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梧州)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法和反渗透法
B.海底的矿产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利用价值
D.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通常加入石灰乳将镁元素沉淀
【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是反渗透法,故不符合题意;
B.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海水淡化得到淡水后,剩余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钾等,这些物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故不符合题意;
D. 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通常用石灰乳将镁离子沉淀下来,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是反渗透法,进行分析。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根据海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D、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2.(2021·商南模拟)下列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称量粗盐
B. 转移固体、加水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并且瓶塞为倒放,故不符合题意;
B. 溶解时先往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再倒入水,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固体物质时操作,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2021九上·河东期末)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t3℃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采取冷却的方法提纯A
D.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有晶体析出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对应点的C曲线最高,A曲线最低,所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选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t2℃时,A、B、C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B>A=C,由A、B、C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A、B仍为饱和溶液,C变成不饱和溶液,故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选项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C、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所以t3℃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取冷却的方法提纯A,选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D、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会有晶体析出,选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4.(2021九上·芝罘期中)海水淡化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可通过,其它物质不能通过,所以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物。
5.(2020九上·北辰期末)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不含有其他杂质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结晶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D.析出氯化钠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多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 在蒸发池中,水分蒸发,但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 在结晶池中,在温度不变时,由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即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进行分析。
6.(2021·河南)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其化学式为( )
A.Na2CO3 B.NaHCO3 C.NaOH D.NaCl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NaHCO3俗称小苏打,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NaCl是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名称,化学式,进行分析。
二、多选题
7.(2021九上·芝罘期中)下列有关海洋化学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被称为“未来能源”,其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
B.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的原理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不同
C.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D.海水制碱的过程中要先吸收二氧化碳再吸收氨气,从而使得更多的碳酸氢钠析出
【答案】B,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可燃冰被称为“未来能源”,其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的原理是海水中水与盐的沸点不同,将水与盐进行了分离,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氯化钠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则水中含有氯化钠,否则不含氯化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海水制碱的过程中要先吸收氨气再吸收二氧化碳,从而使得更多的碳酸氢钠析出,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可燃冰被称为“未来能源”。
B、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的原理是海水中水与盐的沸点不同。
C、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D、氨气极易溶于水。
8.(2020·城阳模拟)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化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图1是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图2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氨气
B.制碱过程中首先析出的是碳酸氢钠,因为相同条件下,它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
C.5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氯化铵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答案】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纯碱的制取
【解析】【解答】A、侯氏制碱法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并不是氨气,氮元素存在于氯化铵中,作为了氮肥用,并没有生成氨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该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小,NaHCO3会在沉淀池中沉淀出来,故B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即在5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氯化铵,因此50g水中加入30g氯化铵充分搅拌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侯氏制碱法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晶体,降低了氯化铵的溶解度,使氯化铵晶体单独析出得到另一种产品——氮肥,氯化钠溶液则可以循环利用,工艺更绿色环保,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根据反应的流程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分析
C、根据50℃氯化铵的溶解度分析
D、从环保方面考虑分析
三、填空题
9.(2021·北京)下图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2)B中,用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答案】(1)ACB
(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1)难溶性杂质去除分三步溶解、过滤、蒸发,故填:ACB。
(2)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目的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故填: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分析】(1)根据粗盐杂质需要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进行分析。
(2)根据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0.(2021·石景山模拟)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 。
【答案】(1)漏斗
(2)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使热量不断散失,其原因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分析】(1)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1.(2021九上·泰山月考)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 ;
(2)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写出微粒的符号)。
【答案】(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或H++OH-=H2O
(2)Zn、Cu2+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或H++OH-=H2O;
