的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顿的力),从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一有向线段,线段按一定比例画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④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有时是拉力,则箭头表示作用点;有时是推力,则箭尾表示作用点)
⑤线段所在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8.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用来分析物体受力的大致情况。
二.重力和重心
1.什么是重力?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矢量性:重力的大小,这里的就是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力的测定。
4. 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5.重心的找法:①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⑴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重心在其几何的中心;⑵形状不规则的均匀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都有关系。
6.悬挂法找重心。【演示实验】
【问题与练习】(学生板演)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①万有引力作用;②电磁相互作用;③强相互作用;④弱相互作用。
【本节总结与归纳】三个内容:①力的概念;②重力和重心;③四种相互作用。
作 业布 置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下节课预习内容
PAGE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