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韩城期末)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豆油 C.面粉 D.泥沙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蔗糖能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
B、豆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C、面粉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D、泥沙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2.(2021九上·泰安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
B.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都是混合物
D.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水和冰块是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悬浊液是混合物,则水和冰块的共存物不是悬浊液,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都属于混合物,选项C符合题意;
D、泥土不溶于水,泥水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之说,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悬浊液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
BC、根据溶液的特性进行分析
D、根据泥水不均一进行分析
3.(2021九上·东昌府期中)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浓硫酸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左边液面降低,右边液面升高,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不变,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左边液面降低,右边液面升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 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是装置内压强减小造成的分析,结合硝酸铵溶解吸热解答。
4.(2021九上·东平期中)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符合题意;
B.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不符合题意;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不符合题意;
D. 盛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洗涤剂有个特殊性质,它能把一个个小油滴包围起来,让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
5.(2021九上·秦皇岛期末)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
B.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
C.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100份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硝酸钾,90份质量的水。A. (100-1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此选项此符合题意;
B. 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将硝酸钾与水按10∶90=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进行分析
6.(2021九上·泰安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不符合题意;
B、 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进行分析
7.(2021九上·胶州期中)下列有关氯化钠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溶液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各部分组成完全相同的混合物
B.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溶解过程中没有热量转化
D.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可继续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溶液有均一性,氯化钠溶液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各部分组成完全相同的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溶液具有稳定性,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解离时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水合离子时放出的能量基本相同,故错误,符合题意。
D. 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可以继续溶液其他物质,可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氯化钠溶于水,氯化钠解离时会吸收能量,形成水合离子时会放出能量,两种能量相等。
8.(2021九上·青岛期中)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
B. 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丙>甲,故B不符合题意;
C. 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C不符合题意;
D. 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因为不知道甲乙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所以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图像,结合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题意中图可知,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稳定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9.(2021九上·泗水期中)在20℃时,小刘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
B.图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则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136g-100g=36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图③中的溶液中加入了40g氯化钠,部分溶解,所以图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故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二、综合题
10.(2021九上·东昌府期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所用物质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洗衣液洗衣服 D.用洗发液洗头发
(2)向水中加入 后振荡,可以根据产生泡沫多少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3)硬水对生活的危害很大,生活中经常通过 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1)A
(2)肥皂水
(3)煮沸(或加热煮沸)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A、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油污,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选项A正确;
B、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用餐具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选项B不正确;
C、洗衣液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衣液洗衣服,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选项C不正确;
D、洗发液具有乳化作用,将大的油滴分散成小油滴,选项D不正确;
故填:A。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可以根据产生泡沫多少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或加热煮沸)。
【分析】(1)根据汽油是乳化油污、洗涤剂类除油污为乳化油污分析;
(2)根据硬水软水利用肥皂水鉴别分析;
(3)根据煮沸可硬水软化分析。
11.(2021九上·黄岛期中)水乃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
①上述净化方法中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这属于活性炭的 (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
③过滤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消毒剂,能对饮用水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将 Cl2通入 NaClO2溶 液
中可制得 ClO2和 一种 生 活 中常 见 的盐,反 应 的化 学方程式 为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蒸馏;物理;玻璃棒
(2)降低
(3)防止铁丝燃烧时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4)变大
(5)NaCl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沉降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层的过程,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吸附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蒸馏后的水基本是纯净物,所以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蒸馏。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利用活性炭疏松多孔的性质,这属于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故填物理。
③过滤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缺少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故溶液温度会降低,
