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物理粤沪版八下第七章 第2节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物理粤沪版八下第七章 第2节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7 15:06:46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下第七章 第2节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营山期中)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 在路程相同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路程相同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A不符合题意;B.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B不符合题意;C. 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C不符合题意;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2021八上·瑶海期末)如图为某款运动软件,显示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小明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散步 B.快步行走
C.自行车正常骑行 D.电动车正常骑行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由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可知当时,,所以
散步速度约为1.1m/s,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为5m/s,电动车正常骑行速度为10m/s,所以最接近快步行走的的速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结合人走路的速度判断运动快慢。
3.(2021八上·麦积期末)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闯入100m决赛,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苏炳添、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苏炳添
C.羚羊、汽车、苏炳添 D.苏炳添、羚羊、汽车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运动员苏炳添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羚羊的速度
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苏炳添。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根据速度的大小进行比较。
4.(2021八上·会宁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
C.物体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象知,物体运动5s时对应的路程是2.5m,所以5s通过的路程是2.5m,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内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符合题意;
D.前5s内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速度为
物体在10~2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1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其速度为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路程和时间图像中,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不同时间的路程一定,表示静止;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5.(2021八上·陇县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B.甲车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在v﹣t图象中,丙的运动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丙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丙的速度为v丙=4m/s,经过5s,丙车前进的路程为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在s﹣t图象中,甲、乙的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乙的速度的最小,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个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最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再比较速度的大小。
6.(2021八上·江油期中)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图可得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经过6秒甲运动距离为,乙运动距离,所以甲在乙前面0.6米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小车经过6s时的路程,通过比较大小得出两车的位置关系。
7.(2021八上·江油期中)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s—t图象可知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s—t图象可知,在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前内运动的路程为12m,后内运动的路程也是12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相等,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8.(2021八上·龙凤期中)下列图象中能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即A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A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即C图反映物体在做减速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无论时间如何变化,物体所通过的路程都不变,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v-t图象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
9.(2021八上·弋江期中)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用时为6s,平均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25m/s B.10m/s C.50m/s D.24m/s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全程为s,前一半路程用平均速度v1=20 m/s,时间为t前,后一半路程用平均速度v2=30 m/s,时间为t后,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10.(2021八上·桂平期中)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B.t1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下距离约为vt3+ct1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所以闪电经历的时间有多长,则雷声持续时间也有多长,即t1=t2;刚开始看到闪电时,雷声同时发出,到刚开始听到雷声时的时间为t3(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可忽略光的传播时间),说明声音传播的时间为t3,则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s=vt3.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闪电与雷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据此判断其持续的时间。光传到人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传到人的时间可以利用速度公式v=的变形求出。
11.(2021八上·平遥期中)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确的是(  )
A.前4s内,小华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像知,前4s内,小华通过的路程小明通过的路程,所以小华跑得快,A符合题意;
BC.在s-t图像中,小明运动的图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运动的图线是曲线,所以做变速运动,BC不符合题意;
D.全程两人所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也相同,据知,两人的平均速度也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图像,根据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可知前4s内谁跑得快;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倾斜直线,据此判断。
从图中分别找出两人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可知二人全程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12.(2021八上·泰安期中)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
A.75s B.72.5s C.77.5s D.70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路程为s=6000m+200m=6200m
速度为v=288km/h=80m/s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
故答案为:C。
【分析】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经过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根据公式v=便可计算出列车通过隧道用的时间。
二、填空题
13.(2021八上·会宁期末)如图所示,淮安马拉松比赛于2021年4月18日成功举办,展示了淮安文明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12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90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8;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12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90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以小明为参照物,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运动的。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4.(2021八上·会宁期末)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
【答案】25∶1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得,
故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再计算比值。
15.(2021八上·江油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①v甲=   ;
②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   ;
③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后两空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答案】4m/s;向西运动;静止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①左边图象是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甲车的速度
②右边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
丙的速度v丙=4m/s
已知甲、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向西运动。
