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汇编11 生物技术
一、单选题
1.(2021·德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将抗真菌病的基因导入到杂交稻中,获得了抗稻瘟病的新品。这项技术是( )技术。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技术 D.嫁接技术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嫁接技术、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都不能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而杂交技术是利用原有的基因进行杂交,不能获得新的性状。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故抗稻瘟病的新品水稻的获得,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即把抗真菌病的基因注入水稻体内,可以获得抗稻瘟病的新品水稻,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2.(2021·济南)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冷藏可以用来保存新鲜的蔬菜水果
B.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C.有氧条件下,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或泡菜
D.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或面包变得松软
【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低温冷藏能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用来保存新鲜的蔬菜水果,A说法正确。
B、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B说法正确。
C、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所以,常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或泡菜,C说法错误。
D、酵母菌在有氧色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馒头或面包变得松软,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做馒头和面包要用到酵母菌;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故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或阻止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如高温、密封等;根据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
3.(2021·青岛)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不依靠微生物发酵的是( )
A.豆腐 B.酱油 C.酸奶 D.苹果醋
【答案】A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故豆腐的制作不需要微生物发酵,A符合题意。
B.酱油主要由黄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曲、发酵等程序酿造而成,使用了发酵技术,B不符合题意。
C.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C不符合题意。
D.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4.(2020·淄博)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巴氏消毒法生产的袋装牛奶,保存的时间较长﹣﹣低温灭菌法
B.模拟蝴蝶调节体温的方式设计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仿生技术
C.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妇产科,诞生了我国内地第一位试管婴儿﹣﹣克隆技术
D.科研人员培育的含人体某种基因的奶羊,产出了能治疗血友病的乳汁﹣﹣转基因技术
【答案】C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于较低的温度即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A正确;B、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正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这种技术属于仿生,B正确;C、试管婴儿的诞生利用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属于有性生殖,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D、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所与复旦大学合作,把含有人凝血因子的基羊注入到羊的受精卵中,培育成的转基因羊在凝血因子基因控制下,乳汁中会产生能够治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母羊被称乳房生物反应器,属于转基因技术,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5.(2020·济宁)糖尿病被称为“温柔而甜蜜的杀手”,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对人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下列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方法,合理的是( )
A.从自然界筛选出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
B.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大规模培养
C.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大肠杆菌提取出来,进行大规模培养
D.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大规模培养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不存在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A不符合题意。
B.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后,大肠杆菌依然不会产生胰岛素,B不符合题意。
C.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大肠杆菌不会产生胰岛素,C不符合题意。
D.许多药品的生产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的,受材料来源限制产量有限,其价格往往十分昂贵,大肠杆菌生长迅速,容易控制,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内,让它们产生相应的药物,不但能解决产量问题,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原理是将控制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规模培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6.(2020·潍坊)生物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充足时,乳酸菌能进行乳酸发酵
B.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
C.克隆能打破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定向改造生物
D.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培育优良的家畜品种
【答案】B
【知识点】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因此,制作泡菜时,需要提供无氧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B符合题意。
C.转基因工程可以改良动植物的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根据人的需求定向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克隆不能,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的优点:人们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使生物体具备了原来不具备的优良性状。但转基因技术不可以快速培育优良的家畜品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克隆技术: 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7.(2020·滨州)科学家将鱼的抗冻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的是克隆技术②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③说明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④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克隆技术:人工遗传操作动物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克隆后代与亲代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成。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技术不是克隆技术。
②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入基因的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编译,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因此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③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但是通过此实例不能说明这一点。
④由于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到番茄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由此说明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正确的说法有②④。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8.(2020·烟台)克隆羊多莉培育实验中不会出现的过程是( )
A.细胞融合 B.精卵结合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
【答案】B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精卵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克隆羊多莉培育实验中通过细胞融合、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过程不断发育成个体。
故答案为:B。
【分析】克隆技术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9.(2020·菏泽)关于生物技术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冷藏保存食品——低温可杀死微生物
B.酸奶的制作——利用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馒头的制作——酵母菌的发酵
D.杂交水稻——转基因技术
【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环境温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A错误。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B错误。
C.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C正确。
D.杂交育种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原理:基因重组。方法:将多个品种性状经过选择培育的方法,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
10.(2019·日照)在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3种化学物质,其相对含量变化趋势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
A.氧气、酒精、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C.氧气、二氧化碳、酒精 D.二氧化碳、氧气、酒精
【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会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R是氧气;在开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繁殖的足够的数量之后,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比酒精多,因此物质P是氧气,Q是二氧化碳,R是酒精。
故答案为:C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11.(2019·济宁)下列说法,你不认同的是( )
A.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验证“生命化学进化”可能性的又一例证
B.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4月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二代宝宝”出生了,“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
C.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由于转基因生物也确实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因此人类应全面禁止生产转基因产品
D.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意味着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法律、伦理和道德上有一定问题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克隆技术与伦理
【解析】【解答】解:A.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把无机物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因此是验证“生命化学进化”可能性的又一例证,A不符合题意;
B.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4月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二代宝宝”出生了,“试管婴儿”的产生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
C.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转基因生物也确实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转基因产品对人类有害的,我们应该禁止,但转基因产品对人类有益的我们还是要加以利用的,C符合题意;
D.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意味着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法律、伦理和道德上有一定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科学家推测化学进化过程 ①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在原始大气中)②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③复杂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在原始海洋中)④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细胞(在原始海洋中)。
2、试管婴儿是利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繁殖个体,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
3、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对待转基因不能“谈转色变”,要区分科研、产业化、行业管理等不同情形,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这样才能使这项生物新技术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
12.(2019·威海)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再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体外受精技术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之所以选择把细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原因有两个: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其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故答案为:B
【分析】1、克隆技术: 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2、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3、组织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因是无菌操作,可以培养无病毒植株。
4、 体外受精技术 :经过特殊处理的精子在体外使卵母细胞受精的技术,包括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受精卵的体外培养两项配套技术。
13.(2019·滨州)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克隆技术可用于快速改良动植物品种
B.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C.兰花的组织培养与月季的扦插都能保持单一亲本的遗传特性
D.“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答案】A
