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7 16:12:16

文档简介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东平期中)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中稀释
2.(2021九上·莱阳期中)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淡化海水
B.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
C.利用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3.(2021九上·高邑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均匀受热
B.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C.为了加快冷凝,可以在烧杯中加入冰块
D.制得的蒸馏水是软水
4.(2021九上·任城期中)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法和反渗透法
B.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利用价值
D.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试样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5.(2021九上·黄浦期中)实验室对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后的剩余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每步均充分完成,氯酸钾、氯化钾均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是溶解,为了使固体混合物充分溶解,水的量越多越好
B.蒸发时,需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C.实验中玻璃棒用了多次,但作用各不相同
D.操作Ⅳ称量所得的固体为1.49g,该固体是氯化钾
6.(2021九上·广饶期中)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晒盐”获得是纯净物氯化钠
B.海底的可燃冰大量燃烧后,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C.海洋是个巨人的水资源库,如何获取廉价的淡水对缓解淡水危机意义重大
D.可以从海水中直接提取纯碱
7.(2021九上·新华月考)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B.蒸馏后分子没有改变
C.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
D.该装置不需要用石棉网
8.(2021·连云港)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过滤食盐水
C.蒸发食盐水
D.冷却蒸发皿
9.(2021·如皋模拟)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BaCl2溶液
C.第③步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氧化
二、综合题
10.(2021·齐齐哈尔)细节决定成败,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   。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   、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3%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1.(2021九上·任城期中)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人们可以从海水中获取很多物质。
(1)海水淡化: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右图所示),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   。
(2)海水制镁:从海水或卤水中制备金属镁流程如下。
①为了使海水中含量较低的镁元素富集,加入的试剂a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此过程富集镁元素的同时也达到了   的目的。
②加入试剂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下列有关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潮汐能转化为化学能
(3)海水晒盐: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物质,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大致过程和氯化钠、氯化钙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氯化钙 59.5 65.0 74.5 100 116
①将粗盐从海水中结晶出来的方法是   ,将粗盐和母液分离的操作是   。
②经长时间日晒氯化钙不易大量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
③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里,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2.(2021九上·龙口期中)某课题小组模拟工业海水制镁的流程,在实验室制取生产镁的原料——氯化镁,设计方案如下:
(1)海水和苦卤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甲同学提出选择苦卤更好,小组同学一致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   。
(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试剂X最好选择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该方案制取氯化镁时,要经历步骤Ⅰ和步骤Ⅱ两步转化,其主要目的是   。
(4)小组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了实验,并制得19.0g干燥纯净的氯化镁固体。若步骤Ⅱ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镁恰好完全反应,且步骤Ⅲ中氯化镁没有损失,则步骤Ⅱ中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   g。
13.(2021·宿迁)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
已知: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MgCl2、CaCl2,流程中部分操作及试剂已省略。
(1)试剂X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Ca2+,则试剂X为   (填化学式)。
(2)“操作1”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2”的名称为   。
(3)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   。
(4)实际生产中,步骤1常选用   作为沉淀剂。
(5)步骤2需电解   状态的MgCl2以获得金属镁。
14.(2021·资阳模拟)我省海水资源丰富。如图是利用海水资源制取纯碱的流程。
(1)步骤Ⅱ和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析出碳酸氢钠固体后的溶液为碳酸氢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侯氏制碱法”是在氨碱法基础上,向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氯化钠溶液则可循环利用,请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   (写一条)。
15.(2021·夹江模拟)利用海水(含氯化钠、氯化镁)可回收镁。(假设每步都恰好完全反应)
(1)操作A是   。
(2)写出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3)得到氢氧化镁需要洗净,为证明是否洗净,可取洗涤液少量,向其中加入下列试剂中______。
A.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采取晒海水使水分蒸发,最后制得食盐的方法,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可利用潮汐发电,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工业废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所以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石灰乳中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钙,含氢氧根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可燃冰主要成分为水合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
