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7 21:4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练习】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17题)
一位外国使节在太和殿前虔诚跪地:“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伟大建筑”的大规模营造始于谁的统治时期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康熙帝
2020 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迅速向全国蔓延。在疫情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大作用。下列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中医著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神农本草经》
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这部著作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天工相配合的观念。这部著作是
《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写
第一类:《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第三类:《齐民要术》《天工开物》①
A.《韩非子》 B.《兰亭序集》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世界文化遗产评价道:“她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她以园林景观和……9000 多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该世界文化遗产是
A.都江堰 B.紫禁城 C.长城 D.颐和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感动中国。回望历史,有一位医药学家,用近 30 年的时间完成了《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 1800 多种,收录了药方 11000 多个,还附有 1100 多幅药物形态图。这位医药学家是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某班同学开展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书籍分享活动,其中和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相关的书籍有
A.《本草纲目》《红楼梦》 B.《天工开物》《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行纪》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下列选项中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伤寒杂病论》--华佗--中医名著
B.《兰亭序》--颜真卿--“天下第一行书”
C.《资治通鉴》--司马光--纪传体通史巨著
D.《天工开物》--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北京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下列对故宫独特建筑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②皇城居全城中央,汴河穿城而过,坊市不再截然分开
③主要建筑左右对称分布两边,构成多种庭院组合形式
④总体建筑呈棋盘式布局,有东市和西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A.秦长城 B.齐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A.阿房宫 B.未央宫 C.紫禁城 D.大明宫
2015 年 10 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人物与屠呦呦在同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是
A.李白 B.宋应星 C.李时珍 D.徐光启
二、填空题(共3题)
雅克萨之战:
1.背景:17 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
2.两次雅克萨之战:1685 年和 1686 年, 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 的俄军。
结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3.《尼布楚条约》
(1)时间、地点:1689 年、尼布楚。
(2)性质:平等协商、第一个边界条约。
(3)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 、赤尾屿,南至 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明朝时,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 编写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 》,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名著。
三、复合题(共4题)
2019 年 4 月下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让世人看到了这几年“一带一路”建设结下的硕果,为参与各方绘就了“一带一路”长远的发展蓝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岀发,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天竺取经。写出: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名称(当时的名称);“天竺”是今天的哪一国家?明代吴承恩根据唐僧取经的故事创作的神话小说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之一,宋朝时泉州就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写出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其它两个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关系的重要事件,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试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方面说明该事件为什么“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城居庸关、八达岭的城墙都是沿着山脊的脊背修筑,因为山脊本身就好似一道大墙,再在山脊上修筑城墙就更加险峻了。
——摘自罗哲文《古迹》
(1) 据图指出明长城的东西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历认为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从未中断。
(1) 【文明的传承】
材料一:
我国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明
根据材料一,将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只写序号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明的传播】
材料二:
《四大发明传播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传播的过程和意义。(根据示例任选一项发明,指南针除外)
示例:选④指南针传播路线
指南针通过海上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明的积淀】
材料三:
(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明史·李时珍传》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 岁以后不再追求科举功名,面对流民遍地的现实,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潘吉星《宋应星评传》
根据材料三概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撰写过程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其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经过 27 年的努力,参考了 800 多种著作,实地调查研究,搜集民间药方,不断运用于临床试验,逐一加以验证,三易其稿编成的。该书后来流传世界各地,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材料二:《天工开物》图文并茂,附有 123 幅工艺流程图,形象生动地记录了生产的过程,提花机、钻井设备、玉石加工磨床等图都是世界上较早的科技图录。该书后来在欧洲广泛传播,被译成多国文字。
材料三:《农政全书》对农具、农业技术、土壤、水利、施肥、选种、果木嫁接等各方面都有详尽的记录。该书 1639 年刊印后,不久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广泛地普及和传播,并对推动当时整个日本农业技术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 以上三则材料介绍的都是哪一朝代的著作?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以上著作分别是哪一领域的经验和技术成就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著作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认为以上三部著作的撰写对今天有什么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共17题)
1. 【答案】C
【解析】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象征政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帝后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遥相呼应,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伟大建筑”的建造者是明成祖。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C。
【知识点】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
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历时 27 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收 1892 种药物,附药方 11000 多则,插图 1160 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 16 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明朝徐光启的代表作《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的农业科学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中医著作是《本草纲目》。
故选:A。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
3.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明代李时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的关键。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 27 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 190 万字,记载了药物 1800 多种,其中 374 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 11000 多个,并附有 1100 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选项 C 符合题意。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
4.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 18 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D 项符合题意;排除 AC 两项;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入侵,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排除 B 项。因此本题答案选 D。
【知识点】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
5.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长城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所以 D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故选:D。
【知识点】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
6.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的科技著作。
A.《伤寒杂病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是当时世界上医学水平最高的医学专著。该书的作者是汉代张仲景,这部著作并没有提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 A 错误;
B.《本草纲目》为明朝李时珍编著的医药学著作,其中并未提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 B 错误;
C.根据所学知识,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为“17 世纪中国工艺的百科全书”,书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作者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观点。故 C 正确;
D.《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著的一部农书,其中并未提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 D 错误。
故选:C。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
7. 【答案】D
【解析】据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三类是明朝的三部科技著作,其中①处应填《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全书 60 卷,约 70 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故选 D。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
8.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可知该书是《天工开物》。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C。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
9. 【答案】B
【解析】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 9000 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紫禁城就是今天的故宫,故 B 符合题意,由此可知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知识点】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
10. 【答案】D
【解析】根据关键信息《本草纲目》可知,本题考查李时珍。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的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
11.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选项 C 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药学著作,《红楼梦》是文学作品,《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大唐西域记》是根据玄奘西行的见闻所著,故 ABD 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12.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析】《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D项对应完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知识点】明代的小说与艺术
13.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总结了明末以前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科技知识,被英国近代著名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誉为“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
14.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北京故宫,掌握其建成时间、建筑特点和风格.
