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折线统计图
1.下面几句话中,错误的是( )。
A. 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B.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没有联系
C.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各有不同的特点
2.要反映一个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
A. 复式统计表 B. 条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3.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是( )
A. 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B. 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简单,复式折线统计图不容易看懂。
C. 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4.下面信息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 小红家六月份的开支情况 B. 一周内病人体温变化情况 C. 小组内各位同学的身高情况
5.食堂的热水器内装有250升水,李师傅6分钟用了40%的水。6分钟后,王师傅又用了6分钟,正好把热水器内的水用完。下面( )图正确表示了水量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A. B.
C. D.
6.向容器为60L的热水器内注水,每分钟注水10L。如果每注水2分钟后就停止1分钟,然后按这种方式继续注水,直到注满,那么下图中能反映注水量与注水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图,依据图象,下面的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
D.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2.表示龙岗区和宝安区去年每月房价的变化趋势,最好用( )统计图。
A. 扇形 B. 表格 C. 复式条形 D. 复式折线
3.下面对统计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 小刚先到达终点 B. 小刚先快后慢 C. 小强先快后慢 D. 小刚和小强同时到达终点
4.下面一组折线统计图中,哪个折线统计图更合理 ( )
A. B.
5.绘制条形统计图与析线统计图的方法( )。
A. 完全相同 B. 不相同 C. 基本相同
6.六(1)班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下的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58本 B. 众数是42本 C. 中位数是58木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5个月
7.这幅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可能是( )。
A. 一位同学6-10岁的身高 B. 今年宁波市8月到12月份的平均气温
C. 四年级各班参加轮滑社团人数 D. 以上三项都不可能
8.在常见的折线统计图上, 表示( )
A. 不变 B. 缓慢上升 C. 缓慢下降 D. 大幅上升
第1课时 折线统计图
1.下面几句话中,错误的是( )。
A. 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B.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没有联系
C.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各有不同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B项中,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没有联系,这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计算的。
2.要反映一个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
A. 复式统计表 B. 条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答案】 C
【解析】【解答】要反映一个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应绘制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反映体温变化情况,由此选择折线统计图即可。
3.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是( )
A. 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B. 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简单,复式折线统计图不容易看懂。
C. 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C
【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多少和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判断单式和复式的区别即可.
4.下面信息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 小红家六月份的开支情况 B. 一周内病人体温变化情况 C. 小组内各位同学的身高情况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项中,小红家六月份的开支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B项中,一周内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适合折线统计图;
C项中,小组内各位同学的身高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故答案为:B。
【分析】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作答即可。
5.食堂的热水器内装有250升水,李师傅6分钟用了40%的水。6分钟后,王师傅又用了6分钟,正好把热水器内的水用完。下面( )图正确表示了水量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250×40%=100(升),李师傅6分钟时用了100升水,A、B错误;
6分钟后,王师傅又用了6分钟,正好把热水器内的水用完。说明中间6分钟水量没有变化,18分钟时用水250升,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三个点,前6分钟用水100升,中间6分钟没用水,18分钟时用水250升,据此判断。
6.向容器为60L的热水器内注水,每分钟注水10L。如果每注水2分钟后就停止1分钟,然后按这种方式继续注水,直到注满,那么下图中能反映注水量与注水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图中最能反映注水量与注水时间关系的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第一个2分钟注水20L,停止1分钟后,第二个2分钟注水20L,再次停止1分钟,第三个2分钟注水20L,刚好注满。因此注水总时间是8分钟。
8.小明和小英一起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小英开始走着,后来也跑了起来,到校门口赶上了小明。下列四幅图中,( )描述了小英的行为。
1.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图,依据图象,下面的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
D.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通过观察可知,小红从家出发,到了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确定出折线统计图中每段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再进行解答。
2.表示龙岗区和宝安区去年每月房价的变化趋势,最好用( )统计图。
A. 扇形 B. 表格 C. 复式条形 D. 复式折线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表示龙岗区和宝安区去年每月房价的变化趋势,最好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D。
【分析】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下面对统计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 小刚先到达终点 B. 小刚先快后慢 C. 小强先快后慢 D. 小刚和小强同时到达终点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统计图可知,小刚跑800米用5.5分,小强跑800米用4.5分, 4.5<5.5,所以小强先到达终点;结合两条折线可以看出小刚相对于小强来说先快后慢。
【分析】小刚和小强都跑了800米,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看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先到达终点;结合两条折线可以看出小刚相对于小强来说先快后慢,小强先慢后快;关键是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正确的解答问题。
4.下面一组折线统计图中,哪个折线统计图更合理 ( )
A. B.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横轴上的年份A项中每个大格表示的年份不同,B项中横轴上的年份每个大格表示1年,能准确的描出各点,折线变化趋势可以清晰反映用水量的变化,所以选择B.
故答案为:B.
【分析】从两个统计图中横轴上的年份进行分析,横轴上每个格表示的年份相同,能准确的描出各点,折线变化趋势可以清晰反映用水量的变化,据此解答即可.
5.绘制条形统计图与析线统计图的方法( )。
A. 完全相同 B. 不相同 C. 基本相同
【答案】 C
【解析】【解答】方法基本相同,
故选:C
【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差不多,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相对应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6.六(1)班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下的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58本 B. 众数是42本 C. 中位数是58木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5个月
【答案】 C
【解析】【解答】平均数:(36+70+58+42+58+28+75+83)÷8
=450÷8,
=56.52,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8,36,42,58,58,70,75,83,
中位数为:(58+58)÷2=58,
答: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6.52,中位数是58。
【分析】A、把这组数据的所有数相加的和再除以8进行计算后再判断即可;
B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42在本组数据中只出现了1次,58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有58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故排除;
C把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中间位置上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D每个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6个月,故排除。
故选:C
7.这幅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可能是( )。
A. 一位同学6-10岁的身高 B. 今年宁波市8月到12月份的平均气温
C. 四年级各班参加轮滑社团人数 D. 以上三项都不可能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这幅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可能是四年级各班参加轮滑社团人数。
故答案为:C。
【分析】A项中,一位同学6-10岁的身高的统计图,每个条形的长度应该是逐渐变长的;
B项中,今年宁波市8月到12月份的平均气温的统计图,每个条形的长度应该是逐渐变短的。
8.在常见的折线统计图上, 表示( )
A. 不变 B. 缓慢上升 C. 缓慢下降 D. 大幅上升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在常见的折线统计图上, 表示缓慢上升;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的情况,属于缓慢上升,据此解答即可。
故选:B
基础知识达标
课后能力提升
基础知识达标
课后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