3.【答案】B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均匀受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发生爆沸,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为了加快冷凝,可以在烧杯中加入冰块,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制得的蒸馏水钙镁矿物质比较少,是软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蒸馏操作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发生爆沸。
4.【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有蒸馏法和反渗透法,蒸发结晶是获取其中海盐的方法,故不符合题意;
B.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C. 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包括氯化钠、氯化钾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可用于工业生产,故不符合题意;
D. 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试样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冷凝水样中含有氯化钠,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烧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
5.【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操作I是溶解,为了使固体混合物充分溶解,水应足量,但是不能过多,否则会延长蒸发时间,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需要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无需石棉网,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均需要玻璃棒,但是作用不同,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如果氯酸钾完全反应,则该固体是氯化钾,如果氯酸钾剩余,则该固体是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钾可溶、二氧化锰难溶的性质及溶解、过滤、蒸发操作要求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海水“晒盐”获得的是粗盐,里面有可溶性杂质及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底的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大量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淡化有利于解决淡水危机,故C符合题意;
D、海水中含有的盐类较多的是氯化钠、氯化镁等,纯碱即碳酸钠,海水中不能直接提取纯碱,但可以用海水制纯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蒸馏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没有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需要加热烧瓶,需要使用石棉网,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烧瓶加热需要使用石棉网。
8.【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溶解粗盐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正确,符合题意;
B. 过滤时,漏斗颈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要用坩埚钳夹取蒸发皿,防止烫伤,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分析】A、根据溶解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先除硫酸根离子,需要BaCl2溶液,再除镁离子,需要NaOH溶液,最后除钙离子和过量BaCl2的,加入Na2CO3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的盐酸,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A不符合题意;
B.由②中物质的组成可知,要与氢氧化镁反应应选择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B不符合题意;
C.由③的转化可知,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并生成氯化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由④可知NaBr→Br2,NaBr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单质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信息可知溴元素被氧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①为粗盐提纯,利用物质之间的发生及除杂的原则来分析,注意碳酸钠溶液需在添加氯化钡溶液后加入,以除去过量的Ba2+和Ca2+;②为物质的转化,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镁;③为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④为制备溴单质的反应,一般通入氯气作为氧化剂,以此分析解答该题。
10.【答案】(1)细口瓶;腐蚀标签
(2)溶解;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偏大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故填:细口瓶;腐蚀标签。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蒸发操作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溶解;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3%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6%溶液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填:偏大。
【分析】(1)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2)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1.【答案】(1)水分子
(2)石灰乳;Ca(OH)2+MgCl2=Mg(OH)2↓+CaCl2;复分解;提纯;Mg(OH)2+2HCl=MgCl2+2H2O;A
(3)蒸发结晶;过滤;溶解度较大;BC
【知识点】水的净化;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
(2)① 为了使海水中含量较低的镁元素富集,加入的试剂a为石灰乳,氢氧化钙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MgCl2=Mg(OH)2↓+CaCl2,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此过程富集镁元素的同时也达到了提纯的目的,故填:石灰乳;Ca(OH)2+MgCl2=Mg(OH)2↓+CaCl2;复分解;提纯。
② 加入试剂b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加入的为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填:Mg(OH)2+2HCl=MgCl2+2H2O。
③ 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A。
(3)①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将粗盐从海水中结晶出来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将粗盐和母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蒸发结晶;过滤。
② 经长时间日晒氯化钙不易大量结晶析出的原因是溶解度较大,故填:溶解度较大。
③ A. 海水进入贮水池,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正确。
B. 在蒸发池里,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不正确。
C.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1)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水分子。
(2)① 氢氧化钙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② 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和水。
③ 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根据蒸发结晶提纯物质的方法,进行分析。
12.【答案】(1)苦卤中氯化镁的浓度较大
(2)Ca(OH)2(或石灰乳等);
(3)富集镁和提纯氯化镁
(4)14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苦卤中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溶液,与海水相比,镁离子浓度高,有利于镁元素的富集,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故填:苦卤中氯化镁的浓度较大;