故答案为:降低。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铁丝燃烧时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4)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水蒸发,溶剂减少,所以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则X中含有两个钠原子和两个氯原子,钠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钠离子,氯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X前面有化学计量数2,所以X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分析】(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有吸附性。
(2)硝酸铵溶解时会吸收热量。
(3)根据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将一定量的溶液中水蒸发,溶剂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大。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12.(2021九上·秦皇岛期末)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填“较大”或“较小”)。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海水晒盐利用的结晶方法是 ,氯化钠适用这一方法结晶是因为 。
【答案】(1)36.0
(2)增大;较小
(3)不饱和
(4)蒸发结晶;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2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故填36.0;
(2)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因此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此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有8.4g硝酸钾固体不溶,升温至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为45.8g,剩余的8.4g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因此氯化钠结晶的方法为蒸发结晶法,海水晒盐利用的结晶方法即为蒸发结晶。
【分析】(1)根据表中温度和溶解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3)根据 30℃ 硝酸钾的溶解度分析
(4)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
13.(2021九上·无棣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
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______(选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答案】(1)变浑浊
(2)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B。
【分析】(1)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根据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进行分析。
14.(2021九上·龙凤期中)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向B中溶液再加入6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答案】(1)t1
(2)增加溶剂(合理即可)
(3)甲;大于
(4)CE;甲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的点。找出相应的温度即可。由图可知,应为t1℃;
(2)由图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乙;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减小,甲溶液将会有晶体析出,形成的溶液是t1℃的饱和溶液,其100g溶剂对应的溶质质量为65g。乙溶解度增加,乙溶液中将形成t1℃的不饱和溶液,其100g溶剂对应的溶质质量应按乙t2℃时计算,即<65g。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①根据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65g,t2℃甲的溶解度90g。
A为t1℃时100g水;
B为t1℃时100g水溶解40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
C为t1℃时100g水加入40+60=100g>65g的甲,得到饱和溶液;
D为C升温到t2℃,此时100g>90g,仍为饱和溶液;
E为D降温到t1℃,得到此时的饱和溶液;
故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CE,两者均为t1℃的甲的饱和溶液;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60g甲固体的过程中,根据上表可知温度不变固体无法全部溶解。题中观察到全部溶解说明溶解应变大了,即温度升高了,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说明溶解度下降了,即温度又降低了。由此可推测甲溶解时可能会放热。一段时间后,热量散失温度恢复。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
15.(2021九上·河东期末)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65
(2)向溶液中加入甲物质
(3)adcb
(4)不变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25℃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15g甲溶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质量=50g+15g=65g,故填:65。
(2)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甲物质,直至甲不再溶解,故填:向溶液中加入甲物质。
(3)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如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和过滤,故填:adcb。
(4)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丙的溶解度增大,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填:不变。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16.(2021九上·东营月考)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内陆成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1)“夏天晒盐”中的“盐”溶解度曲线可用如图中 来表示。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关系是 。
(3)t2℃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 。
(4)不改变溶液浓度,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5)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比较析出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___________。
A.a=b B.a>b C.a【答案】(1)b
(2)a<b=c
(3)80g
(4)降低温度
(5)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夏天晒盐是通过蒸发结晶得到含有氯化钠的粗盐,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其曲线平缓,所以夏天晒盐中的盐溶解度曲线可用图中b来表示。
(2)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可知,在同一温度下,曲线位置越高其溶解度越大,若两曲线相交则溶解度相等,所以在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关系是a(3)t2℃时a的溶解度是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60g的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所以在该温度下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30g的a物质,故所得溶液质量是30g+50g=80g。
(4)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5)由于没有给出a、b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故将 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时,无法确定析出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17.(2021九上·南开期末)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
(1)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50g,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
②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③下列各图是某同学量取蒸馏水体积的观察方式,若用图B的观察方式量取蒸馏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若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BACD;玻璃棒;偏小
(2)96.2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配制溶液时,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及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BACD。
②溶解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③图中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偏小。
(2)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x,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1.04g/cm3×x×6%=200g×3%,x≈96.2mL,故填:96.2。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三、计算题
18.(2021九上·东昌府期中)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
(2)若用的20%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的20%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多少克?
