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泰安月考)下列物质是按照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KNO3、NaOH、HCl B.Ca(OH)2、HCl、NaCl
C.H2SO4、Na2CO3、BaSO4 D.HNO3、KOH、CuSO4
2.(2021九上·莱阳期中)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稀盐酸、石灰石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水、硝酸铵
3.(2021九上·莱阳期中)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都增加 B.瓶口都会出现白雾
C.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少 D.都没有任何变化
4.(2021九上·广饶期中)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不能作为醋酸属于酸的证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食醋可以去除金属制品上的的少量锈迹
C.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大
D.不宜用铝容器盛装食醋
5.(2021九上·乳山期中)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21九上·广饶期中)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B.无明显现象
C.生成无色气体 D.石蕊呈紫色
7.(2021·娄底)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HCl)过多,可服用含 的药片,制取这类药物不可以使用KOH替代 ,最不科学的理由是( )
A.KOH与胃酸不反应 B.KOH易溶于水
C.KOH有强烈的腐蚀性 D. 的来源更广泛
8.(2021九上·福山期中)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向含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B.加水稀释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9.(2021九上·泰安期中)西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西瓜汁显( )
A.无法确定 B.碱性 C.中性 D.酸性
10.(2021九上·龙口期中)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近似pH如下。下列液体中碱性最强的是( )
液体 A.胃液 B.胰液 C.胆汁 D.血浆
pH 0.9-1.5 7.5-8.0 7.1-7.3 7.35-7.45
A.A B.B C.C D.D
11.(2021·东城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滴加液体 D.测溶液 pH
12.(2021九上·东平期中)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是稀盐酸
B.c点时,溶液中的K+个数大于Cl-个数
C.b点表示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滴加方式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二、填空题
13.(2021九上·息县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中,A杯溶液逐渐变 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冬天暴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冻裂了,这是因为
14.(2021·河南)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15.(2019·河南模拟)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将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三、综合题
16.(2021九上·广饶期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其主要成分醋酸(化学式为CH3OOH)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 (填离子符号)。
(2)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
A.食醋(pH=3)
B.浓硫酸
C.食盐水(pH=7)
D.苏打或肥皂水(pH=9~10)
(4)酿酒厂生产白酒时,常加入适量稀硫酸来控制酸度,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即可得到白酒,盐酸的价格比硫酸低,同样能控制酸度,请说明控制酸度不用盐酸的原因 。
17.(2021九上·任城月考)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丽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能够与图中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氢氧化钙溶液能使酚酞变 。
(2)为了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你可选择下列哪些物质?
A.HCl B.FeCl3 C.CaO D.KOH E.Na2CO3
(3)把石灰乳刷到墙壁上,会发现墙壁变硬“出汗”涉及反应 (只需填序号)。
18.(2021九上·招远期中)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1是小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的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其中A、B表示反应物,C表示生成物)。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图1中①的现象是 。
(3)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可以补充人体中构成血红素的 (填“Fe2+”或“Fe3+”),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 (填序号“②”“③”“④”或“⑤”)化学性质。
(4)小明用图2来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该过程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用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 。依此类推当图1中③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
(5)图1中⑤的性质可用于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 (用符号表示)。
19.(2021九上·福山期中)我们接触过的有些化学反应是无明显现象的。下图三组实验都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能证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结合图Ⅱ的微观图示,判断图Ⅲ中②代表 (填离子符号)。
(2)实验乙中要证明反应的确发生了,应选用的酸碱指示剂是 。
(3)小明同学则选用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入两试管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既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推断出甲试管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4)请写出丙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20.(2021九上·泰安期中)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 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
(1)a点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 。
(2)计算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硫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硫酸钡是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硝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氢氧化钾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可以采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不符合酸、碱、盐的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快速排除。
2.【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a液面低于b液面,故不符合题意;
B. 烧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故不符合题意;
C.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故不符合题意;
D.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液面高于b液面,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说明锥形瓶里压强减小,可能装置内温度降低,或者气体减少,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解析】【解答】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质量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硫酸属于难挥发性酸,瓶口不会出现白雾,故B不符合题意;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质量增加,但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故C符合题意;
D. 综上所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属于碳碳盐,碳酸盐遇酸会产生二氧化碳,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所以能说明醋酸属于酸;
B.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气铁,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食醋可以去除金属制品上的少量锈迹能说明醋酸属于酸;
C. 加水稀释,酸性溶液的pH都会变大,而酸性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所以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大,不能说明醋酸属于酸;