(2)由图B可知,反应为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原子变成锌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硫酸根离子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微粒是Zn、Cu2+,故填:Zn、Cu2+。
【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进行分析
四、综合题
12.(2021·恩平模拟)下图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配制NaCl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
(1)写出图C中一种仪器的名称; ;图F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图G操作中,当 时,停止加热。
(3)利用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
①配制时,需要称取精盐 g。
②称量过程中,若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此时应该 (选填字母),至指针指向标尺中央。
A.减少砝码 B.游码向左调节 C.增加精盐 D.减少精盐
③图H标签上应标明的内容是: 、 。
(4)用图E方法量取水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以下导致同样结果的原因还有 (选填字母)。
A.精盐不纯
B.称量精盐时“左码右物”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5)为减少误差,配制溶液前仪器必须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6)要完成本小题的实验操作,图示中还应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答案】(1)烧杯(或量筒);引流
(2)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3)12;C;NaCl溶液(或氯化钠溶液);12%
(4)AB(错漏不给分)
(5)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6)胶头滴管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图C中的两种仪器分别为烧杯和量筒;图F操作为过滤,在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图G操作为蒸发结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3)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2%=12g,故填:12。
②已知需要称量12g氯化钠,利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是左物右码,若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说明左盘的药品量少,此时应该增加氯化钠,
故答案为:C。
③配制完成的溶液应在标签上表明溶液的名称及溶液的浓度,故填:NaCl溶液(或氯化钠溶液)、12%。
(4)A、精盐不纯则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造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称量精盐时“左码右物”,则药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已知需要称量12g的氯化钠,故实际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会偏小,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随之偏小;
C、实验过程是蒸发结晶后再称量需要的精盐的质量,故蒸发过程液体外溅不会影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此情况不会影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AB。
(5)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6)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需要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
【分析】(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根据蒸发结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①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②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是左物右码,若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说明左盘的药品量少。
③配制完成的溶液应在标签上表明溶液的名称及溶液的浓度。
(4)造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溶质的质量偏小,或者水偏多。
(5)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
(6)根据量取液体的操作,进行分析。
13.(2021九上·曹县期中)小林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能用于进行化学实验的水,其净水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A是常见絮凝剂,其名称是 。
(2)操作①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 。
(3)操作②是吸附,此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向制得的实验室用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填现象),说明属于软水。
【答案】(1)明矾
(2)过滤;玻璃棒;漏斗
(3)物理变化
(4)泡沫多,浮渣少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1)沉降过程中常用絮凝剂明矾,故填:明矾。
(2)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过滤;玻璃棒;漏斗。
(3)吸附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4)软水加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故填:泡沫多,浮渣少。
【分析】(1)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能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
(2)根据过滤的原理,用到玻璃仪器,进行分析。
(3)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14.(2021九上·东营月考)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取一定量的粗盐
(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蒸发时要注意:等到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5)若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答案】(1)C
(2)DACB
(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
(4)出现较多固体
(5)A;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乏玻璃棒,故有错误的是C;
(2)粗盐提纯的步骤是称量粗盐,然后溶解,过滤,再蒸发,故正确操作顺序为DACB;
(3)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均匀受热,防止溶液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5)精盐产率偏高,则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多,过滤时滤纸破损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杂质,质量偏高,蒸发时有固体溅出则得到精盐偏少,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则得到精盐质量偏大,故可能原因是AC。
【分析】(1)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粗盐提纯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4)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根据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5.(2020九上·扬中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流程如下:
[问题讨论]
(1)操作①是 ( 填实验操作名称),用到主要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2)一系列操作②中包含 蒸发浓缩、 过滤等。
(3)电解氯化镁可以得到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过滤;漏斗
(2)降温结晶
(3)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通过操作①后得到固体和溶液,使固液分离,该操作是过滤,过滤用到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2)通过一系列操作②后,能使氯化镁溶液变成氯化镁晶体,其中包含蒸发浓缩,使溶液变为热的饱和溶液,把热溶液进行降温结晶,再过滤得到晶体。 (3)电解氯化镁可以得到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冶炼较活泼金属如,钾、钠、镁和铝,一般采用电解法即可得到。
16.(2021九上·东营月考)金属镁是一种重要的国防材料,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制得:
(1)请在上述括号内填写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其中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2)请写出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步骤③中的化学方程式 。
(3)从海水中提取MgCl2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过程,目的是 。
(4)海水提取镁过程中,一般不用NaOH代替石灰乳,原因是 。
(5)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又被称为 ,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复分解
(2);
(3)提纯、富集镁元素
(4)石灰乳原料丰富,成本低
(5)甲烷4;可燃冰;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步骤②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2)步骤①中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步骤③中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经历了从氯化镁到氢氧化镁,再到氯化镁的过程,其目的是提纯、富集镁元素。
(4)海水提取镁过程中,一般不用NaOH代替石灰乳,原因是石灰乳原料丰富,成本低。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又被称为可燃冰;其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氯化氢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过程中存在的元素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分析
