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俗名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熟石灰 B.硫酸铜:胆矾
C.氧化钙:生石灰 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2.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与硝酸钾相似
C.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3.下列因素不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a.固体的种类;b.固体颗粒的大小;c.溶剂的种类;d.溶剂的多少;e.温度
A.abed B.abe C.bd D.b
4.下表提供了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A 27.6 37.0 50.0 59.5 69.1 77.8
B 13.3 36.6 75.9 120 172 246
A.A、B两种物质都属于微溶物
B.40℃时,将2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获得A的饱和溶液
C.6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5:6
D.给出的曲线中①与B物质溶解度变化趋势相符
5.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酒精燃烧
C.温度计水银液面上升 D.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
6.地球的淡水资源非常匮乏,水资源大多以海水的形式存在。所以海水淡化就成了我们重要的研究方向。下列原理你觉得完全不可行的是
A.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 B.利用高分子膜淡化海水
C.利用过滤除去海水中的盐分 D.利用电渗析法淡化海水
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B.℃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C.将℃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C两种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8.鉴别下列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氯化钠(NaCl)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 加肥皂水振荡
B 碳酸钙粉末和氯化钙粉末 加水溶解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D 碳酸氢铵固体和五氧化二磷固体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9.如图为KC1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Na2CO3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49.0%
B.将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4℃,均无固体析出
C.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C1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D.若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蒸发浓缩控制温度T3℃以上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提纯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11.现有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至a点时,溶液中可能只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
B.滴至b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含BaCl2
C.滴至b点时,溶液中的pH一定等于7
D.滴至c点时,溶液的pH可能等于7,也可能大于7或小于7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C.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 等质量的粉末状、块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1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 B.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C.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蔗糖可以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4.向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B.d点时溶液的质量大于c点时溶液的质量
C.b点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D.a、d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1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K2SO4、KOH、CuSO4、NaCl B.Na2SO4、Ba(NO3)2、KNO3、NaCl
C.BaCl2、稀HCl、Na2CO3、AgNO3 D.NaNO3、AgNO3、KCl、CaCl2
二、填空题
16.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钾肥,某同学用实验验证草木灰的主要成分,试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用的仪器:a、玻璃棒b、烧杯c、带铁圈的铁架台d、酒精灯e、漏斗f、蒸发皿
(1)实验操作:
A用蒸馏水浸出草木灰的钾盐,所用到的仪器有(填编号,下同)______。
B、滤出清液,所用到的仪器除a、b外,还需______。
C、将滤液蒸发,所用到的仪器除C外,还需______。
(2)将最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放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将此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中,石灰变浑浊,由此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7.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俗名为火碱、烧碱、苛性钠的碱______。
(2)胃液里含有的一种酸______。
(3)常用于作建筑材料的一种碱______。
(4)常用于汽车电瓶的一种酸______。
(5)日常生活中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一种盐______。
18.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2)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______等;
(3)生活中常用稀盐酸除铁锈,该反应中溶液颜色变化是由无色变成___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硫酸钠,可能含有溶质为___(填名称)。若要验证这种可能含有的溶质,不宜使用___(填字母)。
A.酚酞试液 B.pH试纸 C.KOH D.NaCl
19.两种固体物质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现有40gNaCl、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蒸馏水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加入的固体是__________。
(2)50℃时,甲中溶液为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3)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包白色粉末状固体,咨询老师后得知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铜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老师要求该同学采用实验的方式测定这包粉末的组成,于是他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将上述溶液分成了2份,在其中一份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3)在另一份溶液中滴加硝酸银并滴加稀硝酸,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据上述实验得,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_,一定不含的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_,在(3)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1.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可做干燥剂,C为光合作用的原料,D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根据要
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写出C与D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________。
(3)写出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_________。
22.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C、E均为氧化物,且常温下B为固态,C为液态,E为气态,A、B、D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1)试推断出各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D→A__________。
(3)写出D的一种俗名________。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和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粗盐提纯
(1)上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正确的实验步骤是_____。
(2)操作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_____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3)指出图中称量步骤的错误操作:_____;_____。
(4)称量氢氧化钠时,天平指针偏右时就开始称量,量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24.小明将10g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提纯后全部用于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实验如下:
(1)操作②中,使用的陶瓷仪器名称是_______。
(2)以上三个操作在实验中的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
(3)进行操作①时,最后需对滤渣进行洗涤,目的是_______。
(实验二:配制氯化钠溶液):计算→称量→量取→ →装瓶
(4)上述步骤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
(5)实验后配得溶液达到了100g,在计算正确的情况下,这种异常可能的原因是
A.实验一过滤时,滤液溅出烧杯 B.实验二蒸发时,固体未完全蒸干
C.实验三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五、计算题
25.常温下,在20 g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氢氧化钡溶液滴加至20 g,硫酸钡沉淀达到最大值;当氢氧化钡溶液滴加至60 g时,溶液pH=7。求:
(1)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当pH=7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6.某氢氧化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现取 21.3 g 样品于烧杯中,加入 173.4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如图中,A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B 6.C 7.D 8.B 9.A 10.C 11.C 12.D 13.C 14.D 15.C
16.(1) ab ce adf
(2) K2CO3(或碳酸钾) ,
17.(1)NaOH(2)HCl(3)Ca(OH)2(4)H2SO4(5)NaHCO3
18.(1)OH-
(2)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3) 黄
(4) 氢氧化钠 AB
19.(1)KCl氯化钾(2)不饱和(3)大于
20.NaCl、NaOH 硫酸铜##CuSO4 硝酸钠3
21.(1)CaO
(2) 化合反应
(3) 检验二氧化碳
22.(1) CaO H2O CO2
(2)
(3) 熟石灰 建筑材料(或改良酸性土壤等合理皆可)
23.(1) ⑤ ①②③⑤④
(2)大量晶体出现
(3) 氢氧化钠不能放在纸上称量 称量氢氧化钠时,药品砝码放颠倒了
(4)偏大
24.(1)蒸发皿
(2)③①②
(3)使NaCl全部进入滤液(减少NaCl损失)
(4)溶解
(5)BC
25.(1)解:设原混合物中硫酸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y
x=1.96g
y=4.66g
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2)解:设pH=7时,溶液中溶质BaCl2的质量为y
y=8.32 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当pH=7时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0%
26.
(1)NaCl、Na2CO3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1.3g-5.3g=16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