D. 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不宜用铝容器盛装食醋能说明醋酸属于酸;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的特点,进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左移动,故不可能.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说明液体与固体反应会生成气体,或者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色,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D.硫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石蕊遇碱性溶液变蓝,遇酸性溶液变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HCl)过多,可服用含Al(OH)3 的药片,制取这类药物不可以使用KOH替代 ,是因为氢氧化钾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钾的腐蚀性及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要求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向含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会同时与硫酸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加入氯化钡后会立即生成沉淀,此选项中图像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钠中不断加入水时,溶液的碱性会越来越弱,但不会变成中性或酸性,溶液的pH 会逐渐减小,但也不会等于或小于7,此选项中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溶液pH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氢氧化钡与硫酸发生反应,氢氧化钡的量逐渐减少,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为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溶液的酸性增强,溶液的pH会逐渐减小,此选项图像符合题意;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时会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故加热后固的质量会逐渐减此少,但不会为零,此选项图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9.【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 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西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西瓜汁呈酸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胃液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 胰液pH为7.5-8.0,pH大于7,显碱性;
C. 胆汁pH为7.1-7.3,pH大于7,显碱性;
D. 血浆pH为7.35-7.45,pH大于7,显碱性;
由溶液pH大于7时,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胰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答案为:B。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11.【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不符合题意;
D、取一张pH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pH,不能把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酒精灯不能对火要用火柴点燃分析;
B、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C、根据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分析;
D、根据测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一开始,pH大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小于7,故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故图中X是稀盐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点时,pH小于7,此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K+个数小于Cl-个数,故错误,符合题意;
C. b点时,pH=7,说明此时氢氧化钾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A可知,滴加方式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起点pH大于7,显碱性,说明为氢氧化钾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b点,说明氢氧化钾与盐酸完全反应;c点小于7,说明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进行分析。
13.【答案】红;分子不断地运动;分子间隔增大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一部分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A杯溶液逐渐变红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分子不断地运动,冬天暴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冻裂了,这是因为分子间隔增大的原因。
【分析】浓氨水有挥发性,使大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分子的基本特征为: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4.【答案】;Na+、Cl-;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 )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Na+、Cl-,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者H++OH-=H2O 。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粒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5.【答案】(1)从小于7逐渐变化到大于7,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2)放热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稀盐酸较多,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反应完全,pH等于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故烧杯中溶液的pH从小于7逐渐变化到大于7,C点氢氧化钠过量,则C点溶液中溶质是过量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2)由图象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反应完全,温度降低,故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16.【答案】(1)H+
(2)Al(OH)3+3HCl=AlCl3+3H2O
(3)A
(4)盐酸具有挥发性,蒸馏时盐酸中的HCl蒸气会混入酒精中,所以不能用盐酸来代替硫酸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氢离子符号为H+ ;
(2)胃液中的酸为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3) 黄蜂毒液呈碱性,可加酸性物质中和减轻疼痛,食醋呈酸性,且无腐蚀性,A正确;浓硫酸虽呈酸性但具有强腐蚀性,B错误;食盐水呈中性,C错误;苏打或肥皂水呈碱性,D错误;
(4) 盐酸具有挥发性,蒸馏时盐酸中的HCl蒸气会混入酒精中,所以不能用盐酸来代替硫酸 ;
【分析】(1)根据酸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分析;
(2)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分析;
(3)根据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分析;
(4)根据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17.【答案】(1)红
(2)B;E
(3)④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A、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能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不正确;
B、氯化铁是由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能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正确;
C、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能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不正确;
D、氢氧化钾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能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不正确;
E、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能够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正确。
故答案为:BE。
(3)把石灰乳刷到墙壁上,会发现墙壁变硬“出汗”,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即氢氧化钙和非金属氧化物发生了反应,故填:④。
【分析】(1)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2)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18.【答案】(1)偏大
(2)溶液变红
(3)Fe2+;②
(4)Na+、 ;
(5)
(6)H+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盐酸被稀释,酸性减弱,故结果会偏大;