【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组织培养;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是保持母体的性状,不会改变,所以克隆技术不会改良动植物性状,故A符合题意;
B.嫁接时,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故B不符合题意;
C.兰花的组织培养与月季的扦插,均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具有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和繁育速度快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无性生殖 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只有一个亲本,能保持亲本的遗传物质和性状
动物的克隆、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嫁接等繁殖方式都属于无性生殖。
14.(2019·滨州)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 B.制作酸奶不需要密封
C.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D.制作酸奶用的菌种是霉菌
【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A.制作酸奶过程中,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会杀死乳酸菌使接种失败,故A不符合题意;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故C符合题意;
D.制作酸奶用乳酸杆菌,乳酸菌进行分裂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乳酸菌: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 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时不需要氧气 。制酸奶和泡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
15.(2019·滨州)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 )
A.抗虫棉的培育
B.杂交水稻
C.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D.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鱼体内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例如抗虫棉、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鱼体内;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基因工程生长激素、基因工程干扰素等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工业化生产,均为解除人类的病苦,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不同水稻的基因不同,通过有性生殖过程进行自然的随机的基因重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形成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不属于基因工程。
故答案为:B
【分析】1、 抗虫棉的培育 、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 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鱼体内等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杂交水稻的培育运用的是杂交技术。
2、人工杂交技术与人工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区别是: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 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杂交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杂交的是两种生物的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16.(2019·青岛)科研人员提取了一级功勋犬“化煌马”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 A 犬的无核卵细胞中,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 然后将其移植到代孕 B 犬的子宫内,生下了克隆犬“昆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特性与“化煌马”几乎相同
B.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物质和 A 犬完全相同
C.该实例说明了细胞核能够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克隆犬“昆勋”的培育过程中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
【答案】B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克隆犬的细胞内的细胞核是从化煌马体细胞内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 “昆勋” 的特征会和化煌马几乎相同,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克隆犬“昆勋” 的细胞核是取自于化煌马,所以遗传物质和A犬不相同,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把化煌马体细胞内的细胞核注入到A犬的去核细胞中,这个组合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发育成新个体“昆勋”,可见细胞时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发生变异,可见克隆过程中没有涉及到DNA分子的转移,是细胞核的转移,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克隆的利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克隆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克隆”含义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在实验中取的谁的细胞核,克隆的后代特征就像谁。
17.(2019·德州)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酸奶和酿酒都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B.白酒酿造过程首先是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其他细菌
【答案】D
【知识点】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解:A.制作酸奶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酿酒主要依靠酵母菌的发酵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了解生物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据此答题。
1、冷藏食物不易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
2、乳酸菌能利用葡萄糖及其他相应的可发酵的糖产生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 乳酸发酵是严格的厌氧发酵,乳酸发酵可以用于奶酪、酸奶、食用泡菜及青贮饲料等行业生产中。
3、酒精发酵是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如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等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
18.(2019·德州)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方法,原理是( )
A.大肠杆菌都分泌胰岛素
B.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并大规模培养
C.将患糖尿病病人体内的大肠杆菌提取出来,大规模培养
D.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然后大规模培养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许多药品的生产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的,受材料来源限制产量有限,其价格往往十分昂贵,大肠杆菌生长迅速,容易控制,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内,让它们产生相应的药物,不但能解决产量问题,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原理是将控制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规模培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根据细菌的繁殖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再结合转基因技术进行分析作答。
19.(2019·潍坊)下列科学研究和探索发现工作中,不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的是( )
A.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
B.转基因抗虫棉的独立研制
C.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
D.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2007年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因此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A不符合题意;
B.美国是第一个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中国是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 转基因抗虫棉的独立研制,不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B符合题意;
C.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C不符合题意;
D.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我国科学家在1994年成功地获得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植株,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独立研制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
20.(2019·潍坊)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一定能变成酸奶
B.克隆技术的原理是遗传基因在不同生物间相互交流
C.袋装蔬菜保鲜时减少氧气浓度的首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无土栽培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
【答案】D
【知识点】无土栽培;发酵技术;克隆技术及其应用;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解:A.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不一定能变成酸奶,如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鲜奶煮沸后没有冷却就接种,乳酸菌在高温下失去了活性不能发酵,A不符合题意;
B.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原理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B不符合题意;
C.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就降低氧的浓度,目的是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不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C不符合题意;
D.无土栽培节约了土壤资源,节省了占地空间,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 酸奶是由牛奶(或原料奶)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是指在某种条件之下的牛奶,由于乳酸菌的作用,最后形成酸奶。
制作酸奶的步骤:(1)先将牛奶煮沸杀菌。(2)加入酸奶当做种菌。(3)放入摄氏42度~45度的保温瓶中2~3小时。(4)经过以上步骤后,原先的牛奶已生成乳酸而成为乳蛋白状态,凝结成滑溜、有如布丁状就完成了。酸奶置冰箱冷藏可保存两星期。
2、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21.(2019·菏泽)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嫁接与克隆羊“多莉”的生殖方式相同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C.制作酸奶时,应将加蔗糖后的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再倒入备用酸奶并封存
D.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存
【答案】D
【知识点】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解:A.嫁接与克隆羊多莉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故A不符合题意;
B.抗虫棉运用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分离纯化或人工合成的DNA在体外与载体DNA结合,成为重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筛选出能表达重组DNA的活细胞并进行纯化,它的种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自制酸奶过程中,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加入适量酸奶并密封,故C不符合题意;
D.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繁殖速度慢有利于防止食物的腐烂变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的腐败原因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冷藏法、冷冻法保存食品是利用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原理。
22.(2019·枣庄)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
B.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C.基因工程在体内进行基因的拼接组装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解析】【解答】解:A、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A不符合题意;
B、转基因生物是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B不符合题意;
C、基因工程在体外进行基因的拼接组装,C符合题意;
D、基因能够在不同忡类的生物之间进行交流,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 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二、综合题
23.(2020·枣庄)某种绵羊的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请根据如表分析回答:
杂交组合 亲代 后代
杂交组合一 白羊 白羊 白羊(5只) 黑羊(1只)
杂交组合二 黑羊 白羊 白羊(6只) 黑羊(2只)
(1)绵羊的遗传物质是 ,该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桥梁”是。
(2)根据杂交组合 ,可以判断出 (选填“白色”或“黑色”)是显性性状。
(3)杂交组合一中,亲代白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4)杂交组合二中,后代白羊与亲代白羊基因组成相同的概率是 (用百分数表示)。
(5)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所和复旦大学合作,培育出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转基因羊,基因能在人和羊之间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答出1点即可)。要在短期内推广饲养这种转基因羊,可采取的先进繁殖技术是
【答案】(1)DNA;生殖细胞
(2)一;白色
(3)Aa和Aa
(4)100%
(5)人和羊(不同种类生物)的DNA组成方式是相同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人和羊(不同种类生物)之间是相通的,人和羊(不同生 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克隆技术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生物体都具有遗传物质,这种物质传递给后代,就是遗传。绵羊的遗传物质是DNA,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就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2)(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这个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由表格中第一对羊的杂交情况可知,白羊的后代出现黑羊,黑色是隐性性状,白色是显性性状,亲本白羊的基因组成是Aa、Aa,该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4)由第二对羊的杂交情况可知,亲本黑羊的基因型为aa,后代有白羊,亲本黑羊的传给后代的基因一定的a。所以后代黑羊为aa。后代黑羊的aa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所以亲本白羊的基因为Aa。杂交组合二中,后代白羊与亲代白羊基因组成相同的概率是100%。(5)基因能在人和羊之间进行交流的原因是人和羊(不同种类生物)的DNA组成方式是相同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人和羊(不同种类生物)之间是相通的,人和羊(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要在短期内推广饲养这种 转基因羊,可采取的先进繁殖技术是克隆技术。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4.(2020·德州)西红柿是我市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栽培的技术和方法多种多样,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的有平原坊子乡的无土栽培技术、齐河县的温棚栽培技术等。但是,良好的西红柿品种是提高西红柿品质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选择西红柿种子,可提高西红柿的质量和产量,改善西红柿品质。为此,科研工作者培育出了许多西红柿新品种。下图为西红柿的生活史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萌发成[B]过程中,[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2)西红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 花;自然状态下,这朵花的花粉落在这朵花的雌蕊柱头上,完成传粉过程,这种传粉方式称为 传粉。
