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7 16:24: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广饶期中)《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 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操作是(  )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2.(2021九上·东平期中)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中稀释
3.(2021九上·吉林期末)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过滤液体
C.读取液体 D.加热液体
4.(2021九上·秦皇岛期末)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
B.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
C.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
5.(2021九上·和平期末)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
6.(2021九上·邓州期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点表示在t℃时,甲、乙的溶解度不相等
B.35℃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70g
C.t℃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时仍是饱和溶液
D.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大
7.(2021九上·华亭期末)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2021九上·利津期中)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欲使其60℃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9.(2019九上·新泰期中)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10.(2021·湘西)晾晒海水获得的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现要除去粗盐溶液中的MgCl2和CaCl2,需先依次加入足量的a和b,过滤后再加c。则a、b、c分别是(  )
A.Na2CO3 稀盐酸NaOH B.K2CO3NaOH稀盐酸
C.NaOHNa2CO3稀盐酸 D.KOH稀盐酸Na2CO3
二、综合题
11.(2021九上·法库期末)走进晒盐厂
(1)用海水晒盐:从海水中提取获得食盐氯化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2)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①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图中表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③30℃时,将5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继续加热至60℃,下列各量一定变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
12.(2021九上·青浦月考)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5克粗盐中精盐含量(假定只含不溶性杂质)。
(1)称量粗盐→溶解→   →   →冷却干燥→称量精盐
称量粗盐:用   (填一仪器名称,下同)称3g粗盐,称量时托盘上需垫上一张光洁干净的   。称量时应在托盘上先   后进行另一操作(填“按去皮键”或“放称量纸”)。
(2)溶解: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下图是10mL量筒的片段,根据图示,所取的水的体积是   mL。将称量好的粗盐和蒸馏水放入烧杯中溶解。
(3)称量精盐: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到的精盐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13.(2021九上·和平期末)下列是MgSO4和K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52.9 52.2
KCl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t3℃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关系甲   乙(填“>”“<”或“无法确定”).
(3)t2℃的范围为____(填字母)。
A.30-40 B.40-50 C.70-80 D.80-90
(4)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填字母)。
A.始终不变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不变后减小 E.先不变后增大
14.(2021九上·莱州期末)从海水中提取镁、晒盐、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结合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水晒盐。盐田法晒盐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平坦海边滩涂适合盐田法晒盐
B.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降温结晶使氯化钠析出
C.析出粗盐后,结晶池中的母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Ⅰ,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步骤Ⅰ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   (一种即可,填字母序号);
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稍过量的BaCl2溶液 c.稍过量的NaOH溶液
(3)母液中有MgCl2,却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   ;
(4)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步骤Ⅱ中反应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结合图2请分析NaHCO3结晶析出而NH4Cl没有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步骤Ⅱ中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55℃的原因是   。
(6)步骤Ⅱ的滤液中获得的氯化铵固体加入熟石灰研磨可用来检验氨态氮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2021九上·南开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2)t2℃时,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现有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将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4)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序号)。
(5)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随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所描述过程涉及到加热、结晶、蒸发,但没有涉及到过滤;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给描述的操作原理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采取晒海水使水分蒸发,最后制得食盐的方法,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可利用潮汐发电,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工业废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3.【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不符合题意;
C. 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不符合题意;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水果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100份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硝酸钾,90份质量的水。A. (100-1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此选项此符合题意;
B. 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将硝酸钾与水按10∶90=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从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不符合题意。
B、t2℃时,b的溶解度为50g,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t3℃时,ab的溶解度大于50g,c的溶解度小于15g。则50g水中能溶解ab的质量大于25g,溶解c的质量小于7.5g。所以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符合题意。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温度,有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t1℃时溶解度b>t1℃时溶解度a>t3℃时溶解度c,所以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K点为t℃时两条曲线的交点,所以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35℃时,甲的溶解度为35g,即在35℃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5g甲,所以35℃时,50g水最多溶解17.5g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7.5g,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升温后乙的饱和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升温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题中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等质量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越小的,在一定量的水中越易达到饱和。从图中看出,在温度为t℃时,丙的溶解度较小,若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最容易达到饱和的是丙。若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一定是丙的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