③已知甲、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甲车的速度等于丙车的速度,所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静止的。
【分析】根据三个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16.(2021八上·长宁期末)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   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他是   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40   ,运动员百米冲刺的速度可达11   。(后两空均填单位)
【答案】静止;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和座椅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
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小明相对隔音墙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说小明是运动的。
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符合实际常识。
运动员百米冲刺的时间约为10s左右,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故运动员百米冲刺的速度可达左右。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17.(2021八上·永吉期中)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
【答案】0;1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图象可以看出,甲物体移动的距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甲运动的路程为0m;
乙物体在2s内移动的距离为20m,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乙的速度:。
【分析】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由图像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乙的速度。
三、作图题
18.(2021八上·宁远期中)已知物体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甲,请在图乙中画出与此对应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甲图为s-t图象,由甲图可知,物体在0-2s内通过的路程为零,说明物体静止,即速度为零;2-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乙图为v-t图象,在纵轴的1.5m/s处作横轴的平行线段,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中,时间改变时,速度保持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
19.(2021八上·会宁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测得时间tAB=4s,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   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图2中能正确反映出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和时间关系的是    。
【答案】(1)
(2)40.0;0.1
(3)偏小
(4)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计算得平均速度,故实验原理是。
(2)由图示可知:AB段的路程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加速运动;
A.图像中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慢,A不符合题意;
B.图像中小车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小车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符合题意;
D.图像中小车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2)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测量速度时,停止计时偏晚,测量时间偏大,计算的速度偏小;
(4)斜面上的小车下滑时,加速运动。
五、计算题
20.(2021八上·麦积期末)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20km,全程限速100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说明)
(2)若一辆货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解:由题意和图可知,AB两点之间的路程,轿车通过AB两点之间的时间
则这辆汽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该汽车会被判超速。
答: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解:由题意可知,货车的速度,货车通过AB段的时间为
答:若一辆货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0.25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密度;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时间。

21.(2021八上·会宁期末)有一辆汽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一声,汽车的运行速度是90km/h,司机鸣笛后5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多远?
(2)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答案】(1)解:汽车的运行速度是
由可知,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
答: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125m;
(2)解:5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鸣笛时火车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s,则有
则火车鸣笛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是
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的距离是
答: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787.5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声音的路程;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1 / 1初中物理粤沪版八下第七章 第2节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营山期中)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2.(2021八上·瑶海期末)如图为某款运动软件,显示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小明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散步 B.快步行走
C.自行车正常骑行 D.电动车正常骑行
3.(2021八上·麦积期末)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闯入100m决赛,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苏炳添、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苏炳添
C.羚羊、汽车、苏炳添 D.苏炳添、羚羊、汽车
4.(2021八上·会宁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
C.物体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5.(2021八上·陇县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B.甲车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6.(2021八上·江油期中)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7.(2021八上·江油期中)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8.(2021八上·龙凤期中)下列图象中能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9.(2021八上·弋江期中)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用时为6s,平均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25m/s B.10m/s C.50m/s D.24m/s
10.(2021八上·桂平期中)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B.t1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下距离约为vt3+ct1
11.(2021八上·平遥期中)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确的是(  )
A.前4s内,小华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12.(2021八上·泰安期中)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
A.75s B.72.5s C.77.5s D.70s
二、填空题
13.(2021八上·会宁期末)如图所示,淮安马拉松比赛于2021年4月18日成功举办,展示了淮安文明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12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90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14.(2021八上·会宁期末)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
15.(2021八上·江油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①v甲=   ;
②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   ;
③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后两空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16.(2021八上·长宁期末)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   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他是   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40   ,运动员百米冲刺的速度可达11   。(后两空均填单位)
17.(2021八上·永吉期中)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
三、作图题
18.(2021八上·宁远期中)已知物体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甲,请在图乙中画出与此对应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
19.(2021八上·会宁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测得时间tAB=4s,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   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图2中能正确反映出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和时间关系的是    。
五、计算题
20.(2021八上·麦积期末)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20km,全程限速100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说明)
(2)若一辆货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21.(2021八上·会宁期末)有一辆汽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一声,汽车的运行速度是90km/h,司机鸣笛后5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多远?