(3)图中[F]里有很多[A],原因是雌蕊子房中有很多枚[ ] 。番茄酱是同学们喜爱的食品,它主要是西红柿果肉做成的,西红柿果肉是[G]图中[ ] 发育成的。
(4)西红柿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5)生物科技工作者将拟南芥(一种抗旱抗寒的植物)的一个基因转入番茄内,培育出了高度抗旱的番茄品种。这种现代生物技术称为 技术。
【答案】(1)胚根
(2)两性;自花
(3)②;胚珠;③;子房壁
(4)12
(5)转基因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传粉及其类型;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A→B阶段是种子萌发的过程,其中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轴伸长,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2)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称之为两性花,一朵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称之为单性花,花粉传给同一朵花的雌蕊,这种传粉方式就称为自花传粉。(3)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西红柿中有很多种子,这是因为西红柿花的子房中有很多②胚珠,西红柿果肉是果皮,由③子房壁发育成的。(4)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西红柿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5)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生物科技工作者将拟南芥(一种抗旱抗寒的植物)的一个基因转入番茄内,培育出了高度抗旱的番茄品种。这种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分析】(1)传粉是成熟花粉从雄蕊花药中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传粉的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2)图中①花柱、②胚珠、③子房壁。
25.(2019·泰安)生产生活中乳酸菌有广泛的应用,下图是科研人员以优质大豆、红枣、构杞和糖盐水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生产保健泡菜的流程图,请分析回答:
(1)乳酸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没有 ,乳酸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
(2)将各种原料装瓶前,需要进行煮沸、预煮等操作的目的是 ,接种后密封的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 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够把原料中含有的 转化为乳酸。
(3)科研人员对乳酸菌发酵和自然发酵(自然状态下下存在其他杂菌)生产的泡菜进行了 7天对比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
由图甲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含量 自然发酵,由图乙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自然发酵,因此乳酸凿发酵生产的泡菜品通优于自然发酵生产的泡菜。
【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分裂
(2)灭菌;无氧;有机物
(3)高于;低于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1)乳酸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2)将各种原料装瓶前,需要进行煮沸、预煮等操作的目的是灭菌。接种后密封的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够把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转化为乳酸。(3)由图甲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含量高于自然发酵。由图乙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低于自然发酵,因此乳酸菌发酵生产的泡菜品质优于自然发酵生产的泡菜。
【分析】1、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属于异养。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乳酸菌是厌氧菌, 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
3、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26.(2019·东营)再也不用去婺源看油菜花啦!垦利区黄河人家旅游度假区的近千亩油菜花清明节前后竞相开放,成为“黄河入海,我要回家”生态旅游的优美景点。请分析回答:
(1)去年国庆节前后,在平整、疏松的土地上播种油菜,覆土深度仅为1~2厘米,播种不能过深的原因是 。
(2)半个月后,油菜植株已长到5厘米高,4~5片嫩绿的叶子婷婷伫立,煞是可爱。油菜植株的茎和叶是由种子的 发育的。
(3)开春以后,油菜生长迅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油菜终于开花啦!油菜花有艳丽的花冠,香甜的花蜜,借助 完成传粉。传粉和受精完成后,经过二十余天,子房逐渐发育成果实(图1)。
(4)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通过杂交可以增加产量。但杂交过程中人工去除雄蕊的操作非常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选育出雄性不育类型M(雌蕊正常,雄蕊退化无花粉),如图4。
①选用M作为母本,这样既能保证油菜通过 传粉,获得杂交后代,又避兔了人工去雄的繁琐。
②研究发现,M的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若用纯种(基因组成相同)父本与M杂交,那么,从M上收获的种子其胚的基因组成是 (用D,d表示)。
(5)进一步研究发现,M具有这样的特性:在3~10℃、日照小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在11~23℃、日照大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可见,M的育性这一性状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6)为了提高油菜的抗虫品质,科研工作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将BT毒蛋白基因转入到油菜细胞中,该基因在油菜体内成功表达并稳定遗传,使油菜获得了抗虫性。转基因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
【答案】(1)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2)胚芽
(3)昆虫
(4)异花;Dd
(5)遗传物质(基因)和环境
(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传粉及其类型;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去年国庆节前后,在平整、疏松的土地上播种油菜覆土深度仅为1~2厘米,种子萌发需要氧气分解贮存物质,播种不能过深的原因是种子萌发需要空气;(2)油菜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种子包括胚和种皮,其中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3)花粉从雄蕊中的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油菜属于虫媒花,它是依靠鲜艳的花冠和芬芳的气味来吸引昆虫前来采集花粉的。(4)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通过杂交可以增加产量。但杂交过程中人工去除雄蕊的操作非常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选育出雄性不育类型M(雌蕊正常,雄蕊退化无花粉),如图4。
①选用M作为母本,无雄蕊,油菜可以通过异花传粉,获得杂交后代,避兔了人工去雄的繁琐。
②研究发现,M的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因此,用纯种父本(DD)与M(dd)杂交,种子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本D,另一半来自M的d,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Dd,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的,因此从M上收获的种子基因组成是Dd;(5)进一步研究发现,M具有这样的特性:在3~10℃、日照小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在11~23℃、日照大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可见,M的育性这一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6)科研工作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将BT毒蛋白基因转人到油菜细胞中,该基因在油菜体内成功表达并稳定遗传,使油菜获得了抗虫性。转基因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基因控制性状。
【分析】1、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种子的萌发过程:首先是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子叶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并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然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 在自然条件下,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形式。传粉媒介主要有昆虫(包括蜜蜂、甲虫、蝇类和蛾等)和风。此外蜂鸟蝙蝠和蜗牛等也能传粉,还有些植物通过水进行传粉。
4、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5、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为主,外界环境为辅。
27.(2019·潍坊)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学校生物种植园内的花生为对象,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下是他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种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能够为花生的生长提供 。合理密植能够提高花生产量的主要原因是 。
(2)花生植株是由图甲中的 发育而来(填序号);由图乙可以看出花生具有独特的 现象。
(3)花生的根瘤内有根瘤菌。与花生细胞相比,根瘤菌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 ;根瘤菌的固氮功能由固氮基因控制,要使寄生在玉米根内的某种放线菌也具有固氮功能,简要的操作过程是 。
(4)测量发现,花生种子开始萌发到出土前,幼苗干重逐渐减少;幼叶长出后,植株干重会迅速增加。其原因是 。
【答案】(1)无机盐;充分利用太阳能(或提高光能利用率)
(2)1、2、3、4;双受精
(3)无成形的细胞核;将固氮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与放线菌的基因拼接组合,然后转入放线菌细胞内,让固氮性状得以表达
(4)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增强,子叶内的有机物被分解;幼叶长出后,因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增多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受精过程;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 种无机盐,而无机盐主要来自所施的肥料,种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能够为花生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合理密植避免了植物相互遮挡阳光,也防止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能够提高花生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太阳能。(2)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发育成植株,因此花生植株是由图甲中的1胚根、2胚轴、3胚芽、4子叶发育而来;图乙中子房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和极核,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到达珠孔进入胚珠之后,将分别与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结合,这个过程叫做双受精,因此由图乙可以看出花生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3)花生的根瘤内有根瘤菌,根瘤菌属于细菌,与花生细胞相比,根瘤菌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根瘤菌的固氮功能由固氮基因控制,要使寄生在玉米根内的某种放线菌也具有固氮功能,可以采用转基因技术,简要的操作过程是将固氮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与放线菌的基因拼接组合,然后转入放线菌的细胞内,让固氮性状得以表达。(4)测量发现,花生种子开始萌发到出土前,幼苗干重逐渐减少;幼叶长出后,植株干重会迅速增加。其原因是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增强,子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幼叶长出后,因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增多。
【分析】识图:甲图示种子的结构,其中,1-胚根,2-胚轴,3-胚芽,4-子叶,5-种皮。乙图示双受精过程。
1、花生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等。胚有子叶(2片)、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胚可以发育成植物体,是新植物的幼体。
2、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两个精子中的一个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两个精子分别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叫双受精。双受精是许多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图示如下: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4、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28.(2019·莱芜)以色列科研人员4月13日宣布,他们从病人体内提取出脂肪组
织,从中分离出脂肪细胞,借助基因改造技术将其转变成干细胞,利用这些干细胞获得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的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与其他生物材料加工成的水凝胶混合制成“生物墨水”,借助3D打印机打印出全球首颗拥有心肌、血管和心腔的“完整”心脏,这颗心脏虽然拥有正常心脏的结构却无法执行心脏功能,请回答:
(1)研究人员采用的基因改造技术属于 技术;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细胞的过程属于 。
(2)“生物墨水”中的细胞成分是心脏打印成功的关键材料,理由是 ,3D心脏的心腔中,与动脉血管相连的是 。
(3)人体心脏的结构层次包括 (用文字与箭头表示),它具有 功能,该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正常心脏的右心房收缩时,其左心房的收缩舒张状况是 ,此时心腔内的血流方向是 。
(4)这颗3D心脏结构完整却不能执行正常心脏功能,这是因为心脏是 的统一体,研究人员还需要研究如何对人造心脏进行“信息输入”,以“教会”它像真正的心脏一样“工作”。
【答案】(1)转基因;细胞分化
(2)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的细胞是构成心脏的基本结构单位;左心室、右心室
(3)细胞→组织→器官;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收缩;由心房流向心室