【答案】(1)10g
(2)解:100g×10%÷20%=50g
答:需要的20%氢氧化钠溶液质量50克。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100g×10%=10g。
(2)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过程见答案。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韩城期末)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豆油 C.面粉 D.泥沙
2.(2021九上·泰安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
B.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都是混合物
D.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3.(2021九上·东昌府期中)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浓硫酸
4.(2021九上·东平期中)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5.(2021九上·秦皇岛期末)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
B.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
C.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
6.(2021九上·泰安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7.(2021九上·胶州期中)下列有关氯化钠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溶液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各部分组成完全相同的混合物
B.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溶解过程中没有热量转化
D.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可继续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8.(2021九上·青岛期中)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9.(2021九上·泗水期中)在20℃时,小刘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
B.图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二、综合题
10.(2021九上·东昌府期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所用物质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洗衣液洗衣服 D.用洗发液洗头发
(2)向水中加入 后振荡,可以根据产生泡沫多少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3)硬水对生活的危害很大,生活中经常通过 降低水的硬度。
11.(2021九上·黄岛期中)水乃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
①上述净化方法中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这属于活性炭的 (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
③过滤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消毒剂,能对饮用水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将 Cl2通入 NaClO2溶 液
中可制得 ClO2和 一种 生 活 中常 见 的盐,反 应 的化 学方程式 为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12.(2021九上·秦皇岛期末)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填“较大”或“较小”)。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海水晒盐利用的结晶方法是 ,氯化钠适用这一方法结晶是因为 。
13.(2021九上·无棣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
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______(选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14.(2021九上·龙凤期中)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向B中溶液再加入6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15.(2021九上·河东期末)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2021九上·东营月考)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内陆成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1)“夏天晒盐”中的“盐”溶解度曲线可用如图中 来表示。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关系是 。
(3)t2℃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 。
(4)不改变溶液浓度,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5)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比较析出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___________。
A.a=b B.a>b C.a17.(2021九上·南开期末)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
(1)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50g,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
②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③下列各图是某同学量取蒸馏水体积的观察方式,若用图B的观察方式量取蒸馏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若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三、计算题
18.(2021九上·东昌府期中)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
(2)若用的20%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的20%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蔗糖能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
B、豆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C、面粉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D、泥沙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水和冰块是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悬浊液是混合物,则水和冰块的共存物不是悬浊液,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都属于混合物,选项C符合题意;
D、泥土不溶于水,泥水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之说,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悬浊液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
BC、根据溶液的特性进行分析
D、根据泥水不均一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左边液面降低,右边液面升高,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不变,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左边液面降低,右边液面升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 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是装置内压强减小造成的分析,结合硝酸铵溶解吸热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符合题意;
B.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不符合题意;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不符合题意;
D. 盛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洗涤剂有个特殊性质,它能把一个个小油滴包围起来,让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
5.【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100份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硝酸钾,90份质量的水。A. (100-1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此选项此符合题意;
B. 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将硝酸钾与水按10∶90=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进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不符合题意;
B、 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进行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溶液有均一性,氯化钠溶液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各部分组成完全相同的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溶液具有稳定性,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解离时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水合离子时放出的能量基本相同,故错误,符合题意。
D. 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可以继续溶液其他物质,可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氯化钠溶于水,氯化钠解离时会吸收能量,形成水合离子时会放出能量,两种能量相等。
8.【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
B. 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丙>甲,故B不符合题意;
C. 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C不符合题意;