8.【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海水晒盐后的母液中富含盐类,可用于多种化工原料的提取,符合题意;
B.为了便于海水的蒸发,盐场应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方,不符合题意;
C.海水蒸发至饱和后,继续蒸发水才会析出晶体,不符合题意;
D.风吹、日晒加快了的海水的蒸发,海水晒盐就是属于蒸发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明确海水晒盐的原理以及母液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先将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再将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粗盐除杂时所加试剂均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用盐酸除去分析。
11.【答案】(1)蒸发结晶
(2)小于;A;饱和;AC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从海水中提取获得食盐氯化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图中表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A;
③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将5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45.8g,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继续加热至60℃,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该温度下,50g硝酸钾能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故溶质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溶剂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2)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
12.【答案】(1)过滤;蒸发;电子天平;称量纸;放称量纸
(2)凹液面最低处;9.5
(3)混合物;B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要得到粗盐,需通过溶、过滤、蒸发、干燥完成,称量粗盐时用电子天平;称量时要先在托盘上垫光洁干净的称量纸;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中水的体积为9.5毫升;
(3)应所得精盐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仍属于混合物;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会使难溶物进入滤液,使所得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高,A错误;
B.蒸发时 有固体溅出会使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B正确;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使食盐不能全部溶解,使精盐质量偏低,产率偏低,C正确;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会使精盐质量偏高,产率偏高,D错误;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量筒正确读数方法分析;
(3)根据粗盐过滤后所得精盐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及产率偏低说明精盐质量偏小分析。
13.【答案】(1)甲
(2)>
(3)D
(4)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KCl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增加一直增加,为曲线甲。
(2)t3℃时,甲溶解度大于乙,则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甲的溶质多,溶剂少。降低温度,到t1℃两物质溶解度均下降,且在该温度下相等。因甲溶剂少,所以在该温度下,甲溶液中的溶质少。所以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更多。所以析出晶体质量关系甲>乙。
(3)t2℃乙溶解度已经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初步判断为70℃以后。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利用表中给出溶解度描点作图,可进一步确定相交的点为80℃~90℃。
故答案为:D。
(4)开始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然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继续降温,有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D。
【分析】(1)(2)根据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3)根据 t2℃ 时曲线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方法进行分析
14.【答案】(1)A;C
(2)bca(或bac或cba)
(3)富集、提纯MgCl2
(4)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
(5)生成的NaHCO3质量比NH4Cl多而溶解度比NH4Cl小,先达到饱和;NaHCO3在55℃以上会分解
(6)
【知识点】粗盐提纯;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主要方法是将它们转化为沉淀,然后通过过滤除去,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可溶性的杂质。
(1)A、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为盐的蒸发结晶提供了温度条件,平坦海边滩涂是海水受热面积增大,此方法适合盐田法晒盐,故说法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所以结晶池主要通过蒸发结晶使氯化钠析出,故说法不正确;
C、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C;
(2)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为除去钡离子,加入氯化钡溶液一定要在加入碳酸钠溶液之前,所以正确的顺序是bca或bac、cba,故填:bca(或bac或cba);
(3)母液中的氯化镁纯度不够高,浓度较低,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富集、提纯MgCl2,故填:富集、提纯MgCl2;
(4)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反应物是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生成物是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 ;
(5)步骤Ⅱ中反应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氯化铵的质量,观察图2,在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所以NaHCO3结晶析出而NH4Cl没有结晶析出,故填:生成的NaHCO3质量比NH4Cl多而溶解度比NH4Cl小,先达到饱和;碳酸氢钠在温度55℃以上的环境中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步骤Ⅱ中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55℃的原因是:NaHCO3在55℃以上会分解;
(6)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物质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母液中含有的物质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分析
(5)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15.【答案】(1)=
(2)13:25
(3)>
(4)AC;BE
(5)减小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填:=。
(2)t2℃时,乙溶解度52g,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2g:100g=13:25,故填:13:25。
(3)现有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将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甲降温后溶解度,大于乙降温之前溶解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乙,故填:>。
(4)ABCDE,甲质量分别为35g、70g、70g、90g、90g,t1℃时,甲溶解度63g,故A不饱和溶液,BE饱和溶液,t2℃时,甲溶解度90g,故C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BE都为t1℃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填:AC;BE。
(5)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随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填:减小。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4)根据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5)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广饶期中)《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 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操作是(  )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所描述过程涉及到加热、结晶、蒸发,但没有涉及到过滤;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给描述的操作原理分析。
2.(2021九上·东平期中)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中稀释
【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采取晒海水使水分蒸发,最后制得食盐的方法,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可利用潮汐发电,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工业废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3.(2021九上·吉林期末)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过滤液体