(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试剂Ⅹ最好选用氢氧化钙,是因为在提供相等质量的氢氧根离子的情况下,购买的氢氧化钙的价格更便宜;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Ca(OH)2(或石灰乳等); ;
(3)海水本身含有氯化镁,通过步骤I和步骤Ⅱ又得到氯化镁,这样做的目的是富集镁和提纯氯化镁,故填:富集镁和提纯氯化镁;
(4)设消耗稀HCl的质量为x,则有
故填:146。
【分析】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氯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盐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3.【答案】(1)Na2CO3
(2)引流;蒸发结晶(或蒸发)
(3)Mg(OH)2、CaCO3
(4)石灰乳(或熟石灰或Ca(OH)2)
(5)熔融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加入氢氧化钠,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镁,加入试剂X,可除去氯化钙,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试剂X为Na2CO3;
(2)操作1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氯化钠溶液经过操作2变为氯化钠晶体,故操作2是蒸发;
(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氯化钠,故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4)实际生产中,步骤1常选用氢氧化钙作为沉淀剂,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且价格低廉;
(5)步骤2需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获得金属镁。
【分析】(1)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2)根据过滤操作、蒸发操作的原理,进行分析。
(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氯化钠。
(4)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5)根据不引入杂质,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反应,进行分析。
14.【答案】(1)NaCl+NH3+H2O+CO2=NaHCO3↓+ NH4Cl
(2)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3)饱和
(4)提高物质利用率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步骤Ⅱ和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 NH4Cl;
(2)氨气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3)析出固体后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析出碳酸氢钠固体后的溶液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4) “侯氏制碱法”实现了氯化钠溶液的可循环利用,提高了物质利用率。
【分析】(1)氯化钠、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2)氨气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钠溶液的可循环利用,提高了物质利用率,进行分析。
15.【答案】(1)过滤
(2)
(3)B;C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为过滤;
(2)海水中含氯化钠、氯化镁,加入石灰水生成氢氧化镁,反应方程式为: ;
(3)经操作a得到的氢氧化镁沉淀可能表面会残留有Ca2+和Cl-,为证明是否洗净,需检测洗涤液中是否含有Ca2+和Cl-,故可取洗涤液少量,故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Cl-)或碳酸钠溶液(检验Ca2+),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
(2)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
(3)根据经操作a得到的氢氧化镁沉淀可能表面会残留有Ca2+和Cl-,进行分析。
1 / 1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东平期中)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中稀释
【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采取晒海水使水分蒸发,最后制得食盐的方法,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可利用潮汐发电,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工业废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2021九上·莱阳期中)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淡化海水
B.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
C.利用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所以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石灰乳中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钙,含氢氧根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可燃冰主要成分为水合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
3.(2021九上·高邑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均匀受热
B.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C.为了加快冷凝,可以在烧杯中加入冰块
D.制得的蒸馏水是软水
【答案】B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均匀受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发生爆沸,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为了加快冷凝,可以在烧杯中加入冰块,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制得的蒸馏水钙镁矿物质比较少,是软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蒸馏操作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发生爆沸。
4.(2021九上·任城期中)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法和反渗透法
B.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利用价值
D.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试样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有蒸馏法和反渗透法,蒸发结晶是获取其中海盐的方法,故不符合题意;
B.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C. 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包括氯化钠、氯化钾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可用于工业生产,故不符合题意;
D. 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试样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冷凝水样中含有氯化钠,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烧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
5.(2021九上·黄浦期中)实验室对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后的剩余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每步均充分完成,氯酸钾、氯化钾均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是溶解,为了使固体混合物充分溶解,水的量越多越好
B.蒸发时,需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C.实验中玻璃棒用了多次,但作用各不相同