(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故图1中①的现象是溶液变红;
(3)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氢气,故可以补充人体中构成血红素的Fe2+;
该反应是利用了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故利用了②的化学性质;
(4)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Na+、 ;
当图1中③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微观实质是 ;
(5)图1中⑤的性质可用于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H+。
【分析】(1)根据pH试纸润湿测酸的pH会偏大分析;
(2)根据酸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3)根据铁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分析;
(4)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及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分析;
(5)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6)根据酸的溶液中都含氢离子分析。
19.【答案】(1)红;H+
(2)紫色石蕊溶液
(3)HCl、CaCl2
(4)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为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当与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故填:红;通过微观图示,可知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图Ⅲ中②代表的是氢离子,故填H+;
(2)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乙中选用的酸碱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液,故填:紫色石蕊试液;
(3)小明同学则选用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入丙试管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是由于甲中稀盐酸过量,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甲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甲试管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Cl、CaCl2;
(4)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及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过量时氢离子个数会增加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生成可利用石蕊试液证明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反应时,先有气泡产生后有沉淀生成分析;
(4)根据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20.【答案】(1)a点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 Na+、H+、SO42﹣
(2)解:由图示可知,在溶液的pH等于7,消耗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溶质的质量为:16g×5%=0.8g;
10g稀硫酸样品含有H2SO4的质量为x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0.8g x
解得:x=0.98g
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9.8%;
答: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a点溶液pH小于7,硫酸未全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硫酸,含有的主要离子是 Na+、H+、SO42﹣;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溶液pH小于7则酸未完全反应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计算硫酸的质量,从而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泰安月考)下列物质是按照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KNO3、NaOH、HCl B.Ca(OH)2、HCl、NaCl
C.H2SO4、Na2CO3、BaSO4 D.HNO3、KOH、CuSO4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硫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硫酸钡是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硝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氢氧化钾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可以采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不符合酸、碱、盐的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快速排除。
2.(2021九上·莱阳期中)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稀盐酸、石灰石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水、硝酸铵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a液面低于b液面,故不符合题意;
B. 烧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故不符合题意;
C.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故不符合题意;
D.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液面高于b液面,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说明锥形瓶里压强减小,可能装置内温度降低,或者气体减少,进行分析。
3.(2021九上·莱阳期中)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都增加 B.瓶口都会出现白雾
C.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少 D.都没有任何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解析】【解答】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质量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硫酸属于难挥发性酸,瓶口不会出现白雾,故B不符合题意;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质量增加,但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故C符合题意;
D. 综上所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4.(2021九上·广饶期中)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不能作为醋酸属于酸的证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食醋可以去除金属制品上的的少量锈迹
C.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大
D.不宜用铝容器盛装食醋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属于碳碳盐,碳酸盐遇酸会产生二氧化碳,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所以能说明醋酸属于酸;
B.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气铁,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食醋可以去除金属制品上的少量锈迹能说明醋酸属于酸;
C. 加水稀释,酸性溶液的pH都会变大,而酸性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所以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大,不能说明醋酸属于酸;
D. 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不宜用铝容器盛装食醋能说明醋酸属于酸;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的特点,进行分析。
5.(2021九上·乳山期中)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左移动,故不可能.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说明液体与固体反应会生成气体,或者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6.(2021九上·广饶期中)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B.无明显现象
C.生成无色气体 D.石蕊呈紫色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色,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D.硫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石蕊遇碱性溶液变蓝,遇酸性溶液变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7.(2021·娄底)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HCl)过多,可服用含 的药片,制取这类药物不可以使用KOH替代 ,最不科学的理由是( )
A.KOH与胃酸不反应 B.KOH易溶于水
C.KOH有强烈的腐蚀性 D. 的来源更广泛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HCl)过多,可服用含Al(OH)3 的药片,制取这类药物不可以使用KOH替代 ,是因为氢氧化钾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钾的腐蚀性及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要求分析。