C.读取液体 D.加热液体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不符合题意;
C. 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不符合题意;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水果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2021九上·秦皇岛期末)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
B.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
C.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100份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硝酸钾,90份质量的水。A. (100-1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此选项此符合题意;
B. 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将硝酸钾与水按10∶90=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进行分析
5.(2021九上·和平期末)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从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不符合题意。
B、t2℃时,b的溶解度为50g,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t3℃时,ab的溶解度大于50g,c的溶解度小于15g。则50g水中能溶解ab的质量大于25g,溶解c的质量小于7.5g。所以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符合题意。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温度,有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t1℃时溶解度b>t1℃时溶解度a>t3℃时溶解度c,所以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6.(2021九上·邓州期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点表示在t℃时,甲、乙的溶解度不相等
B.35℃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70g
C.t℃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时仍是饱和溶液
D.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大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K点为t℃时两条曲线的交点,所以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35℃时,甲的溶解度为35g,即在35℃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5g甲,所以35℃时,50g水最多溶解17.5g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7.5g,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升温后乙的饱和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升温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题中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7.(2021九上·华亭期末)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等质量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越小的,在一定量的水中越易达到饱和。从图中看出,在温度为t℃时,丙的溶解度较小,若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最容易达到饱和的是丙。若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一定是丙的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
8.(2021九上·利津期中)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欲使其60℃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9.(2019九上·新泰期中)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A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海水晒盐后的母液中富含盐类,可用于多种化工原料的提取,符合题意;
B.为了便于海水的蒸发,盐场应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方,不符合题意;
C.海水蒸发至饱和后,继续蒸发水才会析出晶体,不符合题意;
D.风吹、日晒加快了的海水的蒸发,海水晒盐就是属于蒸发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明确海水晒盐的原理以及母液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10.(2021·湘西)晾晒海水获得的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现要除去粗盐溶液中的MgCl2和CaCl2,需先依次加入足量的a和b,过滤后再加c。则a、b、c分别是(  )
A.Na2CO3 稀盐酸NaOH B.K2CO3NaOH稀盐酸
C.NaOHNa2CO3稀盐酸 D.KOH稀盐酸Na2CO3
【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先将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再将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粗盐除杂时所加试剂均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用盐酸除去分析。
二、综合题
11.(2021九上·法库期末)走进晒盐厂
(1)用海水晒盐:从海水中提取获得食盐氯化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2)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①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图中表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③30℃时,将5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继续加热至60℃,下列各量一定变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蒸发结晶
(2)小于;A;饱和;AC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从海水中提取获得食盐氯化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图中表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A;
③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将5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45.8g,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继续加热至60℃,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该温度下,50g硝酸钾能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故溶质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溶剂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2)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
12.(2021九上·青浦月考)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5克粗盐中精盐含量(假定只含不溶性杂质)。
(1)称量粗盐→溶解→   →   →冷却干燥→称量精盐
称量粗盐:用   (填一仪器名称,下同)称3g粗盐,称量时托盘上需垫上一张光洁干净的   。称量时应在托盘上先   后进行另一操作(填“按去皮键”或“放称量纸”)。
(2)溶解: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下图是10mL量筒的片段,根据图示,所取的水的体积是   mL。将称量好的粗盐和蒸馏水放入烧杯中溶解。
(3)称量精盐: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到的精盐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答案】(1)过滤;蒸发;电子天平;称量纸;放称量纸
(2)凹液面最低处;9.5
(3)混合物;B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要得到粗盐,需通过溶、过滤、蒸发、干燥完成,称量粗盐时用电子天平;称量时要先在托盘上垫光洁干净的称量纸;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中水的体积为9.5毫升;
(3)应所得精盐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仍属于混合物;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会使难溶物进入滤液,使所得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高,A错误;
B.蒸发时 有固体溅出会使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B正确;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使食盐不能全部溶解,使精盐质量偏低,产率偏低,C正确;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会使精盐质量偏高,产率偏高,D错误;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量筒正确读数方法分析;
(3)根据粗盐过滤后所得精盐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及产率偏低说明精盐质量偏小分析。
13.(2021九上·和平期末)下列是MgSO4和K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52.9 52.2
KCl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t3℃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关系甲   乙(填“>”“<”或“无法确定”).