(5)根据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7.(2021九上·济南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红色粉末,已知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 A B 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 A 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则 A 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 (填化学式)。
②在厨房中有两盒没有贴标签的白色固体,小明只知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各一种, 他想利用厨房里现有的物质,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则小明所选择的鉴别试剂最好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矿泉水 B.白醋 C.花生油
(2)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BaCl2、Na2CO3、NaCl、Cu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①气体B的化学式为 。
②写出实验过程①中生成沉淀D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答案】(1)Fe2O3;B
(2)CO2;;BaCl2、Na2CO3、CuCl2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铜粉不反应,故A为氧化铁,故填:Fe2O3。
②碳酸钠和白醋中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和醋酸不反应,其他的无明显现象,故填:B。
(2)①碳酸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气体B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②沉淀D加硝酸不溶解,为硫酸钡,氯化钡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填:H2SO4+BaCl2=BaSO4↓+2HCl 。
③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样品中一定有氯化铜,生成气体B二氧化碳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钠,生成沉淀D硫酸钡,样品中一定有氯化钡,故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BaCl2、Na2CO3、CuCl2,故填:BaCl2、Na2CO3、CuCl2。
【分析】(1)根据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进行分析
(2)根据盐的化学性质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五、推断题
18.(2021九上·泰山月考)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 ,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 ;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 种。
【答案】(1)生石灰
(2)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3)NaOH、NaOH和Ca(OH)2
(4)7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本题是推断题,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根据图示可知,A是某元素+2价氧化物,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A可能是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
(2)M是一种酸,H是单质,G是氧化物,H、G都与酸反应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G是氧化铁,M是盐酸(或硫酸),已知的元素中铁有+2和+3价,对应的盐有亚铁盐和铁盐,因此H是铁,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是氢氧化钙,E是碱,其中金属元素显+1价,氢氧化钙能转化为E,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E可能是氢氧化钠,E能转化为D,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D可能是碳酸钠,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的F(盐酸或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没有剩余,氢氧化钙可能剩余,因此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OH和Ca(OH)2;
(4)氢氧化钙能转化为C,氢氧化钠能转化为C,C是盐,则C是碳酸钙。M是酸,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能与酸发生反应的有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碳酸钙),D(碳酸钠),E(氢氧化钠),H( 铁),G(氧化铁)7种
【分析】(1)根据常见物质的俗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氧化铁和酸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是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1 / 1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梧州)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法和反渗透法
B.海底的矿产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利用价值
D.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通常加入石灰乳将镁元素沉淀
2.(2021·商南模拟)下列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称量粗盐
B. 转移固体、加水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3.(2021九上·河东期末)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t3℃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采取冷却的方法提纯A
D.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有晶体析出
4.(2021九上·芝罘期中)海水淡化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5.(2020九上·北辰期末)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不含有其他杂质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结晶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D.析出氯化钠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6.(2021·河南)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其化学式为( )
A.Na2CO3 B.NaHCO3 C.NaOH D.NaCl
二、多选题
7.(2021九上·芝罘期中)下列有关海洋化学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被称为“未来能源”,其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
B.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的原理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不同
C.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D.海水制碱的过程中要先吸收二氧化碳再吸收氨气,从而使得更多的碳酸氢钠析出
8.(2020·城阳模拟)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化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图1是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图2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氨气
B.制碱过程中首先析出的是碳酸氢钠,因为相同条件下,它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
C.5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氯化铵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三、填空题
9.(2021·北京)下图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2)B中,用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10.(2021·石景山模拟)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 。
11.(2021九上·泰山月考)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 ;
(2)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写出微粒的符号)。
四、综合题
12.(2021·恩平模拟)下图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配制NaCl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
(1)写出图C中一种仪器的名称; ;图F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图G操作中,当 时,停止加热。
(3)利用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
①配制时,需要称取精盐 g。
②称量过程中,若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此时应该 (选填字母),至指针指向标尺中央。
A.减少砝码 B.游码向左调节 C.增加精盐 D.减少精盐
③图H标签上应标明的内容是: 、 。
(4)用图E方法量取水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以下导致同样结果的原因还有 (选填字母)。
A.精盐不纯
B.称量精盐时“左码右物”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5)为减少误差,配制溶液前仪器必须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6)要完成本小题的实验操作,图示中还应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13.(2021九上·曹县期中)小林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能用于进行化学实验的水,其净水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A是常见絮凝剂,其名称是 。
(2)操作①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 。
(3)操作②是吸附,此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向制得的实验室用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填现象),说明属于软水。