【解析】北京城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故宫,故宫的主要宫殿和午门、承天门等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其他一些重要要建筑,则左右对称地布列在中轴线的两边。
故选:A。
【点评】知道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知识点】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
1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长城。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冮,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我们所说的长城是明长城。
故选:C。
【知识点】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
16.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故宫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禁城,也叫宫城,今称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对古代历史上不同建筑要注意区分。
【知识点】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
17. 【答案】C
【解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李时珍。2015 年 10 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物与屠呦呦在同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是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历时 27 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收 1892 种药物,附药方 11000 多则,插图 1160 幅。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
二、填空题(共3题)
18. 【答案】康熙;雅克萨
【知识点】雅克萨之战
19. 【答案】钓鱼岛;南海
【知识点】清朝的疆域
20. 【答案】李时珍;农政全书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宝典”;明末时期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著作,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
三、复合题(共4题)
21. 【答案】
(1) 长安。印度。《西游记》
(2)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任答两点)
(3) 时间长,规模大;增进(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往来(经济交流)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等。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玄奘西游天竺相关史实、宋朝的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郑和下西洋等历史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出发,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天竺取经。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名称(当时的名称)是长安;“天竺”是今天的印度。明代吴承恩根据唐僧取经的故事创作的神话小说是《西游记》。
(2)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之一,宋朝时泉州就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其它两个表现有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关系的重要事件。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 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知识点】商业贸易的发展、明代的小说与艺术、郑和下西洋、玄奘西行
22. 【答案】
(1) (东)端点:鸭绿江边;(西)端点:嘉峪关。
(2) 判断:同意。
理由:长城修筑时借助当地地形地势而建;在险要处建立军事要塞;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并修建相连的道路,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的修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由图中信息可知,明长城的东端点为鸭绿江边,西端点为嘉峪关。
(2) 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历时近二百年修筑而成.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故应同意小历的看法。由材料二“长城居庸关、八达岭的城墙都是沿着山的脊背修筑,因为山脊本身就好似一道大墙,再在山脊上修筑城墙就更加险峻了”可以归纳出长城修筑时借助当地地形地势而建。再结合所学,长城的特征还有:在险要处建立军事要塞;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并修建相连的首路,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等。故长城的修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识点】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
23. 【答案】
(1) ②①③。
(2) ①火药: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②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又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③造纸术: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辗转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 共同点:关注现实问题,大量搜集材料、创作过程艰苦。《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解析】
(1) 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是②①③;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祖冲之是南朝人,北宋时,人们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以后也能带磁,就发明了指南针。后又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成了罗盘针,大大提高了指向的稳定性。
(2) 根据材料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如①火药: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②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又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③造纸术: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辗转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撰写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关注现实问题,大量搜集材料、创作过程艰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指南针、火药的应用、造纸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4. 【答案】
(1) 明朝;医药学、科学技术(或手工业)和农学。
(2) 都总结了前人的经验;都加入了作者的发现和见解;都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作用。
(3) 有利于了解我国中医药学、农学和手工业的发展历史;三位作者写作中表现出的学习、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1)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都是明朝的著作,分别反映了明朝在医药学、科学技术(或手工业)和农学方面的成就。《本草纲目》是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药学著作,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医学巨著。《天工开物》是明未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该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 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囯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2) 材料一表明,《本草纲目》流传世界各地,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材料二也说明,《天工开物》后来在欧洲广泛传播,被译成多国文字。材料三表明,《农政全书》在日本得到广泛地普及和传播,并对推动当时整个日本农业技术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由此可知三者的共同特点之为:都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作用。此外,三本书都总结了前人的经验;都加入了作者的发现和见解。
(3) 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有利于我国中医药学、农学和手工业的发展”、“学习作者的创新精神”等角度回答。
【知识点】明代的科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