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讲述】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样一个反应:
【板书】2H2 + O2 2H2O
【提问】 我先请一位同学起来把这个化学方程式读出来?
【回答】
【讲述】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然而对于一个反应来说,我们不可能直接去数有多少个原子、分子、离子参加反应。如对于固体,我们一般称量它的质量;而对于气体和液体,我们一般量取它的体积。这样就存在这样一对矛盾:参与反应的是一个个的原子、分子、离子,而我们表观上又只能对物质的质量、体积等作量度,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我们引进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作为联系微观粒子数目和宏观质量、体积的一个桥梁作用。
【板书】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讲述】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比如在上面的那个反应中,H2和O2以及产物H2O是按2︰1︰2的比例进行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2:1:2
【板书】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1 2
扩大NA倍
物质的量之比
标况下体积之比 (液态)
质量之比
【阅读教材】例题(P52)
【提问】 从上面一系列的比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
【板书】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 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 之比,还等于在相同条件下各气体的 之比。
【讲述】 有了这个关系后,将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等概念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对于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会更加方便。现在我们就来亲自体验一下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注意】计算时同种物质各种量(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单位要统一。
【阅读】例题(P52页例题)(注意:解题格式)
【例题】
例题1、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0.05mol)
例题2、把6.5 g Zn加入到50 g20%的稀硫酸中,可产生标况下的氢气多少升?
例题3.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 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 ;足量的金属钠、镁、铝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 ;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比与物质的量比分别是 、 。
例4、8g氧气与2g氢气完全反应产生水的质量为()
A 10 g、 B 9 g、 C、9.5 g D 无法确定
【小结反思】1、计算题的解题步骤:
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求出已知物和未知物的摩尔质量(或物质的量或气体的体积)
把已知和要求的量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化学式的下面.
列比例,求未知数.
写出答案.
2、注意问题:
①上下单位要统一,左右关系要对应,
各种已知未知量,换算纯量带方程。
②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根据电子转移计算(例如本次期中考试的最后一题)
例题答案:例1、0.05mol;例2、2.24L;例3、1:2:3,1/23:1/12:1/9;1:1:1,23:12:9与6:3:2.例4、B。
【作业布置】教材P54 6、8、9;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计算题的解题步骤:
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求出已知物和未知物的摩尔质量(或物质的量或气体的体积)
把已知和要求的量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化学式的下面.
列比例,求未知数.
写出答案.
2、注意问题:
①上下单位要统一,左右关系要对应,
各种已知未知量,换算纯量带方程。
②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根据电子转移计算(例如本次期中考试的最后一题)
例题
【达标练习】
1、 将一定质量的铁片,放人盛有1L0.9mol/LCuSO4溶液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此铁片洗净、烘干后称量,质量增加了0.64g,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没有变化,则溶液中Cu2+浓度为 ( )
(A). 0.89mol/L (B).0.82mol/L (C). 0.78mol/L (D). 0.60mol/L
2.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1:3 B.2:3 C.1:1 D.4:3
3、将30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的浓度为12mol/L的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l2的体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