D.操作Ⅳ称量所得的固体为1.49g,该固体是氯化钾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操作I是溶解,为了使固体混合物充分溶解,水应足量,但是不能过多,否则会延长蒸发时间,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需要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无需石棉网,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均需要玻璃棒,但是作用不同,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如果氯酸钾完全反应,则该固体是氯化钾,如果氯酸钾剩余,则该固体是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钾可溶、二氧化锰难溶的性质及溶解、过滤、蒸发操作要求分析。
6.(2021九上·广饶期中)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晒盐”获得是纯净物氯化钠
B.海底的可燃冰大量燃烧后,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C.海洋是个巨人的水资源库,如何获取廉价的淡水对缓解淡水危机意义重大
D.可以从海水中直接提取纯碱
【答案】C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海水“晒盐”获得的是粗盐,里面有可溶性杂质及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底的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大量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淡化有利于解决淡水危机,故C符合题意;
D、海水中含有的盐类较多的是氯化钠、氯化镁等,纯碱即碳酸钠,海水中不能直接提取纯碱,但可以用海水制纯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分析。
7.(2021九上·新华月考)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B.蒸馏后分子没有改变
C.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
D.该装置不需要用石棉网
【答案】D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蒸馏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没有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需要加热烧瓶,需要使用石棉网,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烧瓶加热需要使用石棉网。
8.(2021·连云港)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过滤食盐水
C.蒸发食盐水
D.冷却蒸发皿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溶解粗盐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正确,符合题意;
B. 过滤时,漏斗颈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要用坩埚钳夹取蒸发皿,防止烫伤,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分析】A、根据溶解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9.(2021·如皋模拟)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BaCl2溶液
C.第③步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氧化
【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先除硫酸根离子,需要BaCl2溶液,再除镁离子,需要NaOH溶液,最后除钙离子和过量BaCl2的,加入Na2CO3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的盐酸,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A不符合题意;
B.由②中物质的组成可知,要与氢氧化镁反应应选择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B不符合题意;
C.由③的转化可知,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并生成氯化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由④可知NaBr→Br2,NaBr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单质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信息可知溴元素被氧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①为粗盐提纯,利用物质之间的发生及除杂的原则来分析,注意碳酸钠溶液需在添加氯化钡溶液后加入,以除去过量的Ba2+和Ca2+;②为物质的转化,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镁;③为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④为制备溴单质的反应,一般通入氯气作为氧化剂,以此分析解答该题。
二、综合题
10.(2021·齐齐哈尔)细节决定成败,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   。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   、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3%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答案】(1)细口瓶;腐蚀标签
(2)溶解;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偏大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故填:细口瓶;腐蚀标签。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蒸发操作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溶解;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3%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6%溶液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填:偏大。
【分析】(1)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2)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1.(2021九上·任城期中)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人们可以从海水中获取很多物质。
(1)海水淡化: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右图所示),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   。
(2)海水制镁:从海水或卤水中制备金属镁流程如下。
①为了使海水中含量较低的镁元素富集,加入的试剂a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此过程富集镁元素的同时也达到了   的目的。
②加入试剂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下列有关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潮汐能转化为化学能
(3)海水晒盐: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物质,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大致过程和氯化钠、氯化钙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氯化钙 59.5 65.0 74.5 100 116
①将粗盐从海水中结晶出来的方法是   ,将粗盐和母液分离的操作是   。
②经长时间日晒氯化钙不易大量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
③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里,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1)水分子
(2)石灰乳;Ca(OH)2+MgCl2=Mg(OH)2↓+CaCl2;复分解;提纯;Mg(OH)2+2HCl=MgCl2+2H2O;A
(3)蒸发结晶;过滤;溶解度较大;BC
【知识点】水的净化;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
(2)① 为了使海水中含量较低的镁元素富集,加入的试剂a为石灰乳,氢氧化钙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MgCl2=Mg(OH)2↓+CaCl2,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此过程富集镁元素的同时也达到了提纯的目的,故填:石灰乳;Ca(OH)2+MgCl2=Mg(OH)2↓+CaCl2;复分解;提纯。
② 加入试剂b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加入的为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填:Mg(OH)2+2HCl=MgCl2+2H2O。
③ 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A。