(2)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 在路程相同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路程相同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A不符合题意;B.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B不符合题意;C. 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C不符合题意;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由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可知当时,,所以
散步速度约为1.1m/s,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为5m/s,电动车正常骑行速度为10m/s,所以最接近快步行走的的速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结合人走路的速度判断运动快慢。
3.【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运动员苏炳添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羚羊的速度
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苏炳添。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根据速度的大小进行比较。
4.【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象知,物体运动5s时对应的路程是2.5m,所以5s通过的路程是2.5m,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内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符合题意;
D.前5s内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速度为
物体在10~2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1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其速度为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路程和时间图像中,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不同时间的路程一定,表示静止;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5.【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在v﹣t图象中,丙的运动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丙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丙的速度为v丙=4m/s,经过5s,丙车前进的路程为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在s﹣t图象中,甲、乙的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乙的速度的最小,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个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最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再比较速度的大小。
6.【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图可得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经过6秒甲运动距离为,乙运动距离,所以甲在乙前面0.6米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小车经过6s时的路程,通过比较大小得出两车的位置关系。
7.【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s—t图象可知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s—t图象可知,在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前内运动的路程为12m,后内运动的路程也是12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相等,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8.【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即A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A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即C图反映物体在做减速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无论时间如何变化,物体所通过的路程都不变,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v-t图象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
9.【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全程为s,前一半路程用平均速度v1=20 m/s,时间为t前,后一半路程用平均速度v2=30 m/s,时间为t后,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10.【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所以闪电经历的时间有多长,则雷声持续时间也有多长,即t1=t2;刚开始看到闪电时,雷声同时发出,到刚开始听到雷声时的时间为t3(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可忽略光的传播时间),说明声音传播的时间为t3,则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s=vt3.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闪电与雷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据此判断其持续的时间。光传到人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传到人的时间可以利用速度公式v=的变形求出。
11.【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像知,前4s内,小华通过的路程小明通过的路程,所以小华跑得快,A符合题意;
BC.在s-t图像中,小明运动的图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运动的图线是曲线,所以做变速运动,BC不符合题意;
D.全程两人所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也相同,据知,两人的平均速度也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图像,根据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可知前4s内谁跑得快;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倾斜直线,据此判断。
从图中分别找出两人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可知二人全程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12.【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路程为s=6000m+200m=6200m
速度为v=288km/h=80m/s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
故答案为:C。
【分析】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经过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根据公式v=便可计算出列车通过隧道用的时间。
13.【答案】8;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12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90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以小明为参照物,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运动的。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4.【答案】25∶1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得,
故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再计算比值。
15.【答案】4m/s;向西运动;静止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①左边图象是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甲车的速度
②右边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
丙的速度v丙=4m/s
已知甲、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向西运动。
③已知甲、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甲车的速度等于丙车的速度,所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静止的。
【分析】根据三个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16.【答案】静止;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和座椅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
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小明相对隔音墙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说小明是运动的。
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符合实际常识。
运动员百米冲刺的时间约为10s左右,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故运动员百米冲刺的速度可达左右。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17.【答案】0;1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图象可以看出,甲物体移动的距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甲运动的路程为0m;
乙物体在2s内移动的距离为20m,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乙的速度:。
【分析】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由图像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乙的速度。
18.【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甲图为s-t图象,由甲图可知,物体在0-2s内通过的路程为零,说明物体静止,即速度为零;2-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乙图为v-t图象,在纵轴的1.5m/s处作横轴的平行线段,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中,时间改变时,速度保持不变。
19.【答案】(1)
(2)40.0;0.1
(3)偏小
(4)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计算得平均速度,故实验原理是。
(2)由图示可知:AB段的路程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加速运动;
A.图像中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慢,A不符合题意;
B.图像中小车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小车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符合题意;
D.图像中小车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2)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测量速度时,停止计时偏晚,测量时间偏大,计算的速度偏小;
(4)斜面上的小车下滑时,加速运动。
20.【答案】(1)解:由题意和图可知,AB两点之间的路程,轿车通过AB两点之间的时间
则这辆汽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该汽车会被判超速。
答: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解:由题意可知,货车的速度,货车通过AB段的时间为
答:若一辆货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0.25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密度;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时间。

21.【答案】(1)解:汽车的运行速度是
由可知,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
答: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125m;
(2)解:5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鸣笛时火车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s,则有
则火车鸣笛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是
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的距离是
答: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787.5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声音的路程;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