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同步测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7 19:2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单选题
1.戈尔巴乔夫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对记者说:“那不是我出卖了党, ……党的保守派应该对党的解体负责,正是他们给党带来了最沉重的打击,败坏了党的名声,把实现自己的计划当作主要的手段。”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解体是( )
A.苏共党内分裂政见纷争
B.民族分离运动所导致的
C.政治改革不彻底的结果
D.经济改革不彻底的后果
2.1991年7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私有化法》,根据这部法律,到1992年底,苏联有将近一半的工业企业将脱离国家控制。
由此可知,该法律( )
A.使苏联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B.促进苏联尝试推行了国家资本主义
C.不利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表明苏联全盘接受了市场经济模式
3.1975年,在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32.7%,到1983年这一比重降至5.4%。1983年5月,美国推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签署协议,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对上述情况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加快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加重了苏联经济改革难度 D.促进了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4.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 (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5.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尔巴乔夫( )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6.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7.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
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 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8.有人曾把20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 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 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
9.东欧剧变,西方社会称之为东欧1989年系列革命,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结合所学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A.大多数国家经济困难,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B.各国照搬苏联模式,政治、经济的体制僵化
C.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以及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D.执政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
10.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别变化。自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据此可知,两个德国重新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西德政府的策略得当 B.德意志民族要求统一
C.东欧剧变的有利环境 D.平衡大国获取了支持
1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苏联(解体后以俄罗斯为主体)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分成捷克、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等9个国家率先与中国建交。与中国建交的这些国家当时都是
A.东欧地区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 C.亚非拉美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12.1980年邓小平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我们两国原来的政治体制都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上述言论
A.旨在削弱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B.说明苏联模式已无可取之处
C.说明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D.表明中共内部骄傲情绪滋长
13.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评价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年代里,没有任何一位世界领袖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的改变历史进程。”这个评价的依据是
A.美国在赫鲁晓夫改革后全面超越苏联
B.尼克松比较欣赏赫鲁晓夫改革的勇气
C.赫鲁晓夫改革证明社会主义必将落后于资本主义
D.赫鲁晓夫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及国内外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尽管经济与工业方面取得成效,但在体制方面,却致力于“保持和重建斯大林时期的秩序与机制”。这反映出
A.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目的是致力于恢复斯大林模式
B.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与成果被勃列日涅夫全盘否定
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仍然对苏联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5.他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肆宣扬自己的改革政绩;给自己颁发各种勋章、奖章,军衔不断晋升,他由中将一跃而为苏联元帅。他拥有的勋章与奖章共200多枚,死后在送葬行列中为他捧胸章与奖章的军官达44人之多。他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下列属于“他”的改革内容的是
A.推行“新经济体制”,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B.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C.制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改革的“新思维”
D.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是欧洲经济先进、自由议会制度运行比较规范的国家之一。1948年在“冷战”的国际大格局下,苏联策动“二月事件”把捷克斯洛伐克拖进《华沙条约》和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实行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自此,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困境。20世纪60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开始谨慎地酝酿经济体制改革。
1964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公布了《关于完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原则草案》,其基本内容是:国家除保留制定中央长期规划的机构以外,逐步把国家机器的有关部分转变为企业和超企业组合的行政机构,同政治性的国家机构分开;免除党机关活动中指挥经济的工作,把党的职能集中于政治工作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工作;让企业成为尊重市场规律和生产效率的经济活动独立实体;提高专业干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解决工会、工人、企业行政干部在工厂和企业管理中所应发挥的作用问题,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通过奖金(利润提成)直接感受到管理不善的恶果,为此,必须让他们对管理拥有某种形式的发言权(建立某种形式的自治机构)。
1968年4月5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全会通过了题为《捷克斯洛伐克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改革纲领,标志着捷克斯洛伐克跨进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阶段。苏联随后介入,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施加压力未取得预期结果之后,于1968年8月20日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布拉格之春”在苏联坦克的碾压下最终凋零。
——刘天白《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扼杀布拉格之春的》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布拉格之春”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拉格之春”改革方案的特点及局限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赫鲁晓夫后期严重农业问题,在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前,勃列日涅夫先抓农业改革: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制度,凡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后交售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提价50%收购;同时稳定零售价格;1965-1979年,农产品收购7次提价,某些农产品收购价格超过零售价格,出现倒挂,财政补贴不断增加;完全经济核算制农场,可把大部分利润留为自己支配,不上缴预算,有利于社会稳定。1964年,苏联通过《集体农庄成员倪抚金和补助金法》,实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集体农庄设立养老金、残废优抚金、丧失赡养人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1-5 CCCCC 6-10BADBA 11-15DCDAA
16.(1)背景:捷克斯洛伐克在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之前经济先进、政治制度规范;在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之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模式,经济在政治的干预下逐渐陷入困境;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想要扭转国家经济发展局势,开始酝酿改革。
(2)特点:通过改组国家机构,使政、企逐步分离;通过逐步规范党、政职能,使其各司其职;通过逐步转变企业管理运行方式,使其从全面面对国家计划到同时面对市场经济;
局限: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
17.(1)内容: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制度;稳定零售价格;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断增加财政补贴;完全经济核算制的农场可支配大部分利润;实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2)原因:赫鲁晓夫后期农业问题严重;为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奠基。
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暂时有所缓解;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计划经济体制,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