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9 12:3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5 黄河颂
陶弘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这条被称为中华母亲河的河流,总会引起无数中华儿女由衷的赞美。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相持阶段,诗人光未然随抗战表演剧团行至黄河岸边,看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和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挥笔写下了豪迈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这部组诗共有八个乐章,今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第二个乐章——《黄河颂》,体会诗人澎湃的激情。
新课导入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0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02
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03
新课导入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
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代表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走进作者
本诗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
出版社2000年版)。1938年,抗日的烽火已燃
遍中华大地,诗人随军行进至黄河岸边,面对雄
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
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坚强不屈的意志。于是,次年春天,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背景链接
01
黄河船夫曲
02
黄 河 颂
03
黄河之水天上来
04
黄 水 谣
05
河边对口曲
06
黄 河 怨
07
保 卫 黄 河
08
怒吼吧,黄河
组诗《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课文选自第二乐章《黄河颂》
背景链接
山巅( ) 劈成( ) 气魄( )
狂澜( ) 浊流( ) 宛转( )
屏障( ) 哺育( ) 澎湃( )
九曲连环( ) 一泻万丈( )
diān


lán
zhuó
wǎn
píng

péng pài
xiè

( )屏障
( )屏息凝神

( )强大
( )勉强
( )倔强

píng
bǐng
qiáng
qiǎng
jiàng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宛转:蜿蜒曲折。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可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也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
检查预习——理解词意
点我放课文朗读
听读诗歌朗诵,找出韵尾,重读韵字,感受韵律美。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押“ɑn”
“ɑnɡ”韵
整体感知
朗读小结
本文是一首黄河的颂歌,节奏铿锵有力,音节明快雄健,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研读课文
点出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引出下文的颂歌。

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
你认为朗诵词部分起了什么作用?
研读课文
朗诵词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
呼告
小贴士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研读课文
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字统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黄河奔流图。
研读课文
提 示:
批注就是阅读文章时对关键的词句、段、篇,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从“望黄河”部分中选出两三处词句自己做批注。
研读课文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批注:近镜头特写,
表现黄河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
研读课文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点出黄河蜿蜒曲折的特点。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劈”字渲染出黄河贯穿中原大地的气势。
纵向描绘黄河的流向。“奔”字突出了黄河汹涌的气势。
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研读课文
歌颂黄河的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养育
保卫
激励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研读课文
文中三次写“啊!黄河!”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啊!黄河!”把主体部分分为了三个层次。
反复、直抒胸臆的手法
研读课文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直抒胸臆
比喻:形象地指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的摇篮
研读课文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屏障
比喻: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又可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研读课文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黄河主流这一“巨人”躯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表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联系前面的“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当。
研读课文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精神的决心。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结尾:
升华主旨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
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有何表达效果?
作者使用第二人称,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
合作探究
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合作探究
试总结全文结构。
黄河




合作探究
练习巩固
分角色朗读。
赞黄河
男生领诵
颂黄河
望黄河
学黄河
女生领诵
男女分组诵读
男女齐诵
朗诵设计
课文主旨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写作特色
1.巧用修辞,气势磅礴。
诗人在诗中综合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颂了祖国“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流露出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2.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这首诗节奏明快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朗读起来铿锵有力。在韵脚上,隔两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板书设计
朗诵词——赞黄河——伟大坚强
歌词
望黄河
近镜头特写——波涛汹涌
纵向描写——源远流长
俯瞰式描写——蜿蜒曲折
横向描写——贯穿中原
颂黄河
民族摇篮
民族屏障
学黄河——伟大坚强
精神象征
奋斗的精神
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