8.(2021九上·福山期中)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向含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B.加水稀释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向含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会同时与硫酸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加入氯化钡后会立即生成沉淀,此选项中图像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钠中不断加入水时,溶液的碱性会越来越弱,但不会变成中性或酸性,溶液的pH 会逐渐减小,但也不会等于或小于7,此选项中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溶液pH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氢氧化钡与硫酸发生反应,氢氧化钡的量逐渐减少,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为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溶液的酸性增强,溶液的pH会逐渐减小,此选项图像符合题意;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时会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故加热后固的质量会逐渐减此少,但不会为零,此选项图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9.(2021九上·泰安期中)西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西瓜汁显( )
A.无法确定 B.碱性 C.中性 D.酸性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 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西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西瓜汁呈酸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分析。
10.(2021九上·龙口期中)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近似pH如下。下列液体中碱性最强的是( )
液体 A.胃液 B.胰液 C.胆汁 D.血浆
pH 0.9-1.5 7.5-8.0 7.1-7.3 7.35-7.45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胃液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 胰液pH为7.5-8.0,pH大于7,显碱性;
C. 胆汁pH为7.1-7.3,pH大于7,显碱性;
D. 血浆pH为7.35-7.45,pH大于7,显碱性;
由溶液pH大于7时,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胰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答案为:B。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11.(2021·东城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滴加液体 D.测溶液 pH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不符合题意;
D、取一张pH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pH,不能把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酒精灯不能对火要用火柴点燃分析;
B、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C、根据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分析;
D、根据测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分析。
12.(2021九上·东平期中)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是稀盐酸
B.c点时,溶液中的K+个数大于Cl-个数
C.b点表示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滴加方式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答案】B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一开始,pH大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小于7,故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故图中X是稀盐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点时,pH小于7,此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K+个数小于Cl-个数,故错误,符合题意;
C. b点时,pH=7,说明此时氢氧化钾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A可知,滴加方式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起点pH大于7,显碱性,说明为氢氧化钾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b点,说明氢氧化钾与盐酸完全反应;c点小于7,说明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3.(2021九上·息县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中,A杯溶液逐渐变 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冬天暴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冻裂了,这是因为
【答案】红;分子不断地运动;分子间隔增大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一部分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A杯溶液逐渐变红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分子不断地运动,冬天暴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冻裂了,这是因为分子间隔增大的原因。
【分析】浓氨水有挥发性,使大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分子的基本特征为: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4.(2021·河南)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答案】;Na+、Cl-;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 )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Na+、Cl-,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者H++OH-=H2O 。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粒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5.(2019·河南模拟)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将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答案】(1)从小于7逐渐变化到大于7,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2)放热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稀盐酸较多,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反应完全,pH等于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故烧杯中溶液的pH从小于7逐渐变化到大于7,C点氢氧化钠过量,则C点溶液中溶质是过量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2)由图象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反应完全,温度降低,故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三、综合题
16.(2021九上·广饶期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其主要成分醋酸(化学式为CH3OOH)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 (填离子符号)。
(2)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
A.食醋(pH=3)
B.浓硫酸
C.食盐水(pH=7)
D.苏打或肥皂水(pH=9~10)
(4)酿酒厂生产白酒时,常加入适量稀硫酸来控制酸度,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即可得到白酒,盐酸的价格比硫酸低,同样能控制酸度,请说明控制酸度不用盐酸的原因 。
【答案】(1)H+
(2)Al(OH)3+3HCl=AlCl3+3H2O
(3)A
(4)盐酸具有挥发性,蒸馏时盐酸中的HCl蒸气会混入酒精中,所以不能用盐酸来代替硫酸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氢离子符号为H+ ;
(2)胃液中的酸为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3) 黄蜂毒液呈碱性,可加酸性物质中和减轻疼痛,食醋呈酸性,且无腐蚀性,A正确;浓硫酸虽呈酸性但具有强腐蚀性,B错误;食盐水呈中性,C错误;苏打或肥皂水呈碱性,D错误;
(4) 盐酸具有挥发性,蒸馏时盐酸中的HCl蒸气会混入酒精中,所以不能用盐酸来代替硫酸 ;
【分析】(1)根据酸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分析;
(2)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分析;
(3)根据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分析;
(4)根据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17.(2021九上·任城月考)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丽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能够与图中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氢氧化钙溶液能使酚酞变 。
(2)为了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你可选择下列哪些物质?