14.(2021九上·东营月考)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取一定量的粗盐
(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蒸发时要注意:等到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5)若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15.(2020九上·扬中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流程如下:
[问题讨论]
(1)操作①是 ( 填实验操作名称),用到主要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2)一系列操作②中包含 蒸发浓缩、 过滤等。
(3)电解氯化镁可以得到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2021九上·东营月考)金属镁是一种重要的国防材料,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制得:
(1)请在上述括号内填写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其中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2)请写出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步骤③中的化学方程式 。
(3)从海水中提取MgCl2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过程,目的是 。
(4)海水提取镁过程中,一般不用NaOH代替石灰乳,原因是 。
(5)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又被称为 ,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2021九上·济南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红色粉末,已知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 A B 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 A 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则 A 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 (填化学式)。
②在厨房中有两盒没有贴标签的白色固体,小明只知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各一种, 他想利用厨房里现有的物质,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则小明所选择的鉴别试剂最好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矿泉水 B.白醋 C.花生油
(2)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BaCl2、Na2CO3、NaCl、Cu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①气体B的化学式为 。
②写出实验过程①中生成沉淀D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五、推断题
18.(2021九上·泰山月考)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 ,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 ;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 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是反渗透法,故不符合题意;
B.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海水淡化得到淡水后,剩余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钾等,这些物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故不符合题意;
D. 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通常用石灰乳将镁离子沉淀下来,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是反渗透法,进行分析。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根据海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D、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2.【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并且瓶塞为倒放,故不符合题意;
B. 溶解时先往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再倒入水,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固体物质时操作,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对应点的C曲线最高,A曲线最低,所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选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t2℃时,A、B、C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B>A=C,由A、B、C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A、B仍为饱和溶液,C变成不饱和溶液,故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选项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C、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所以t3℃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取冷却的方法提纯A,选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D、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会有晶体析出,选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可通过,其它物质不能通过,所以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物。
5.【答案】D
【知识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多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 在蒸发池中,水分蒸发,但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 在结晶池中,在温度不变时,由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即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进行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NaHCO3俗称小苏打,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NaCl是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名称,化学式,进行分析。
7.【答案】B,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可燃冰被称为“未来能源”,其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的原理是海水中水与盐的沸点不同,将水与盐进行了分离,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氯化钠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则水中含有氯化钠,否则不含氯化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海水制碱的过程中要先吸收氨气再吸收二氧化碳,从而使得更多的碳酸氢钠析出,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可燃冰被称为“未来能源”。
B、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的原理是海水中水与盐的沸点不同。
C、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D、氨气极易溶于水。
8.【答案】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纯碱的制取
【解析】【解答】A、侯氏制碱法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并不是氨气,氮元素存在于氯化铵中,作为了氮肥用,并没有生成氨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该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小,NaHCO3会在沉淀池中沉淀出来,故B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即在5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氯化铵,因此50g水中加入30g氯化铵充分搅拌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侯氏制碱法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晶体,降低了氯化铵的溶解度,使氯化铵晶体单独析出得到另一种产品——氮肥,氯化钠溶液则可以循环利用,工艺更绿色环保,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根据反应的流程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分析
C、根据50℃氯化铵的溶解度分析
D、从环保方面考虑分析
9.【答案】(1)ACB
(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1)难溶性杂质去除分三步溶解、过滤、蒸发,故填:ACB。
(2)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目的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故填: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分析】(1)根据粗盐杂质需要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进行分析。
(2)根据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0.【答案】(1)漏斗
(2)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使热量不断散失,其原因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分析】(1)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1.【答案】(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或H++OH-=H2O
(2)Zn、Cu2+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或H++OH-=H2O;
(2)由图B可知,反应为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原子变成锌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硫酸根离子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微粒是Zn、Cu2+,故填:Zn、Cu2+。