(4)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提取出脂肪组织,从中分离出脂肪细胞,借助基因改造技术将其转变成干细胞,研究人员采用的基因改造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2)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的细胞是构成心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所以“生物墨水”中的细胞成分是心脏打印成功的关键材料, 3D心脏的心腔中,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3)心脏属于器官,人体心脏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泵,该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左、右心房状态相同,当左、右心房同时收缩时,由于房室瓣的作用,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4)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颗3D心脏结构完整却不能执行正常心脏功能,这是因为心脏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研究人员还需要研究如何对人造心脏进行“信息输入”,以“教会”它像真正的心脏一样“工作”。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2、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壁内是心腔,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它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由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4、生物体结构的独特性。生物体的结构不同与非生物体结构,在本质上有区别。生物体结构具有自我组织和调节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生物体通过与环境的信息能量的转换中实现自我调节。
三、实验探究题
29.(2020·东营)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菌引起的。目前,我国约有7亿左右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菌。幽门螺旋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请分析回答:
(1)幽门螺旋菌主要“定居”在人胃粘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由此推测,幽门螺旋菌的营养方式为 。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旋菌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2)医学上常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受测者向专用的集气袋中吹气时(图),胸廓容积 。
(3)幽门螺旋菌可以通过口一口、粪一口等方式传播,引起消化道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幽门螺旋菌称为 。
(4)预防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有效减少幽门螺旋菌传染,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 。
(5)为研究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下表进行处理。几个月后检测三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的量(炎症反应的一个检测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处理 1组 2组 3组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 幽门螺旋菌 - + +
① (填组号)组结果对比,说明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②2组和3组结果对比,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 作用。
③就上述实验,有研究者质疑,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粘膜炎症因子产生呢?请设计一组实验对上述实验加以完善。
(6)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课题组培育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其分泌的乳汁中含人乳铁蛋白,可以抑制胃肠道细菌感染。请写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培育的大致思路 。
【答案】(1)异养;幽门螺旋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有细胞壁,胃粘膜上皮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无细胞壁
(2)缩小
(3)病原体
(4)切断传播途径
(5)1组和2组;抑制;对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只灌胃乳酸菌,三周后不灌胃幽门螺旋菌,几个月后检测该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
(6)把人乳铁蛋白基因转入到奶牛基因组中,培育出含人乳铁蛋白基因的奶牛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胃粘膜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因此,幽门螺旋菌主要“定居”在人胃粘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由此推测,幽门螺旋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旋菌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幽门螺旋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有细胞壁,胃粘膜上皮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无细胞壁。
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医学上常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受测者向专用的集气袋中吹气时(图),胸廓容积缩小。(3)传染病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幽门螺旋菌称为病原体。(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聚餐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有效减少幽门螺旋菌传染,这种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5)①对比表格中1组和2组数据结果和柱状图胃粘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可以看出,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②对比表格中2组和3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第3组小鼠的幽门螺旋菌显著高于第2组,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
③若要研究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粘膜炎症因子产生,就应该以乳酸菌为变量。因此,就上述实验,有研究者质疑,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粘膜炎症因子产生呢?请设计一组实验对上述实验加以完善,完善的实验如下:对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只灌胃乳酸菌,三周后不灌胃幽门螺旋菌,几个月后检测该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6)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课题组培育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其分泌的乳汁中含人乳铁蛋白,可以抑制胃肠道细菌感染。请写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培育的大致思路:把人乳铁蛋白基因转入到奶牛基因组中,培育出含人乳铁蛋白基因的奶牛。
【分析】1.细菌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异养和自养。2.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3.传染病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
30.(2020·烟台)鼠年话鼠。鼠是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最繁盛的哺乳动物。它既是主要的实验动物,也是环境中肆无忌惮的破坏者,因而倍受人类关注。
(1)鼠主要以植物为食,而猫是鼠的天敌。比较二者的牙齿,判断 (填A或B)是鼠的头骨,依据是 。
(2)鼠的繁盛与强大的繁殖能力有关。下面是生物小组同学收集的几种哺乳动物的妊娠期(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的时间)资料:
动物种类 人 大象 犀牛 狗 兔 鼠
妊娠期 约40周 约88周 约60周 约9周 约4周 3周
推测哺乳动物妊娠期的长短应该与 有关。
(3)动物的学习能力都一样吗?生物小组探究了蚯蚓和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蚯蚓走“T”型迷宫大约需200次尝试才能获取食物。小白鼠走复杂的迷宫,大约需10次尝试即可获取食物。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从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是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实验过程如下:
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 ,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答案】(1)A;鼠没有犬齿
(2)体型大小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遗传和环境
(4)基因控制性状;转基因技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猫是肉食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如图中B,其主要特点是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这样的牙齿结构不仅提高了猫的摄食能力,也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这是与肉食性生活相适应的。图A是鼠的头骨,依据是鼠没有犬齿。(2)哺乳动物的妊娠期越长,出生时的体积越大。推测哺乳动物妊娠期的长短应该与体型大小有关。(3)通过探究蚯蚓和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得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从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一个基因对应一个性状。转基因超级鼠,是在普通鼠的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注射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再使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结合,这样才能使其中携带着转入的基因。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两到三倍,体积大一倍。转基因超级鼠与普通鼠对照,表明基因控制性状。应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四、资料分析题
31.(2019·青岛)在缤彩纷呈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食品制作方面却作用非凡。 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葡萄的果皮上含有多种微生物。下面是他们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 ; 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在通气阶段,该微生物主要通过 的方式大量繁殖。
(2)
酒精发酵时要将温度控制在 18~25℃,原因是
(3)在醋酸发酵阶段,可向葡萄酒中加入醋酸菌,
这一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与制酒用到的微生物相比,醋酸菌的结构特点是
(4)醋酸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在醋酸发酵阶段如果能产生一定量的乳酸, 会使葡萄醋的口味更佳。 现有下图所示的两种发酵方法。
方法一:每天都对发酵罐中的原料进行翻动, 使其充分接触氧气, 发酵 30 天;
方法二:将发酵罐中的原料分为 A、 B 两层,每天只翻动 A 层,发酵 15 天;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 A、 B 层颠倒, 每天只翻动 B 层,再发酵 15 天。
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葡萄醋,他们应选择的发酵方法是 ,理由是
(5)为了延长葡萄醋的保质期,可以选择冷藏保存的方法。从防腐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
【答案】(1)酵母菌;出芽
(2)18-25℃是酵母菌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
(3)接种;无成形细胞核
(4)二;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需无氧条件
(5)低温能够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1)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即进行发酵,会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酵母菌属于真菌,在通气阶段,氧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增殖方式为出芽。
(2)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将温度控制在18—25 ℃ 是为了提供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酵母菌的繁殖能力最强。
(3) 在醋酸发酵时,需要醋酸菌的参与,在葡萄酒中加入醋酸菌就是将醋酸菌接种到葡萄酒中。制酒用的微生物酵母菌属于真菌,而醋酸菌属于细菌。真菌与细菌的区别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第二个空填写无成形的细胞核。
(4) 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葡萄醋,他们应选择的发酵方法是乳酸发酵,乳酸菌在无氧呃条件下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即乳酸菌发酵。
(5)细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从防腐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引起葡萄醋变质的微生物无法生长和繁殖,因此可以延长保质期。
故答案为:(1)酵母菌、出芽;(2) 18-25℃是酵母菌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 ;(3)接种、无成形的细胞核;(4)二、 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需无氧条件 、 低温能够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
【分析】此题考查发酵技术,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需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都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完成,酵母菌比较特殊,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也可以正常生长,在有氧时,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此时温度也适宜时,酵母菌会通过出芽的方式增殖后代;明确: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适于真菌,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当的降低温度可以抑制它们的繁殖,达到防腐的目的。
五、材料分析题
32.(2021·临沂)某生物社团的同学在学习有关发酵的知识时,查阅到以下资料:
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根据资料,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尝试用葡萄汁来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请分析回答。
(1)在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葡萄酒制作过程中,排气口的作用是 。排气后通过一个玻璃弯管与瓶身连接而不用直接玻璃管的原因是 。
(2)经过10天,生物社团的同学通过出料口进行监测,发现酒精发酵过程正常,之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作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 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答案】(1)酒精和二氧化碳;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杂菌进入
(2)通入空气(或氧气)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生命活动,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并能大量增殖,在缺氧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题干中提到的“发酵瓶中留有1/3的空间是为酵母菌创造有氧条件,利于它们的增殖,葡萄酒制作过程中,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气后通过一个玻璃弯管与瓶身连接而不用直接玻璃管的原因是弯弯的管能防止杂菌的进入。
(2)醋酸菌只能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属于好养性细菌,所以,在制作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通入空气(氧气)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故答案为:(1)酒精和二氧化碳、(2) 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 、防止杂菌进入;(3)通入空气(或氧气)。
【分析】此题考查酵母菌的发酵、醋酸菌发酵,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增殖,缺氧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醋酸菌属于好养性细菌,醋酸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1 / 1山东省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汇编11 生物技术