(3)t2℃的范围为____(填字母)。
A.30-40 B.40-50 C.70-80 D.80-90
(4)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填字母)。
A.始终不变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不变后减小 E.先不变后增大
【答案】(1)甲
(2)>
(3)D
(4)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KCl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增加一直增加,为曲线甲。
(2)t3℃时,甲溶解度大于乙,则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甲的溶质多,溶剂少。降低温度,到t1℃两物质溶解度均下降,且在该温度下相等。因甲溶剂少,所以在该温度下,甲溶液中的溶质少。所以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更多。所以析出晶体质量关系甲>乙。
(3)t2℃乙溶解度已经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初步判断为70℃以后。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利用表中给出溶解度描点作图,可进一步确定相交的点为80℃~90℃。
故答案为:D。
(4)开始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然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继续降温,有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D。
【分析】(1)(2)根据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3)根据 t2℃ 时曲线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方法进行分析
14.(2021九上·莱州期末)从海水中提取镁、晒盐、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结合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水晒盐。盐田法晒盐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平坦海边滩涂适合盐田法晒盐
B.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降温结晶使氯化钠析出
C.析出粗盐后,结晶池中的母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Ⅰ,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步骤Ⅰ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   (一种即可,填字母序号);
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稍过量的BaCl2溶液 c.稍过量的NaOH溶液
(3)母液中有MgCl2,却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   ;
(4)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步骤Ⅱ中反应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结合图2请分析NaHCO3结晶析出而NH4Cl没有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步骤Ⅱ中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55℃的原因是   。
(6)步骤Ⅱ的滤液中获得的氯化铵固体加入熟石灰研磨可用来检验氨态氮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A;C
(2)bca(或bac或cba)
(3)富集、提纯MgCl2
(4)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
(5)生成的NaHCO3质量比NH4Cl多而溶解度比NH4Cl小,先达到饱和;NaHCO3在55℃以上会分解
(6)
【知识点】粗盐提纯;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主要方法是将它们转化为沉淀,然后通过过滤除去,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可溶性的杂质。
(1)A、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为盐的蒸发结晶提供了温度条件,平坦海边滩涂是海水受热面积增大,此方法适合盐田法晒盐,故说法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所以结晶池主要通过蒸发结晶使氯化钠析出,故说法不正确;
C、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C;
(2)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为除去钡离子,加入氯化钡溶液一定要在加入碳酸钠溶液之前,所以正确的顺序是bca或bac、cba,故填:bca(或bac或cba);
(3)母液中的氯化镁纯度不够高,浓度较低,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富集、提纯MgCl2,故填:富集、提纯MgCl2;
(4)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反应物是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生成物是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 ;
(5)步骤Ⅱ中反应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氯化铵的质量,观察图2,在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所以NaHCO3结晶析出而NH4Cl没有结晶析出,故填:生成的NaHCO3质量比NH4Cl多而溶解度比NH4Cl小,先达到饱和;碳酸氢钠在温度55℃以上的环境中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步骤Ⅱ中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55℃的原因是:NaHCO3在55℃以上会分解;
(6)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物质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母液中含有的物质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分析
(5)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15.(2021九上·南开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2)t2℃时,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现有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将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4)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序号)。
(5)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随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
【答案】(1)=
(2)13:25
(3)>
(4)AC;BE
(5)减小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填:=。
(2)t2℃时,乙溶解度52g,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2g:100g=13:25,故填:13:25。
(3)现有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将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甲降温后溶解度,大于乙降温之前溶解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乙,故填:>。
(4)ABCDE,甲质量分别为35g、70g、70g、90g、90g,t1℃时,甲溶解度63g,故A不饱和溶液,BE饱和溶液,t2℃时,甲溶解度90g,故C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BE都为t1℃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填:AC;BE。
(5)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随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填:减小。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4)根据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5)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