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7 21: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练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3.盛唐气象 人教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12题)
唐诗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
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A.唐三彩 B.蜀锦 C.壁画 D.湘绣
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
A. B.
C. D.
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这番举措
A.完善了科举 B.巩固了边疆
C.加深了汉藏情谊 D.促进了中日交流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假如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的是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山间耕作
③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求婚
④筒车昼夜不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诗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其中书法名家包括
①颜真卿
②欧阳询
③吴道子
④阎立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如果把“开运河,创科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代的中外交往”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它们应该同属于下列哪一主题?(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经济重心南移
文物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假如将下列文物作为组合进行展览,展览的主题应是
A.发达的唐代农业 B.发展的唐代手工业
C.繁荣的唐代商业 D.多元化的盛唐气象
阎立本的《步辇图》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与这幅名画反映的内容有因果联系的历史事件是
A.隋炀帝去南巡 B.文成公主入藏 C.唐末农民起义 D.玄奘西行取经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一著名诗句鲜明的体现了其作品特点是
A.淳朴厚重,反映现实 B.飘逸洒脱,超凡脱俗
C.风格沉重,凄婉悲愤 D.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是
①颜真卿
②王羲之
③柳公权
④吴道子
⑤阎立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共1题)
(2017·聊城)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赵州桥是由隋朝著名工匠 设计的。
三、解答题(共2题)
(节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依据材料三,概括促使隋唐时期南方复种制出现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外甥是先皇帝的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摘自吐蕃赞普写给唐中宗的奏章
以“唐朝汉藏友好交往”为题进行研究,以上四则材料你将优先选择哪两则?分别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复合题(共5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 材料中所说的“唐朝前期出现的治世、盛世局面”是指哪些?分别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除上述两位皇帝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称赞的是哪位皇帝?他们三人有哪些相同的治国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什么?“朕”是谁?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促使国内出现了什么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举一个国内民族融合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材料二: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材料三: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踢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1) 材料一所说的是北魏哪一位皇帝的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中松赞干布迎娶了唐朝的哪一位公主?当时的皇帝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材料三,1727年,政府设置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后来,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乾隆帝在新疆设置 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2017·黄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著)、(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
材料二 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惯也相继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 明成祖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海外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1)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据材料三,概括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简要说明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相同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荆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 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哪些表现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临沂)下列材料摘编自2017年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的《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一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
材料二: 许多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早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就实行通过考试录用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发展为科举制度,中国选拔官员的这套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被称为文官制。伏尔泰、魁奈等思想家大力呼吁西方建立文官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拔官吏的办法。随后,法国、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文官制。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袄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终,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发展成为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
(1) 丝绸之路上最具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这条道路是西汉时期谁率领使团开通的?材料一中的“陶瓷之路”是指那条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源于哪种制度?在古代中国,按照这种制度录用的官吏必须把哪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据材料三,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在“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哪种外来宗教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诗句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出自杜甫的《忆昔》,诗中的“开元”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知识点】多彩的文化艺术
2.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唐朝丝织业品种繁多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故选:B。
【知识点】经济的繁荣
3.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唐代”“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可知本题考查唐朝时期出现的新型农业耕作工具。结合所学可知,A 为西汉赵过发明的耧车,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为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此 B 项符合题意;C 项是筒车,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不属于农业耕作工具,排除 C 项;D 项是宋代出现的用于插秧的秧马,不符合题意,排除。
【知识点】经济的繁荣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识记唐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视同仁。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在今新疆地区,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巩固了边疆的统治。
故选:B。
【知识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和盛唐的社会气象,关键是结合所学对选项进行分析与理解。由材料信息“唐玄宗统治前期”并结合所学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山间耕作,④筒车昼夜不停地灌溉田地。③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求婚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故选:D。
【知识点】“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
6.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末期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元代大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所以答案选 B。
【知识点】多彩的文化艺术
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书画家。唐朝时期文化领域得到明显发展,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颜真卿、柳公权是唐朝的书法家,阎立本、吴道子是唐朝画家,故符合题意的是①②,排除③④,故选 A。
【知识点】多彩的文化艺术
8.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隋炀帝时开通的隋朝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隋朝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朝政策开明表现在:完善科举制,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朝时期对外友好交流频繁,日本、新罗等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唐朝时也有不少人去国外学习交流,如历史上有名的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所以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唐朝的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开放的社会风气
9.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文物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分析图片可知,是唐朝创制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唐朝的开元通宝钱币,唐朝的瓷器,体现了唐朝多元的盛唐气象。
【知识点】经济的繁荣
10.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依托,考查《步辇图》。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公元 640 年(贞观十四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求婚。《步辇图》描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之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因而与《步辇图》相关的事件是文成公主入吐蕃。故选:B。
【知识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11.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一著名诗句鲜明的体现了其作品特点是飘逸洒脱,超凡脱俗。
【知识点】多彩的文化艺术
12.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为依托,考查隋唐绘画。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是①颜真卿、③柳公权、④吴道子和⑤阎立本。②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不可以参展。
故选:C。
【知识点】多彩的文化艺术
二、填空题(共1题)
13. 【答案】【第1空】李冰
【第2空】李春
【解析】
【分析】战囯时期,秦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冮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隋朝李春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后又有诗人赞它是“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故答案为:李冰;李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和赵州桥
【知识点】诸侯争霸的目的与意义、多彩的文化艺术
三、解答题(共2题)
14. 【答案】北方农作物传人南方;南方人口增加;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先进生产工具推广)。
【解析】依据材料三归纳即可。
【知识点】经济的繁荣
15. 【答案】优先选择材料三、材料四,是最佳选择;材料一“唐胡人俑”,制陶业繁荣;材料二“唐蕃会盟碑及碑文”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一次会盟。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与吐蕃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有: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以“唐朝汉藏友好交往”为题进行研究、材料四是优先选择的两则材料,制陶业繁荣;材料二“唐蕃会盟碑及碑文”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一次会盟。
【知识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四、复合题(共5题)
16. 【答案】
(1)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时期;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时期。
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力,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2) 武则天。措施:都重视发展生产,重用人才。
(3) 分别指汉族和少数民族。“朕”指唐太宗(李世民);出现了国内民族融合,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局面(或和同为家的局面)。
(4) 文成公主入吐蕃(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等。
(5) 启示: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②正确的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知识点】“开元盛世”、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17. 【答案】
(1) 帝;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交融)
(2) 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
(3) 【第1空】驻藏大臣
【第2空】伊犁将军
【解析】
【知识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18. 【答案】
(1) 物质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
(2) 皇帝信任,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通晓西洋概况,知识丰富全面
(3) 相同前提条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相同意义:促进了我囯与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解析】
【知识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19. 【答案】
(1) 表现方式: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册封回纥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如在今新噩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派大批工匠到吐蕃)
(2) 唐朝对曰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启示: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
【解析】
【知识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20. 【答案】
(1) 绸织品、瓷器、茶叶;张骞;海上丝绸之路。
(2) 中国的科举制度;儒家。
(3) 兼容并蓄;佛教
(4)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解析】
【知识点】科举取士制度、海上丝绸之路、民族的交往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