一、单选题
1.(2021·德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将抗真菌病的基因导入到杂交稻中,获得了抗稻瘟病的新品。这项技术是( )技术。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技术 D.嫁接技术
2.(2021·济南)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冷藏可以用来保存新鲜的蔬菜水果
B.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C.有氧条件下,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或泡菜
D.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或面包变得松软
3.(2021·青岛)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不依靠微生物发酵的是( )
A.豆腐 B.酱油 C.酸奶 D.苹果醋
4.(2020·淄博)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巴氏消毒法生产的袋装牛奶,保存的时间较长﹣﹣低温灭菌法
B.模拟蝴蝶调节体温的方式设计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仿生技术
C.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妇产科,诞生了我国内地第一位试管婴儿﹣﹣克隆技术
D.科研人员培育的含人体某种基因的奶羊,产出了能治疗血友病的乳汁﹣﹣转基因技术
5.(2020·济宁)糖尿病被称为“温柔而甜蜜的杀手”,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对人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下列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方法,合理的是( )
A.从自然界筛选出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
B.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大规模培养
C.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大肠杆菌提取出来,进行大规模培养
D.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大规模培养
6.(2020·潍坊)生物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充足时,乳酸菌能进行乳酸发酵
B.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
C.克隆能打破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定向改造生物
D.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培育优良的家畜品种
7.(2020·滨州)科学家将鱼的抗冻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的是克隆技术②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③说明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④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2020·烟台)克隆羊多莉培育实验中不会出现的过程是( )
A.细胞融合 B.精卵结合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
9.(2020·菏泽)关于生物技术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冷藏保存食品——低温可杀死微生物
B.酸奶的制作——利用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馒头的制作——酵母菌的发酵
D.杂交水稻——转基因技术
10.(2019·日照)在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3种化学物质,其相对含量变化趋势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
A.氧气、酒精、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C.氧气、二氧化碳、酒精 D.二氧化碳、氧气、酒精
11.(2019·济宁)下列说法,你不认同的是( )
A.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验证“生命化学进化”可能性的又一例证
B.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4月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二代宝宝”出生了,“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
C.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由于转基因生物也确实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因此人类应全面禁止生产转基因产品
D.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意味着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法律、伦理和道德上有一定问题
12.(2019·威海)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再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体外受精技术
13.(2019·滨州)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克隆技术可用于快速改良动植物品种
B.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C.兰花的组织培养与月季的扦插都能保持单一亲本的遗传特性
D.“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14.(2019·滨州)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 B.制作酸奶不需要密封
C.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D.制作酸奶用的菌种是霉菌
15.(2019·滨州)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 )
A.抗虫棉的培育
B.杂交水稻
C.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D.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鱼体内
16.(2019·青岛)科研人员提取了一级功勋犬“化煌马”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 A 犬的无核卵细胞中,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 然后将其移植到代孕 B 犬的子宫内,生下了克隆犬“昆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特性与“化煌马”几乎相同
B.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物质和 A 犬完全相同
C.该实例说明了细胞核能够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克隆犬“昆勋”的培育过程中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
17.(2019·德州)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酸奶和酿酒都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B.白酒酿造过程首先是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其他细菌
18.(2019·德州)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方法,原理是( )
A.大肠杆菌都分泌胰岛素
B.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并大规模培养
C.将患糖尿病病人体内的大肠杆菌提取出来,大规模培养
D.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然后大规模培养
19.(2019·潍坊)下列科学研究和探索发现工作中,不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的是( )
A.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
B.转基因抗虫棉的独立研制
C.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
D.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20.(2019·潍坊)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一定能变成酸奶
B.克隆技术的原理是遗传基因在不同生物间相互交流
C.袋装蔬菜保鲜时减少氧气浓度的首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无土栽培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
21.(2019·菏泽)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嫁接与克隆羊“多莉”的生殖方式相同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C.制作酸奶时,应将加蔗糖后的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再倒入备用酸奶并封存
D.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存
22.(2019·枣庄)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
B.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C.基因工程在体内进行基因的拼接组装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二、综合题
23.(2020·枣庄)某种绵羊的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请根据如表分析回答:
杂交组合 亲代 后代
杂交组合一 白羊 白羊 白羊(5只) 黑羊(1只)
杂交组合二 黑羊 白羊 白羊(6只) 黑羊(2只)
(1)绵羊的遗传物质是 ,该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桥梁”是。
(2)根据杂交组合 ,可以判断出 (选填“白色”或“黑色”)是显性性状。
(3)杂交组合一中,亲代白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4)杂交组合二中,后代白羊与亲代白羊基因组成相同的概率是 (用百分数表示)。
(5)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所和复旦大学合作,培育出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转基因羊,基因能在人和羊之间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答出1点即可)。要在短期内推广饲养这种转基因羊,可采取的先进繁殖技术是
24.(2020·德州)西红柿是我市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栽培的技术和方法多种多样,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的有平原坊子乡的无土栽培技术、齐河县的温棚栽培技术等。但是,良好的西红柿品种是提高西红柿品质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选择西红柿种子,可提高西红柿的质量和产量,改善西红柿品质。为此,科研工作者培育出了许多西红柿新品种。下图为西红柿的生活史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萌发成[B]过程中,[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2)西红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 花;自然状态下,这朵花的花粉落在这朵花的雌蕊柱头上,完成传粉过程,这种传粉方式称为 传粉。
(3)图中[F]里有很多[A],原因是雌蕊子房中有很多枚[ ] 。番茄酱是同学们喜爱的食品,它主要是西红柿果肉做成的,西红柿果肉是[G]图中[ ] 发育成的。
(4)西红柿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5)生物科技工作者将拟南芥(一种抗旱抗寒的植物)的一个基因转入番茄内,培育出了高度抗旱的番茄品种。这种现代生物技术称为 技术。
25.(2019·泰安)生产生活中乳酸菌有广泛的应用,下图是科研人员以优质大豆、红枣、构杞和糖盐水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生产保健泡菜的流程图,请分析回答:
(1)乳酸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没有 ,乳酸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
(2)将各种原料装瓶前,需要进行煮沸、预煮等操作的目的是 ,接种后密封的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 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够把原料中含有的 转化为乳酸。
(3)科研人员对乳酸菌发酵和自然发酵(自然状态下下存在其他杂菌)生产的泡菜进行了 7天对比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
由图甲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含量 自然发酵,由图乙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自然发酵,因此乳酸凿发酵生产的泡菜品通优于自然发酵生产的泡菜。
26.(2019·东营)再也不用去婺源看油菜花啦!垦利区黄河人家旅游度假区的近千亩油菜花清明节前后竞相开放,成为“黄河入海,我要回家”生态旅游的优美景点。请分析回答:
(1)去年国庆节前后,在平整、疏松的土地上播种油菜,覆土深度仅为1~2厘米,播种不能过深的原因是 。
(2)半个月后,油菜植株已长到5厘米高,4~5片嫩绿的叶子婷婷伫立,煞是可爱。油菜植株的茎和叶是由种子的 发育的。
(3)开春以后,油菜生长迅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油菜终于开花啦!油菜花有艳丽的花冠,香甜的花蜜,借助 完成传粉。传粉和受精完成后,经过二十余天,子房逐渐发育成果实(图1)。
(4)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通过杂交可以增加产量。但杂交过程中人工去除雄蕊的操作非常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选育出雄性不育类型M(雌蕊正常,雄蕊退化无花粉),如图4。
①选用M作为母本,这样既能保证油菜通过 传粉,获得杂交后代,又避兔了人工去雄的繁琐。
②研究发现,M的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若用纯种(基因组成相同)父本与M杂交,那么,从M上收获的种子其胚的基因组成是 (用D,d表示)。
(5)进一步研究发现,M具有这样的特性:在3~10℃、日照小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在11~23℃、日照大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可见,M的育性这一性状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6)为了提高油菜的抗虫品质,科研工作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将BT毒蛋白基因转入到油菜细胞中,该基因在油菜体内成功表达并稳定遗传,使油菜获得了抗虫性。转基因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
27.(2019·潍坊)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学校生物种植园内的花生为对象,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下是他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种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能够为花生的生长提供 。合理密植能够提高花生产量的主要原因是 。
(2)花生植株是由图甲中的 发育而来(填序号);由图乙可以看出花生具有独特的 现象。
(3)花生的根瘤内有根瘤菌。与花生细胞相比,根瘤菌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 ;根瘤菌的固氮功能由固氮基因控制,要使寄生在玉米根内的某种放线菌也具有固氮功能,简要的操作过程是 。
(4)测量发现,花生种子开始萌发到出土前,幼苗干重逐渐减少;幼叶长出后,植株干重会迅速增加。其原因是 。
28.(2019·莱芜)以色列科研人员4月13日宣布,他们从病人体内提取出脂肪组
织,从中分离出脂肪细胞,借助基因改造技术将其转变成干细胞,利用这些干细胞获得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的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与其他生物材料加工成的水凝胶混合制成“生物墨水”,借助3D打印机打印出全球首颗拥有心肌、血管和心腔的“完整”心脏,这颗心脏虽然拥有正常心脏的结构却无法执行心脏功能,请回答:
(1)研究人员采用的基因改造技术属于 技术;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细胞的过程属于 。
(2)“生物墨水”中的细胞成分是心脏打印成功的关键材料,理由是 ,3D心脏的心腔中,与动脉血管相连的是 。
(3)人体心脏的结构层次包括 (用文字与箭头表示),它具有 功能,该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正常心脏的右心房收缩时,其左心房的收缩舒张状况是 ,此时心腔内的血流方向是 。
(4)这颗3D心脏结构完整却不能执行正常心脏功能,这是因为心脏是 的统一体,研究人员还需要研究如何对人造心脏进行“信息输入”,以“教会”它像真正的心脏一样“工作”。
三、实验探究题
29.(2020·东营)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菌引起的。目前,我国约有7亿左右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菌。幽门螺旋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请分析回答:
(1)幽门螺旋菌主要“定居”在人胃粘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由此推测,幽门螺旋菌的营养方式为 。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旋菌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2)医学上常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受测者向专用的集气袋中吹气时(图),胸廓容积 。