【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进行分析
12.【答案】(1)烧杯(或量筒);引流
(2)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3)12;C;NaCl溶液(或氯化钠溶液);12%
(4)AB(错漏不给分)
(5)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6)胶头滴管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图C中的两种仪器分别为烧杯和量筒;图F操作为过滤,在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图G操作为蒸发结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3)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2%=12g,故填:12。
②已知需要称量12g氯化钠,利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是左物右码,若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说明左盘的药品量少,此时应该增加氯化钠,
故答案为:C。
③配制完成的溶液应在标签上表明溶液的名称及溶液的浓度,故填:NaCl溶液(或氯化钠溶液)、12%。
(4)A、精盐不纯则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造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称量精盐时“左码右物”,则药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已知需要称量12g的氯化钠,故实际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会偏小,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随之偏小;
C、实验过程是蒸发结晶后再称量需要的精盐的质量,故蒸发过程液体外溅不会影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此情况不会影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AB。
(5)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6)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需要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
【分析】(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根据蒸发结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①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②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是左物右码,若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说明左盘的药品量少。
③配制完成的溶液应在标签上表明溶液的名称及溶液的浓度。
(4)造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溶质的质量偏小,或者水偏多。
(5)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
(6)根据量取液体的操作,进行分析。
13.【答案】(1)明矾
(2)过滤;玻璃棒;漏斗
(3)物理变化
(4)泡沫多,浮渣少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1)沉降过程中常用絮凝剂明矾,故填:明矾。
(2)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过滤;玻璃棒;漏斗。
(3)吸附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4)软水加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故填:泡沫多,浮渣少。
【分析】(1)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能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
(2)根据过滤的原理,用到玻璃仪器,进行分析。
(3)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14.【答案】(1)C
(2)DACB
(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
(4)出现较多固体
(5)A;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乏玻璃棒,故有错误的是C;
(2)粗盐提纯的步骤是称量粗盐,然后溶解,过滤,再蒸发,故正确操作顺序为DACB;
(3)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均匀受热,防止溶液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5)精盐产率偏高,则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多,过滤时滤纸破损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杂质,质量偏高,蒸发时有固体溅出则得到精盐偏少,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则得到精盐质量偏大,故可能原因是AC。
【分析】(1)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粗盐提纯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4)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根据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5.【答案】(1)过滤;漏斗
(2)降温结晶
(3)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通过操作①后得到固体和溶液,使固液分离,该操作是过滤,过滤用到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2)通过一系列操作②后,能使氯化镁溶液变成氯化镁晶体,其中包含蒸发浓缩,使溶液变为热的饱和溶液,把热溶液进行降温结晶,再过滤得到晶体。 (3)电解氯化镁可以得到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冶炼较活泼金属如,钾、钠、镁和铝,一般采用电解法即可得到。
16.【答案】(1);复分解
(2);
(3)提纯、富集镁元素
(4)石灰乳原料丰富,成本低
(5)甲烷4;可燃冰;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步骤②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2)步骤①中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步骤③中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经历了从氯化镁到氢氧化镁,再到氯化镁的过程,其目的是提纯、富集镁元素。
(4)海水提取镁过程中,一般不用NaOH代替石灰乳,原因是石灰乳原料丰富,成本低。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又被称为可燃冰;其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氯化氢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过程中存在的元素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分析
(5)根据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7.【答案】(1)Fe2O3;B
(2)CO2;;BaCl2、Na2CO3、CuCl2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铜粉不反应,故A为氧化铁,故填:Fe2O3。
②碳酸钠和白醋中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和醋酸不反应,其他的无明显现象,故填:B。
(2)①碳酸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气体B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②沉淀D加硝酸不溶解,为硫酸钡,氯化钡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填:H2SO4+BaCl2=BaSO4↓+2HCl 。
③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样品中一定有氯化铜,生成气体B二氧化碳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钠,生成沉淀D硫酸钡,样品中一定有氯化钡,故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BaCl2、Na2CO3、CuCl2,故填:BaCl2、Na2CO3、CuCl2。
【分析】(1)根据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进行分析
(2)根据盐的化学性质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18.【答案】(1)生石灰
(2)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3)NaOH、NaOH和Ca(OH)2
(4)7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本题是推断题,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根据图示可知,A是某元素+2价氧化物,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A可能是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
(2)M是一种酸,H是单质,G是氧化物,H、G都与酸反应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G是氧化铁,M是盐酸(或硫酸),已知的元素中铁有+2和+3价,对应的盐有亚铁盐和铁盐,因此H是铁,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是氢氧化钙,E是碱,其中金属元素显+1价,氢氧化钙能转化为E,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E可能是氢氧化钠,E能转化为D,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D可能是碳酸钠,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的F(盐酸或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没有剩余,氢氧化钙可能剩余,因此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OH和Ca(OH)2;
(4)氢氧化钙能转化为C,氢氧化钠能转化为C,C是盐,则C是碳酸钙。M是酸,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能与酸发生反应的有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碳酸钙),D(碳酸钠),E(氢氧化钠),H( 铁),G(氧化铁)7种
【分析】(1)根据常见物质的俗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氧化铁和酸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是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