D. 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因为不知道甲乙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所以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图像,结合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题意中图可知,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稳定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则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136g-100g=36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图③中的溶液中加入了40g氯化钠,部分溶解,所以图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故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10.【答案】(1)A
(2)肥皂水
(3)煮沸(或加热煮沸)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A、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油污,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选项A正确;
B、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用餐具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选项B不正确;
C、洗衣液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衣液洗衣服,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选项C不正确;
D、洗发液具有乳化作用,将大的油滴分散成小油滴,选项D不正确;
故填:A。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可以根据产生泡沫多少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或加热煮沸)。
【分析】(1)根据汽油是乳化油污、洗涤剂类除油污为乳化油污分析;
(2)根据硬水软水利用肥皂水鉴别分析;
(3)根据煮沸可硬水软化分析。
11.【答案】(1)蒸馏;物理;玻璃棒
(2)降低
(3)防止铁丝燃烧时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4)变大
(5)NaCl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沉降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层的过程,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吸附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蒸馏后的水基本是纯净物,所以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蒸馏。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利用活性炭疏松多孔的性质,这属于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故填物理。
③过滤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缺少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故溶液温度会降低,
故答案为:降低。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铁丝燃烧时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4)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水蒸发,溶剂减少,所以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则X中含有两个钠原子和两个氯原子,钠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钠离子,氯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X前面有化学计量数2,所以X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分析】(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有吸附性。
(2)硝酸铵溶解时会吸收热量。
(3)根据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将一定量的溶液中水蒸发,溶剂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大。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12.【答案】(1)36.0
(2)增大;较小
(3)不饱和
(4)蒸发结晶;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2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故填36.0;
(2)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因此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此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有8.4g硝酸钾固体不溶,升温至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为45.8g,剩余的8.4g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因此氯化钠结晶的方法为蒸发结晶法,海水晒盐利用的结晶方法即为蒸发结晶。
【分析】(1)根据表中温度和溶解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3)根据 30℃ 硝酸钾的溶解度分析
(4)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
13.【答案】(1)变浑浊
(2)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B。
【分析】(1)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根据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进行分析。
14.【答案】(1)t1
(2)增加溶剂(合理即可)
(3)甲;大于
(4)CE;甲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的点。找出相应的温度即可。由图可知,应为t1℃;
(2)由图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乙;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减小,甲溶液将会有晶体析出,形成的溶液是t1℃的饱和溶液,其100g溶剂对应的溶质质量为65g。乙溶解度增加,乙溶液中将形成t1℃的不饱和溶液,其100g溶剂对应的溶质质量应按乙t2℃时计算,即<65g。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①根据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65g,t2℃甲的溶解度90g。
A为t1℃时100g水;
B为t1℃时100g水溶解40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
C为t1℃时100g水加入40+60=100g>65g的甲,得到饱和溶液;
D为C升温到t2℃,此时100g>90g,仍为饱和溶液;
E为D降温到t1℃,得到此时的饱和溶液;
故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CE,两者均为t1℃的甲的饱和溶液;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60g甲固体的过程中,根据上表可知温度不变固体无法全部溶解。题中观察到全部溶解说明溶解应变大了,即温度升高了,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说明溶解度下降了,即温度又降低了。由此可推测甲溶解时可能会放热。一段时间后,热量散失温度恢复。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
15.【答案】(1)65
(2)向溶液中加入甲物质
(3)adcb
(4)不变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25℃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15g甲溶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质量=50g+15g=65g,故填:65。
(2)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甲物质,直至甲不再溶解,故填:向溶液中加入甲物质。
(3)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如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和过滤,故填:adcb。
(4)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丙的溶解度增大,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填:不变。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16.【答案】(1)b
(2)a<b=c
(3)80g
(4)降低温度
(5)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夏天晒盐是通过蒸发结晶得到含有氯化钠的粗盐,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其曲线平缓,所以夏天晒盐中的盐溶解度曲线可用图中b来表示。
(2)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可知,在同一温度下,曲线位置越高其溶解度越大,若两曲线相交则溶解度相等,所以在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关系是a(3)t2℃时a的溶解度是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60g的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所以在该温度下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30g的a物质,故所得溶液质量是30g+50g=80g。
(4)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5)由于没有给出a、b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故将 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时,无法确定析出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17.【答案】(1)BACD;玻璃棒;偏小
(2)96.2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配制溶液时,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及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BACD。
②溶解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③图中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偏小。
(2)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x,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1.04g/cm3×x×6%=200g×3%,x≈96.2mL,故填:96.2。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18.【答案】(1)10g
(2)解:100g×10%÷20%=50g
答:需要的20%氢氧化钠溶液质量50克。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100g×10%=10g。
(2)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过程见答案。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