(3)幽门螺旋菌可以通过口一口、粪一口等方式传播,引起消化道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幽门螺旋菌称为 。
(4)预防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有效减少幽门螺旋菌传染,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 。
(5)为研究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下表进行处理。几个月后检测三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的量(炎症反应的一个检测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处理 1组 2组 3组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 幽门螺旋菌 - + +
① (填组号)组结果对比,说明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②2组和3组结果对比,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 作用。
③就上述实验,有研究者质疑,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粘膜炎症因子产生呢?请设计一组实验对上述实验加以完善。
(6)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课题组培育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其分泌的乳汁中含人乳铁蛋白,可以抑制胃肠道细菌感染。请写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培育的大致思路 。
30.(2020·烟台)鼠年话鼠。鼠是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最繁盛的哺乳动物。它既是主要的实验动物,也是环境中肆无忌惮的破坏者,因而倍受人类关注。
(1)鼠主要以植物为食,而猫是鼠的天敌。比较二者的牙齿,判断 (填A或B)是鼠的头骨,依据是 。
(2)鼠的繁盛与强大的繁殖能力有关。下面是生物小组同学收集的几种哺乳动物的妊娠期(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的时间)资料:
动物种类 人 大象 犀牛 狗 兔 鼠
妊娠期 约40周 约88周 约60周 约9周 约4周 3周
推测哺乳动物妊娠期的长短应该与 有关。
(3)动物的学习能力都一样吗?生物小组探究了蚯蚓和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蚯蚓走“T”型迷宫大约需200次尝试才能获取食物。小白鼠走复杂的迷宫,大约需10次尝试即可获取食物。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从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是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实验过程如下:
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 ,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四、资料分析题
31.(2019·青岛)在缤彩纷呈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食品制作方面却作用非凡。 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葡萄的果皮上含有多种微生物。下面是他们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 ; 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在通气阶段,该微生物主要通过 的方式大量繁殖。
(2)
酒精发酵时要将温度控制在 18~25℃,原因是
(3)在醋酸发酵阶段,可向葡萄酒中加入醋酸菌,
这一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与制酒用到的微生物相比,醋酸菌的结构特点是
(4)醋酸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在醋酸发酵阶段如果能产生一定量的乳酸, 会使葡萄醋的口味更佳。 现有下图所示的两种发酵方法。
方法一:每天都对发酵罐中的原料进行翻动, 使其充分接触氧气, 发酵 30 天;
方法二:将发酵罐中的原料分为 A、 B 两层,每天只翻动 A 层,发酵 15 天;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 A、 B 层颠倒, 每天只翻动 B 层,再发酵 15 天。
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葡萄醋,他们应选择的发酵方法是 ,理由是
(5)为了延长葡萄醋的保质期,可以选择冷藏保存的方法。从防腐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
五、材料分析题
32.(2021·临沂)某生物社团的同学在学习有关发酵的知识时,查阅到以下资料:
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根据资料,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尝试用葡萄汁来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请分析回答。
(1)在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葡萄酒制作过程中,排气口的作用是 。排气后通过一个玻璃弯管与瓶身连接而不用直接玻璃管的原因是 。
(2)经过10天,生物社团的同学通过出料口进行监测,发现酒精发酵过程正常,之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作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 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嫁接技术、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都不能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而杂交技术是利用原有的基因进行杂交,不能获得新的性状。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故抗稻瘟病的新品水稻的获得,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即把抗真菌病的基因注入水稻体内,可以获得抗稻瘟病的新品水稻,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2.【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低温冷藏能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用来保存新鲜的蔬菜水果,A说法正确。
B、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B说法正确。
C、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所以,常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或泡菜,C说法错误。
D、酵母菌在有氧色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馒头或面包变得松软,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做馒头和面包要用到酵母菌;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故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或阻止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如高温、密封等;根据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
3.【答案】A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故豆腐的制作不需要微生物发酵,A符合题意。
B.酱油主要由黄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曲、发酵等程序酿造而成,使用了发酵技术,B不符合题意。
C.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C不符合题意。
D.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4.【答案】C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于较低的温度即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A正确;B、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正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这种技术属于仿生,B正确;C、试管婴儿的诞生利用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属于有性生殖,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D、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所与复旦大学合作,把含有人凝血因子的基羊注入到羊的受精卵中,培育成的转基因羊在凝血因子基因控制下,乳汁中会产生能够治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母羊被称乳房生物反应器,属于转基因技术,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5.【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不存在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A不符合题意。
B.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后,大肠杆菌依然不会产生胰岛素,B不符合题意。
C.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大肠杆菌不会产生胰岛素,C不符合题意。
D.许多药品的生产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的,受材料来源限制产量有限,其价格往往十分昂贵,大肠杆菌生长迅速,容易控制,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内,让它们产生相应的药物,不但能解决产量问题,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原理是将控制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规模培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6.【答案】B
【知识点】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因此,制作泡菜时,需要提供无氧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B符合题意。
C.转基因工程可以改良动植物的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根据人的需求定向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克隆不能,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的优点:人们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使生物体具备了原来不具备的优良性状。但转基因技术不可以快速培育优良的家畜品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克隆技术: 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7.【答案】B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克隆技术:人工遗传操作动物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克隆后代与亲代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成。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技术不是克隆技术。
②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入基因的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编译,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因此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③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但是通过此实例不能说明这一点。
④由于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到番茄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由此说明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正确的说法有②④。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8.【答案】B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精卵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克隆羊多莉培育实验中通过细胞融合、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过程不断发育成个体。
故答案为:B。
【分析】克隆技术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9.【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环境温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A错误。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B错误。
C.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C正确。
D.杂交育种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原理:基因重组。方法:将多个品种性状经过选择培育的方法,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
10.【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会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R是氧气;在开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繁殖的足够的数量之后,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比酒精多,因此物质P是氧气,Q是二氧化碳,R是酒精。
故答案为:C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克隆技术与伦理
【解析】【解答】解:A.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把无机物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因此是验证“生命化学进化”可能性的又一例证,A不符合题意;
B.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4月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二代宝宝”出生了,“试管婴儿”的产生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
C.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转基因生物也确实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转基因产品对人类有害的,我们应该禁止,但转基因产品对人类有益的我们还是要加以利用的,C符合题意;
D.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意味着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法律、伦理和道德上有一定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科学家推测化学进化过程 ①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在原始大气中)②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③复杂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在原始海洋中)④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细胞(在原始海洋中)。
2、试管婴儿是利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繁殖个体,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
3、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对待转基因不能“谈转色变”,要区分科研、产业化、行业管理等不同情形,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这样才能使这项生物新技术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
12.【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之所以选择把细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原因有两个: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其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故答案为:B
【分析】1、克隆技术: 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2、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3、组织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因是无菌操作,可以培养无病毒植株。
4、 体外受精技术 :经过特殊处理的精子在体外使卵母细胞受精的技术,包括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受精卵的体外培养两项配套技术。
13.【答案】A
【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组织培养;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是保持母体的性状,不会改变,所以克隆技术不会改良动植物性状,故A符合题意;