A.HCl B.FeCl3 C.CaO D.KOH E.Na2CO3
(3)把石灰乳刷到墙壁上,会发现墙壁变硬“出汗”涉及反应 (只需填序号)。
【答案】(1)红
(2)B;E
(3)④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A、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能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不正确;
B、氯化铁是由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能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正确;
C、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能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不正确;
D、氢氧化钾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能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不正确;
E、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能够检验反应③能够发生,正确。
故答案为:BE。
(3)把石灰乳刷到墙壁上,会发现墙壁变硬“出汗”,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即氢氧化钙和非金属氧化物发生了反应,故填:④。
【分析】(1)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2)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18.(2021九上·招远期中)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1是小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的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其中A、B表示反应物,C表示生成物)。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图1中①的现象是 。
(3)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可以补充人体中构成血红素的 (填“Fe2+”或“Fe3+”),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 (填序号“②”“③”“④”或“⑤”)化学性质。
(4)小明用图2来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该过程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用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 。依此类推当图1中③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
(5)图1中⑤的性质可用于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 (用符号表示)。
【答案】(1)偏大
(2)溶液变红
(3)Fe2+;②
(4)Na+、 ;
(5)
(6)H+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盐酸被稀释,酸性减弱,故结果会偏大;
(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故图1中①的现象是溶液变红;
(3)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氢气,故可以补充人体中构成血红素的Fe2+;
该反应是利用了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故利用了②的化学性质;
(4)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Na+、 ;
当图1中③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微观实质是 ;
(5)图1中⑤的性质可用于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H+。
【分析】(1)根据pH试纸润湿测酸的pH会偏大分析;
(2)根据酸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3)根据铁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分析;
(4)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及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分析;
(5)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6)根据酸的溶液中都含氢离子分析。
19.(2021九上·福山期中)我们接触过的有些化学反应是无明显现象的。下图三组实验都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能证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结合图Ⅱ的微观图示,判断图Ⅲ中②代表 (填离子符号)。
(2)实验乙中要证明反应的确发生了,应选用的酸碱指示剂是 。
(3)小明同学则选用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入两试管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既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推断出甲试管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4)请写出丙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红;H+
(2)紫色石蕊溶液
(3)HCl、CaCl2
(4)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为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当与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故填:红;通过微观图示,可知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图Ⅲ中②代表的是氢离子,故填H+;
(2)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乙中选用的酸碱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液,故填:紫色石蕊试液;
(3)小明同学则选用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入丙试管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是由于甲中稀盐酸过量,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甲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甲试管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Cl、CaCl2;
(4)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及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过量时氢离子个数会增加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生成可利用石蕊试液证明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反应时,先有气泡产生后有沉淀生成分析;
(4)根据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四、计算题
20.(2021九上·泰安期中)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 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
(1)a点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 。
(2)计算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a点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 Na+、H+、SO42﹣
(2)解:由图示可知,在溶液的pH等于7,消耗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溶质的质量为:16g×5%=0.8g;
10g稀硫酸样品含有H2SO4的质量为x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0.8g x
解得:x=0.98g
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9.8%;
答: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a点溶液pH小于7,硫酸未全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硫酸,含有的主要离子是 Na+、H+、SO42﹣;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溶液pH小于7则酸未完全反应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计算硫酸的质量,从而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