(3)①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将粗盐从海水中结晶出来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将粗盐和母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蒸发结晶;过滤。
② 经长时间日晒氯化钙不易大量结晶析出的原因是溶解度较大,故填:溶解度较大。
③ A. 海水进入贮水池,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正确。
B. 在蒸发池里,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不正确。
C.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1)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水分子。
(2)① 氢氧化钙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② 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和水。
③ 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根据蒸发结晶提纯物质的方法,进行分析。
12.(2021九上·龙口期中)某课题小组模拟工业海水制镁的流程,在实验室制取生产镁的原料——氯化镁,设计方案如下:
(1)海水和苦卤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甲同学提出选择苦卤更好,小组同学一致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   。
(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试剂X最好选择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该方案制取氯化镁时,要经历步骤Ⅰ和步骤Ⅱ两步转化,其主要目的是   。
(4)小组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了实验,并制得19.0g干燥纯净的氯化镁固体。若步骤Ⅱ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镁恰好完全反应,且步骤Ⅲ中氯化镁没有损失,则步骤Ⅱ中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   g。
【答案】(1)苦卤中氯化镁的浓度较大
(2)Ca(OH)2(或石灰乳等);
(3)富集镁和提纯氯化镁
(4)14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苦卤中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溶液,与海水相比,镁离子浓度高,有利于镁元素的富集,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故填:苦卤中氯化镁的浓度较大;
(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试剂Ⅹ最好选用氢氧化钙,是因为在提供相等质量的氢氧根离子的情况下,购买的氢氧化钙的价格更便宜;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Ca(OH)2(或石灰乳等); ;
(3)海水本身含有氯化镁,通过步骤I和步骤Ⅱ又得到氯化镁,这样做的目的是富集镁和提纯氯化镁,故填:富集镁和提纯氯化镁;
(4)设消耗稀HCl的质量为x,则有
故填:146。
【分析】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氯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盐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3.(2021·宿迁)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
已知: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MgCl2、CaCl2,流程中部分操作及试剂已省略。
(1)试剂X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Ca2+,则试剂X为   (填化学式)。
(2)“操作1”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2”的名称为   。
(3)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   。
(4)实际生产中,步骤1常选用   作为沉淀剂。
(5)步骤2需电解   状态的MgCl2以获得金属镁。
【答案】(1)Na2CO3
(2)引流;蒸发结晶(或蒸发)
(3)Mg(OH)2、CaCO3
(4)石灰乳(或熟石灰或Ca(OH)2)
(5)熔融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加入氢氧化钠,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镁,加入试剂X,可除去氯化钙,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试剂X为Na2CO3;
(2)操作1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氯化钠溶液经过操作2变为氯化钠晶体,故操作2是蒸发;
(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氯化钠,故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4)实际生产中,步骤1常选用氢氧化钙作为沉淀剂,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且价格低廉;
(5)步骤2需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获得金属镁。
【分析】(1)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2)根据过滤操作、蒸发操作的原理,进行分析。
(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氯化钠。
(4)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5)根据不引入杂质,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反应,进行分析。
14.(2021·资阳模拟)我省海水资源丰富。如图是利用海水资源制取纯碱的流程。
(1)步骤Ⅱ和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析出碳酸氢钠固体后的溶液为碳酸氢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侯氏制碱法”是在氨碱法基础上,向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氯化钠溶液则可循环利用,请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   (写一条)。
【答案】(1)NaCl+NH3+H2O+CO2=NaHCO3↓+ NH4Cl
(2)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3)饱和
(4)提高物质利用率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步骤Ⅱ和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 NH4Cl;
(2)氨气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3)析出固体后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析出碳酸氢钠固体后的溶液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4) “侯氏制碱法”实现了氯化钠溶液的可循环利用,提高了物质利用率。
【分析】(1)氯化钠、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2)氨气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钠溶液的可循环利用,提高了物质利用率,进行分析。
15.(2021·夹江模拟)利用海水(含氯化钠、氯化镁)可回收镁。(假设每步都恰好完全反应)
(1)操作A是   。
(2)写出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3)得到氢氧化镁需要洗净,为证明是否洗净,可取洗涤液少量,向其中加入下列试剂中______。
A.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过滤
(2)
(3)B;C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1)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为过滤;
(2)海水中含氯化钠、氯化镁,加入石灰水生成氢氧化镁,反应方程式为: ;
(3)经操作a得到的氢氧化镁沉淀可能表面会残留有Ca2+和Cl-,为证明是否洗净,需检测洗涤液中是否含有Ca2+和Cl-,故可取洗涤液少量,故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Cl-)或碳酸钠溶液(检验Ca2+),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
(2)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
(3)根据经操作a得到的氢氧化镁沉淀可能表面会残留有Ca2+和Cl-,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