B.嫁接时,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故B不符合题意;
C.兰花的组织培养与月季的扦插,均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具有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和繁育速度快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无性生殖 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只有一个亲本,能保持亲本的遗传物质和性状
动物的克隆、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嫁接等繁殖方式都属于无性生殖。
14.【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A.制作酸奶过程中,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会杀死乳酸菌使接种失败,故A不符合题意;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故C符合题意;
D.制作酸奶用乳酸杆菌,乳酸菌进行分裂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乳酸菌: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 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时不需要氧气 。制酸奶和泡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
15.【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例如抗虫棉、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鱼体内;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基因工程生长激素、基因工程干扰素等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工业化生产,均为解除人类的病苦,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不同水稻的基因不同,通过有性生殖过程进行自然的随机的基因重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形成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不属于基因工程。
故答案为:B
【分析】1、 抗虫棉的培育 、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 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鱼体内等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杂交水稻的培育运用的是杂交技术。
2、人工杂交技术与人工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区别是: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 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杂交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杂交的是两种生物的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16.【答案】B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克隆犬的细胞内的细胞核是从化煌马体细胞内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 “昆勋” 的特征会和化煌马几乎相同,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克隆犬“昆勋” 的细胞核是取自于化煌马,所以遗传物质和A犬不相同,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把化煌马体细胞内的细胞核注入到A犬的去核细胞中,这个组合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发育成新个体“昆勋”,可见细胞时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发生变异,可见克隆过程中没有涉及到DNA分子的转移,是细胞核的转移,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克隆的利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克隆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克隆”含义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在实验中取的谁的细胞核,克隆的后代特征就像谁。
17.【答案】D
【知识点】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解:A.制作酸奶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酿酒主要依靠酵母菌的发酵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了解生物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据此答题。
1、冷藏食物不易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
2、乳酸菌能利用葡萄糖及其他相应的可发酵的糖产生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 乳酸发酵是严格的厌氧发酵,乳酸发酵可以用于奶酪、酸奶、食用泡菜及青贮饲料等行业生产中。
3、酒精发酵是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如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等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
18.【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许多药品的生产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的,受材料来源限制产量有限,其价格往往十分昂贵,大肠杆菌生长迅速,容易控制,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内,让它们产生相应的药物,不但能解决产量问题,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原理是将控制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规模培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根据细菌的繁殖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再结合转基因技术进行分析作答。
19.【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2007年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因此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A不符合题意;
B.美国是第一个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中国是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 转基因抗虫棉的独立研制,不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B符合题意;
C.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C不符合题意;
D.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我国科学家在1994年成功地获得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植株,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独立研制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
20.【答案】D
【知识点】无土栽培;发酵技术;克隆技术及其应用;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解:A.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不一定能变成酸奶,如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鲜奶煮沸后没有冷却就接种,乳酸菌在高温下失去了活性不能发酵,A不符合题意;
B.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原理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B不符合题意;
C.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就降低氧的浓度,目的是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不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C不符合题意;
D.无土栽培节约了土壤资源,节省了占地空间,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 酸奶是由牛奶(或原料奶)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是指在某种条件之下的牛奶,由于乳酸菌的作用,最后形成酸奶。
制作酸奶的步骤:(1)先将牛奶煮沸杀菌。(2)加入酸奶当做种菌。(3)放入摄氏42度~45度的保温瓶中2~3小时。(4)经过以上步骤后,原先的牛奶已生成乳酸而成为乳蛋白状态,凝结成滑溜、有如布丁状就完成了。酸奶置冰箱冷藏可保存两星期。
2、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21.【答案】D
【知识点】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解:A.嫁接与克隆羊多莉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故A不符合题意;
B.抗虫棉运用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分离纯化或人工合成的DNA在体外与载体DNA结合,成为重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筛选出能表达重组DNA的活细胞并进行纯化,它的种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自制酸奶过程中,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加入适量酸奶并密封,故C不符合题意;
D.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繁殖速度慢有利于防止食物的腐烂变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的腐败原因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冷藏法、冷冻法保存食品是利用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原理。
22.【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解析】【解答】解:A、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A不符合题意;
B、转基因生物是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B不符合题意;
C、基因工程在体外进行基因的拼接组装,C符合题意;
D、基因能够在不同忡类的生物之间进行交流,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 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23.【答案】(1)DNA;生殖细胞
(2)一;白色
(3)Aa和Aa
(4)100%
(5)人和羊(不同种类生物)的DNA组成方式是相同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人和羊(不同种类生物)之间是相通的,人和羊(不同生 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克隆技术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生物体都具有遗传物质,这种物质传递给后代,就是遗传。绵羊的遗传物质是DNA,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就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2)(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这个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由表格中第一对羊的杂交情况可知,白羊的后代出现黑羊,黑色是隐性性状,白色是显性性状,亲本白羊的基因组成是Aa、Aa,该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4)由第二对羊的杂交情况可知,亲本黑羊的基因型为aa,后代有白羊,亲本黑羊的传给后代的基因一定的a。所以后代黑羊为aa。后代黑羊的aa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所以亲本白羊的基因为Aa。杂交组合二中,后代白羊与亲代白羊基因组成相同的概率是100%。(5)基因能在人和羊之间进行交流的原因是人和羊(不同种类生物)的DNA组成方式是相同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人和羊(不同种类生物)之间是相通的,人和羊(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要在短期内推广饲养这种 转基因羊,可采取的先进繁殖技术是克隆技术。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4.【答案】(1)胚根
(2)两性;自花
(3)②;胚珠;③;子房壁
(4)12
(5)转基因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传粉及其类型;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A→B阶段是种子萌发的过程,其中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轴伸长,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2)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称之为两性花,一朵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称之为单性花,花粉传给同一朵花的雌蕊,这种传粉方式就称为自花传粉。(3)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西红柿中有很多种子,这是因为西红柿花的子房中有很多②胚珠,西红柿果肉是果皮,由③子房壁发育成的。(4)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西红柿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5)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生物科技工作者将拟南芥(一种抗旱抗寒的植物)的一个基因转入番茄内,培育出了高度抗旱的番茄品种。这种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分析】(1)传粉是成熟花粉从雄蕊花药中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传粉的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2)图中①花柱、②胚珠、③子房壁。
25.【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分裂
(2)灭菌;无氧;有机物
(3)高于;低于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1)乳酸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2)将各种原料装瓶前,需要进行煮沸、预煮等操作的目的是灭菌。接种后密封的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够把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转化为乳酸。(3)由图甲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含量高于自然发酵。由图乙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低于自然发酵,因此乳酸菌发酵生产的泡菜品质优于自然发酵生产的泡菜。
【分析】1、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属于异养。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乳酸菌是厌氧菌, 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
3、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26.【答案】(1)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2)胚芽
(3)昆虫
(4)异花;Dd
(5)遗传物质(基因)和环境
(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传粉及其类型;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去年国庆节前后,在平整、疏松的土地上播种油菜覆土深度仅为1~2厘米,种子萌发需要氧气分解贮存物质,播种不能过深的原因是种子萌发需要空气;(2)油菜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种子包括胚和种皮,其中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3)花粉从雄蕊中的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油菜属于虫媒花,它是依靠鲜艳的花冠和芬芳的气味来吸引昆虫前来采集花粉的。(4)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通过杂交可以增加产量。但杂交过程中人工去除雄蕊的操作非常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选育出雄性不育类型M(雌蕊正常,雄蕊退化无花粉),如图4。
①选用M作为母本,无雄蕊,油菜可以通过异花传粉,获得杂交后代,避兔了人工去雄的繁琐。
