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D.用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防碎
2.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A.粉笔灰 B.植物油 C.蔗糖 D.面粉
3.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CuCl2 B.FeCl3 C.FeSO4 D.MgSO4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水来区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B.利用洗洁精的溶解作用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若称量含有少量杂质的氯化钠,则所配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5.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C.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B.水中Ca2+、Mg2+可以采用明矾除去
C.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洗涤剂能溶解植物油形成溶液的原理
D.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常常是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间隙发生改变
7.下列化学知识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中的概念 B.化学与能源
①氧化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②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清洁能源:氢能、风能、太阳能 ②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C.化学中的顺序 D.化学与安全
①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O、Al、Si ②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ClO、Cl2、HCl ①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 ②室内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A.A B.B C.C D.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活性炭吸附可降低水的硬度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9.下列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洗涤剂能乳化油污
B.用食醋浸泡鸡蛋,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
C.淬火后的钢针能够弯曲
D.将木炭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振荡,红色变浅
10.实验室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该溶液需要称量 3g 氯化钠,量取 50mL 蒸馏水
B.称量氯化钠时,只需在盛放氯化钠的右盘垫一张纸
C.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1.为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同学们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其中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面粉 C.豆浆 D.植物油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C.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就不会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来
二、简答题
13.下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
(2)图二中A处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_____,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喷灯待装置冷却后再停止通CO,原因是_____。
(3)对比试管A和试管B,碘在水中几乎不溶解,在汽油中完全溶解,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对比试管A、C的目的是_____。
14.t1°C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__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将t1°C时125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g;
(4)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 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 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 将温度升高到t2°C,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三、推断题
15.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空气的主要成分,B常温下是液体,C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它们之间的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6.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A在D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B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7.已知A、B、C、D、E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且 A、B、C、D、E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B、E为黑色固体。A和B混合生成C和D,且B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E在C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推断:
(1)写出D的化学式 ;
(2)写出C与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写出D转化为C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
(3)A物质可发生分解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画出丙的微粒图示。
(4)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将液体滴入瓶中,关闭活塞。请根据表中现象,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并从上述物质中选择。
现象
物质
气球变鼓,一段时间后不恢复原状
固体
液体
四、实验题
18.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 ③称量 ④计算
(3)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________;
(4)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5)小婧改正错误,重新正确称取氯化钠,但是将量好的水倒进烧杯时洒出来一些,则配出来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19.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下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6)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此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
五、计算题
20.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g,把40g稀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
实验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物质的质量/g 5.5 3 1.6 m
(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_____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21.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适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写计算过程)
(1)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D 6.D 7.B 8.D 9.C 10.D 11.A 12.B
1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防止灼热的铁重新被氧化 溶剂的种类(或溶剂的性质) 探究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合理即可)
14.是 KCl 125 A D
15.H2O 灭火等 置换反应 Fe+2HCl=FeCl2+H2↑
16.H2O2 NaOH或CaO E溶于水放热
17.(1)H2O
(2)碳+氧气二氧化碳 水氢气+氧气
(3)
(4)
现象
物质
气球变鼓,一段时间后不恢复原状
固体
二氧化锰
液体
过氧化氢
18.
(1)烧杯
(2)④③①②
(3)玻璃棒
(4) 砝码和药品放反了 12
(5)偏大
19.
(1)胶头滴管
(2)②⑤①④③或②⑤⑥①④③
(3)搅拌,加速溶解速率
(4)89
(5)①②④
(6)50g
20.
(1)1.6
(2)解: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8g﹣1.6g=6.4g
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100%=80.0%
答: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0%。
(3)解:由于只有前两次盐酸完全反应,按照第一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8g 5.5g=2.5g
设1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
x=1.825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5%,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8.25%。
21.
(1)解:设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答: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40g。
(2)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