②研究发现,M的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因此,用纯种父本(DD)与M(dd)杂交,种子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本D,另一半来自M的d,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Dd,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的,因此从M上收获的种子基因组成是Dd;(5)进一步研究发现,M具有这样的特性:在3~10℃、日照小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在11~23℃、日照大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可见,M的育性这一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6)科研工作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将BT毒蛋白基因转人到油菜细胞中,该基因在油菜体内成功表达并稳定遗传,使油菜获得了抗虫性。转基因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基因控制性状。
【分析】1、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种子的萌发过程:首先是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子叶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并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然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 在自然条件下,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形式。传粉媒介主要有昆虫(包括蜜蜂、甲虫、蝇类和蛾等)和风。此外蜂鸟蝙蝠和蜗牛等也能传粉,还有些植物通过水进行传粉。
4、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5、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为主,外界环境为辅。
27.【答案】(1)无机盐;充分利用太阳能(或提高光能利用率)
(2)1、2、3、4;双受精
(3)无成形的细胞核;将固氮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与放线菌的基因拼接组合,然后转入放线菌细胞内,让固氮性状得以表达
(4)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增强,子叶内的有机物被分解;幼叶长出后,因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增多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受精过程;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 种无机盐,而无机盐主要来自所施的肥料,种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能够为花生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合理密植避免了植物相互遮挡阳光,也防止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能够提高花生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太阳能。(2)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发育成植株,因此花生植株是由图甲中的1胚根、2胚轴、3胚芽、4子叶发育而来;图乙中子房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和极核,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到达珠孔进入胚珠之后,将分别与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结合,这个过程叫做双受精,因此由图乙可以看出花生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3)花生的根瘤内有根瘤菌,根瘤菌属于细菌,与花生细胞相比,根瘤菌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根瘤菌的固氮功能由固氮基因控制,要使寄生在玉米根内的某种放线菌也具有固氮功能,可以采用转基因技术,简要的操作过程是将固氮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与放线菌的基因拼接组合,然后转入放线菌的细胞内,让固氮性状得以表达。(4)测量发现,花生种子开始萌发到出土前,幼苗干重逐渐减少;幼叶长出后,植株干重会迅速增加。其原因是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增强,子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幼叶长出后,因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增多。
【分析】识图:甲图示种子的结构,其中,1-胚根,2-胚轴,3-胚芽,4-子叶,5-种皮。乙图示双受精过程。
1、花生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等。胚有子叶(2片)、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胚可以发育成植物体,是新植物的幼体。
2、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两个精子中的一个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两个精子分别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叫双受精。双受精是许多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图示如下: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4、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28.【答案】(1)转基因;细胞分化
(2)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的细胞是构成心脏的基本结构单位;左心室、右心室
(3)细胞→组织→器官;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收缩;由心房流向心室
(4)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提取出脂肪组织,从中分离出脂肪细胞,借助基因改造技术将其转变成干细胞,研究人员采用的基因改造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2)心肌细胞和促血管生成的细胞是构成心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所以“生物墨水”中的细胞成分是心脏打印成功的关键材料, 3D心脏的心腔中,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3)心脏属于器官,人体心脏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泵,该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左、右心房状态相同,当左、右心房同时收缩时,由于房室瓣的作用,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4)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颗3D心脏结构完整却不能执行正常心脏功能,这是因为心脏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研究人员还需要研究如何对人造心脏进行“信息输入”,以“教会”它像真正的心脏一样“工作”。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2、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壁内是心腔,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它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由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4、生物体结构的独特性。生物体的结构不同与非生物体结构,在本质上有区别。生物体结构具有自我组织和调节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生物体通过与环境的信息能量的转换中实现自我调节。
29.【答案】(1)异养;幽门螺旋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有细胞壁,胃粘膜上皮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无细胞壁
(2)缩小
(3)病原体
(4)切断传播途径
(5)1组和2组;抑制;对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只灌胃乳酸菌,三周后不灌胃幽门螺旋菌,几个月后检测该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
(6)把人乳铁蛋白基因转入到奶牛基因组中,培育出含人乳铁蛋白基因的奶牛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胃粘膜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因此,幽门螺旋菌主要“定居”在人胃粘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由此推测,幽门螺旋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旋菌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幽门螺旋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有细胞壁,胃粘膜上皮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无细胞壁。
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医学上常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受测者向专用的集气袋中吹气时(图),胸廓容积缩小。(3)传染病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幽门螺旋菌称为病原体。(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聚餐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有效减少幽门螺旋菌传染,这种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5)①对比表格中1组和2组数据结果和柱状图胃粘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可以看出,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②对比表格中2组和3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第3组小鼠的幽门螺旋菌显著高于第2组,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
③若要研究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粘膜炎症因子产生,就应该以乳酸菌为变量。因此,就上述实验,有研究者质疑,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粘膜炎症因子产生呢?请设计一组实验对上述实验加以完善,完善的实验如下:对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只灌胃乳酸菌,三周后不灌胃幽门螺旋菌,几个月后检测该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6)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课题组培育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其分泌的乳汁中含人乳铁蛋白,可以抑制胃肠道细菌感染。请写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培育的大致思路:把人乳铁蛋白基因转入到奶牛基因组中,培育出含人乳铁蛋白基因的奶牛。
【分析】1.细菌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异养和自养。2.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3.传染病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
30.【答案】(1)A;鼠没有犬齿
(2)体型大小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遗传和环境
(4)基因控制性状;转基因技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猫是肉食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如图中B,其主要特点是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这样的牙齿结构不仅提高了猫的摄食能力,也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这是与肉食性生活相适应的。图A是鼠的头骨,依据是鼠没有犬齿。(2)哺乳动物的妊娠期越长,出生时的体积越大。推测哺乳动物妊娠期的长短应该与体型大小有关。(3)通过探究蚯蚓和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得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从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一个基因对应一个性状。转基因超级鼠,是在普通鼠的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注射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再使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结合,这样才能使其中携带着转入的基因。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两到三倍,体积大一倍。转基因超级鼠与普通鼠对照,表明基因控制性状。应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31.【答案】(1)酵母菌;出芽
(2)18-25℃是酵母菌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
(3)接种;无成形细胞核
(4)二;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需无氧条件
(5)低温能够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1)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即进行发酵,会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酵母菌属于真菌,在通气阶段,氧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增殖方式为出芽。
(2)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将温度控制在18—25 ℃ 是为了提供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酵母菌的繁殖能力最强。
(3) 在醋酸发酵时,需要醋酸菌的参与,在葡萄酒中加入醋酸菌就是将醋酸菌接种到葡萄酒中。制酒用的微生物酵母菌属于真菌,而醋酸菌属于细菌。真菌与细菌的区别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第二个空填写无成形的细胞核。
(4) 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葡萄醋,他们应选择的发酵方法是乳酸发酵,乳酸菌在无氧呃条件下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即乳酸菌发酵。
(5)细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从防腐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引起葡萄醋变质的微生物无法生长和繁殖,因此可以延长保质期。
故答案为:(1)酵母菌、出芽;(2) 18-25℃是酵母菌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 ;(3)接种、无成形的细胞核;(4)二、 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需无氧条件 、 低温能够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
【分析】此题考查发酵技术,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需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都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完成,酵母菌比较特殊,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也可以正常生长,在有氧时,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此时温度也适宜时,酵母菌会通过出芽的方式增殖后代;明确: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适于真菌,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当的降低温度可以抑制它们的繁殖,达到防腐的目的。
32.【答案】(1)酒精和二氧化碳;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杂菌进入
(2)通入空气(或氧气)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生命活动,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并能大量增殖,在缺氧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题干中提到的“发酵瓶中留有1/3的空间是为酵母菌创造有氧条件,利于它们的增殖,葡萄酒制作过程中,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气后通过一个玻璃弯管与瓶身连接而不用直接玻璃管的原因是弯弯的管能防止杂菌的进入。
(2)醋酸菌只能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属于好养性细菌,所以,在制作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通入空气(氧气)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故答案为:(1)酒精和二氧化碳、(2) 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 、防止杂菌进入;(3)通入空气(或氧气)。
【分析】此题考查酵母菌的发酵、醋酸菌发酵,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增殖,缺氧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醋酸菌属于好养性细菌,醋酸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